赵虹;陈玲;关冰蕾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全球范围内的疾病,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越来越占有主导地位,发病率攀升,难治或重症病例增加,这部分病例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已成为儿科医师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外尚无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临床上存在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的现象。合理、有效的诊治重症支原体肺炎,减少后遗症发生,改善疾病预后是每一位儿科医师的期望。
作者:李乐(综述);艾荣;蒋加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 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 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NBC 93例( TNBC组)、非 TNBC 100例(非 TNBC 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NF-κ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其与病理、预后的关系。结果 TNBC组患者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59.1%(55/93),高于非TNBC组的44.0%(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组织学分级Ⅰ级 NF-κB 阳性表达率高于Ⅱ级和Ⅲ级,PCNA阳性者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 PCNA 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82.3%(14/17),未死亡组为54.0%(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的NF-κB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 TNBC 患者,而 NF-κB 的高表达预示TNBC患者预后差。
作者:张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226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睡眠质量的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病理分期采用 Gleason 评分系统,临床分期依据 TNM 系统。结果PSQI平均得分为(8.3±6.2)分;睡眠质量差的102例(44.9%),不同年龄段(60~69岁88例,70~79岁82例,80岁及以上56例)患者PSQI得分、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高分化组82例,中分化组74例,低分化组70例,不同Gleason分级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 总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分级(高分化组82例,中分化组74例,低分化组7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63例,Ⅱ期69例,Ⅲ期41例,Ⅳ期有53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PSQI得分、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李丹;母华国;桑玲;汤显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肿瘤血管依赖学说的提出,发现了血管生成抑制物内皮抑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内皮抑素的认识也逐渐增多,有些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该文综述了内皮抑素的发现及其结构、其发挥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重组内皮抑素的构建及其在膀胱癌细胞水平、动物模型水平上的研究。深入了解内皮抑素对膀胱癌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期待内皮抑素能在膀胱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秀宁;梁霞(综述);唐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 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 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 TTF-1、CK7及p53在NSCLC及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 NSCLC中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4例NSCLC患者中的TTF-1、CK7、p53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45.5%(20/44)、52.3%(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35)、5.7%(2/35)、2.9%(1/35)(P<0.01)。男性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 P<0.05);无吸烟史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 N0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 N1+N2患者(P<0.05)。生存时间≤3年患者 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3年患者(P<0.05)。结论 TTF-1、CK7以及p53在 NSCLC 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王红莉;曲延刚;李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动脉血乳酸( Lac)、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 CRP)以及D-二聚体预测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岳池县人民医院ICU病房的106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1例)和死亡组(55例),测定两组患者入住ICU后APACHE Ⅱ、Lac、氧和指数、CR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ICU时,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SCAP)比例、机械通气比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氧和指数、Lac、CRP以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3±4.2)比(27.5±5.1);(278.1±25.3)比(257.4±29.0);(3.3±1.1) mmol/L 比(4.3±1.3) mmol/L;(72.0±28.9) mg/L比(105.5±32.7) mg/L;(3.5±1.2) mg/L比(5.2±2.1) mg/L](P<0.01);死亡组中APACHEⅡ>30分(69.2%)、氧合指数<250(68.4%)、Lac>4 mmol/L(69.1%)、CRP≥100 mg/L(74.4%)以及 D-二聚体≥5.0 mg/L (73.2%)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8%、31.6%、30.9%、25.6%以及2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PACHEⅡ、氧和指数、Lac、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超越临界值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高,临床在诊疗时应密切注意。
作者:昌盛;郑仁虎;向玲;熊勤攀;金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白细胞介素(IL)33属IL-1家族成员,可通过结合到ST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异二聚体复合物产生激活信号。 IL-33组成性或诱导性地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或免疫细胞。其一方面可诱导表达ST2的T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辅助型T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另一方面可激活固有淋巴细胞分泌 IL-13,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因此,IL-33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汪忆梦(综述);宋传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代谢影响代谢综合征某些因素的发展,同时其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核激素受体法尼醇X受体和膜受体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在糖脂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减肥手术可以使胆汁酸水平增加,同时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使用胆汁酸树脂、TGR5激动剂或FXR激动剂调节胆汁酸的水平和信号,或许可以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
作者:张柳;牛尚梅(综述);马慧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指由于各种肺内和肺外疾病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由于ARDS患者肺组织液体增多,影响呼吸氧合,需要限制液体;但血管内容量和心脏前负荷必须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因此ARDS患者临床治疗上存在矛盾和困难。血管外肺水( EVLW)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被提出,该技术在近几年逐渐发展成熟,并慢慢应用于重症患者液体的管理方面。
