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动脉血乳酸( Lac)、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 CRP)以及D-二聚体预测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岳池县人民医院ICU病房的106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1例)和死亡组(55例),测定两组患者入住ICU后APACHE Ⅱ、Lac、氧和指数、CR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ICU时,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SCAP)比例、机械通气比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氧和指数、Lac、CRP以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3±4.2)比(27.5±5.1);(278.1±25.3)比(257.4±29.0);(3.3±1.1) mmol/L 比(4.3±1.3) mmol/L;(72.0±28.9) mg/L比(105.5±32.7) mg/L;(3.5±1.2) mg/L比(5.2±2.1) mg/L](P<0.01);死亡组中APACHEⅡ>30分(69.2%)、氧合指数<250(68.4%)、Lac>4 mmol/L(69.1%)、CRP≥100 mg/L(74.4%)以及 D-二聚体≥5.0 mg/L (73.2%)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8%、31.6%、30.9%、25.6%以及2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PACHEⅡ、氧和指数、Lac、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超越临界值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高,临床在诊疗时应密切注意。
作者:昌盛;郑仁虎;向玲;熊勤攀;金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是进行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 T细胞克隆增生、积聚和组织浸润为特点,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0%~15%。 NOTCH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及两者之间通过下游靶基因和靶蛋白实现的交互作用在T-ALL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的认识逐渐深入, NOTCH1和PI3K-Akt信号通路成为治疗T-ALL的新靶点。
作者:汤煜媛;李翔鹏(综述);黄羽;李彩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淀粉样血管相关性脑出血这一老年性、非外伤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对此展开研究,在其发病机制上,“种植”学说为多数学者所认可,且有学者从基因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高压,其严重程度则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在其治疗方面目前更多的是对其病因治疗的探寻及预防,但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圣杰;刘耀;雷清春(综述);赵宁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PFHA)是一种少见的机能紊乱综合征,主要以单侧面部萎缩为特征。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有多种方法可运用于面部软、硬组织重建,包括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组织皮瓣移植技术、正颌外科、骨移植、人工材料填充等。 PFHA患者的病情进展时间较长,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面部的对称性和功能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作者:陈军宝(综述);卢建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抑制肿瘤的有效物质被发现。齐墩果酸( OA)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重要植物提取物,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随着对齐墩果酸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发现。研究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的抗肿瘤机制存在多条途径。
作者:闫月乔(综述);杨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中通气关系密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LPVS)能够减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获得较好的预后。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及肺复张策略( RMs)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机械通气并非仅限于ALI/ARDS患者,相比之下,全麻手术人群基数较为巨大,LPVS是否同样适用于该部分人群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熊伟(综述);陈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与传统的化疗相比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在肺癌中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在靶向药物中的疗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EGFR的突变状态是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预测因子,是使用靶向药物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 EGFR 突变检测的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寻找可能替代或辅助EGFR突变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音(综述);陈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以上睑退缩为主要特征的甲状腺相关眼部患者101例,共112眼,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55眼,给予患者进行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每次用量0.7 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7周;对照组51例57眼,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服泼尼松40~60 mg,连续治疗7周。在治疗前和治疗7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积分的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统计其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治疗7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71.9%(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睑裂高度和上睑退缩值低于对照组[(8.4±1.1) mm 比(9.1±1.1) mm,(0.53±0.06) mm比(0.72±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S积分低于对照组[(1.62±0.22)分比(3.02±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患者,能有效且快速的降低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以及CAS积分,其疗效显著且稳定,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妍;张宏彬;庞润晖;史俊虎;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尊敬的广大读者,感谢您们对《医学综述》杂志一如继往地支持、信任和厚爱!针对没有订阅到2016年第1期和第2期杂志的读者和单位,为保证您的全年刊期完整,我们特别作了准备,您可以直接给本刊编辑部来电来函、发送电子邮件联系补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许多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等),其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基础研究已是当前热点。上皮间质转化( EMT)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受多种转录因子以及Wnt、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mTOR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均参与恶性肿瘤EMT进程, mTOR可正性调控EMT,改变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能力。