作者:付鹏(综述);周国庆(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麻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泵注0.5μg/kg 右美托咪定,15 min 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73±0.13)分比(1.48±0.10)分,(92.1±2.3)分比(79.6±2.4)分,(93.2±2.4)分比(79.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5.4±1.0)分比(27.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照组[7.5%(3/40)比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微RNA(miRNA)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其中 miR-375更是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 miR-375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低水平表达可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证明,增强 miR-375表达可发挥抑癌作用。同时既将 miR-375作为癌症的治疗靶点之一,又将miR-375作为癌症预后的判断标志之一,更可以为癌症的治疗拓展新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因此研究miR-375对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安然(综述);刘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传统的药物及介入治疗虽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降低其短期病死率,但病程的不可逆转终会致患者死亡。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心脏干细胞( CSCs)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之一,它的治疗效果倍受期待。 CSCs除了可分化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外,还可通过分泌各种细胞活性因子来改善受损的心肌,并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为CSCs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角度。
作者:俞凡(综述);石蓓(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抑制肿瘤的有效物质被发现。齐墩果酸( OA)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重要植物提取物,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随着对齐墩果酸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发现。研究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的抗肿瘤机制存在多条途径。
作者:闫月乔(综述);杨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百强固位纤维治疗前牙外伤松动牙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 GI)和龈沟出血指数( SB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164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松动牙固定方法分为 A 组(38例,56颗牙),B组(34例,53颗牙)、C组(36例,55颗牙)。 A 组采用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B 组采用钢丝联合树脂,C组采用牙弓夹板。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 GI和 SBI评价3种固定方式对牙龈和周围健康牙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拆去固定装置6个月后疗效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92.1%(35/38)比6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 B 组[85.4%(2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口腔GI评分呈治疗后6周升高,治疗后6个月下降的趋势(P<0.05);A组和C组SBI评分呈治疗后6周升高,治疗后6个月下降的趋势(P<0.05), B组SBI评分呈下降趋势。三组患者GI、S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固定前牙外伤松动牙,疗效显著且稳定,对牙龈和周围健康牙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吉蒙蒙;徐斌;汤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癫痫病患者共94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于餐后口服,每次服用1粒,从每日3次开始逐渐增加药量,至出现明显疗效为止,用药量每日不超过6粒;研究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患者于餐后口服,每次服用2粒,每日6粒,根据患者病情服用2~3周后用药量减至每次1粒,每日3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 Loeweistein 作业治疗认知评定(LOCAT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8)分比(65±8)分,(22.4±3.7)分比(18.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阮玉泉;王丽;孙战风;唐冬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药物或者食品被发现在这些疾病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咖啡因正是其中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了长期饮用咖啡或者摄入咖啡因与降低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大量的体外实验也通过探索咖啡因的作用机制为其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刘寒旸;周艳;龚宇;高文强(综述);汤黎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人类基因组中DNA的5-甲基胞嘧啶(5-mC)在人类发育、衰老和疾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TET家族蛋白能够将5-mC 转化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成为一个导致DNA脱甲基作用和维持细胞本身的潜在机制。 TET家族蛋白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该文将揭示TET家族蛋白在不同目标基因中的 DNA脱甲基、转录调节以及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 TET家族蛋白有可能成为神经胶质瘤治疗方法的新靶点。
作者:何光旭(综述);李仙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鞍山市第三医院妇收治的9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MFP方案(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8.0%(32/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28/4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5/47)比78.7%(37/47),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1.5)%比(62.7±10.4)%,(49.2±8.1)%比(39.4±7.3)%,(2.1±0.3)比(1.5±0.2)],CD8+显著低于对照组[(23.7±5.0)%比(2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 CYFRA21-1、SCCAg 显著低于对照组[(0.9±0.1) mg/L比(1.8±0.3) mg/L,(3.3±0.4) mg/L比(5.6±0.6) mg/L](P<0.0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外周神经炎、脱发等,其中研究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虹;陈玲;关冰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骨桥蛋白(OPN)、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测定患者外周血中 OPN、CK-19及 MUC1表达情况,以分析三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 OPN、CK-19及 MU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30.0%(15/50)和48.0%(24/50),而对照组仅2例 OPN表达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健康组中三者均为阴性。观察组 OPN、CK-19及 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OPN、CK-19及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86.4%(19/22)比42.9%(12/28),54.5%(12/22)比7.1%(2/28),68.2%(15/22)比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OPN、CK-19及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1.8%(18/22)比42.9%(12/28),45.5%(10/22)比14.3%(4/28),54.5%(12/22)比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CK-19及MUC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上调,并且在Ⅲ期和Ⅳ期患者或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更高。提示其对乳腺癌微转移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任洪伟;罗杰;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起病隐匿,确诊多为中期晚,致死率高。纳米材料因其直径小、分布均匀,经表面修饰后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靶向定位能力,日益成为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纳米药物不同载体的特性、纳米技术在卵巢癌肿瘤细胞特异捕获及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在化疗、放疗和基因治疗中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思思(综述);周英琼(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