作者:金凤(综述);刘延庆;钱亚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指由于各种肺内和肺外疾病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由于ARDS患者肺组织液体增多,影响呼吸氧合,需要限制液体;但血管内容量和心脏前负荷必须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因此ARDS患者临床治疗上存在矛盾和困难。血管外肺水( EVLW)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被提出,该技术在近几年逐渐发展成熟,并慢慢应用于重症患者液体的管理方面。
作者:付鹏(综述);周国庆(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癫痫病患者共94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于餐后口服,每次服用1粒,从每日3次开始逐渐增加药量,至出现明显疗效为止,用药量每日不超过6粒;研究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患者于餐后口服,每次服用2粒,每日6粒,根据患者病情服用2~3周后用药量减至每次1粒,每日3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 Loeweistein 作业治疗认知评定(LOCAT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8)分比(65±8)分,(22.4±3.7)分比(18.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阮玉泉;王丽;孙战风;唐冬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百强固位纤维治疗前牙外伤松动牙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 GI)和龈沟出血指数( SB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164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松动牙固定方法分为 A 组(38例,56颗牙),B组(34例,53颗牙)、C组(36例,55颗牙)。 A 组采用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B 组采用钢丝联合树脂,C组采用牙弓夹板。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 GI和 SBI评价3种固定方式对牙龈和周围健康牙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拆去固定装置6个月后疗效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92.1%(35/38)比6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 B 组[85.4%(2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口腔GI评分呈治疗后6周升高,治疗后6个月下降的趋势(P<0.05);A组和C组SBI评分呈治疗后6周升高,治疗后6个月下降的趋势(P<0.05), B组SBI评分呈下降趋势。三组患者GI、S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固定前牙外伤松动牙,疗效显著且稳定,对牙龈和周围健康牙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吉蒙蒙;徐斌;汤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以往对胆汁酸功能的认识主要是其在促进脂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代谢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胆汁酸及其代谢调节通路可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陈淑芹;张菁(综述);方启晨(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类似趋化因子的功能,在固有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MIF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低氧、内毒素、炎性因子等均可诱导其表达。 MIF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它参与了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痴呆、胶质瘤、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朱可(综述);赵冬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分为初治组40例、缓解组32例和复发组22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其血清铁蛋白、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0.4%(38/94)比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血清铁蛋白高于对照组[(648±78)μg/L、(390±74)μg/L、(680±102)μg/L比(122±26)μg/L],初治组、复发组高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治组和复发组 CD3+、CD4+及 CD4+/CD8+低于对照组[(52±6)%、(54±6)%比(72±7)%;(25±6)%、(27±56)%比(45±6)%,0.9±0.4,1.0±0.4比1.6±0.5],缓解组CD3+、CD4+及CD4+/CD8+[(69±6)%、(43±4)%、1.6±0.3]高于初治组,复发组CD3+、CD4+及CD4+/CD8+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玮;刘烨;黄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脑延髓池径线的超声检查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12月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诊治的孕产妇24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分析孕周与小脑延髓池宽度的关系。对所有孕妇进行随访,观察小脑延髓池宽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结果32周及之前,小脑延髓池宽度与孕周间呈正相关(r=0.724,P <0.05);33周及之后,小脑延髓池宽度与孕周间呈负相关(r=-0.721,P<0.05),小脑延髓池宽度<8.0 mm及8~10 mm的胎儿发生畸形的比例分别为0.58%(1/172)和3.08%(2/65),均显著低于小脑延髓池宽度>10 mm的胎儿畸形的比例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小脑延髓池发育与孕周存在密切关系,当小脑延髓池宽度明显增大至>10 mm,胎儿畸形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作者:熊毅;关云萍;项宇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肿瘤血管依赖学说的提出,发现了血管生成抑制物内皮抑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内皮抑素的认识也逐渐增多,有些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该文综述了内皮抑素的发现及其结构、其发挥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重组内皮抑素的构建及其在膀胱癌细胞水平、动物模型水平上的研究。深入了解内皮抑素对膀胱癌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期待内皮抑素能在膀胱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秀宁;梁霞(综述);唐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脊髓损伤肌痉挛是脊髓损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分析物理治疗、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神经阻滞以及中医疗法等治疗脊髓损伤肌痉挛的方法,认为脊髓损伤肌痉挛的临床治疗应综合考虑,优先给予物理治疗,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主张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亚琴(综述);李竹;王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PI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临床亚型。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的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糖代谢异常直接或间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恶化,导致 PIS的发生。该文就不同糖代谢异常促进 PIS发生的作用机制、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糖代谢异常在PIS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冯翠玲;闫俊强(综述);白树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