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肺纤维化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黄贵川(综述);刘代顺(审校)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纤维化, 生长因子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肺部系统疾病中病死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的严重肺部顽疾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 ARDS后肺纤维化的发生是 ARDS病情进展的重要一环,同时生长因子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血清学水平与肺纤维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生长因子在ARDS后肺纤维化的具体机制,以期从生长因子角度出发来防治ARDS后肺纤维化。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分为初治组40例、缓解组32例和复发组22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其血清铁蛋白、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0.4%(38/94)比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血清铁蛋白高于对照组[(648±78)μg/L、(390±74)μg/L、(680±102)μg/L比(122±26)μg/L],初治组、复发组高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治组和复发组 CD3+、CD4+及 CD4+/CD8+低于对照组[(52±6)%、(54±6)%比(72±7)%;(25±6)%、(27±56)%比(45±6)%,0.9±0.4,1.0±0.4比1.6±0.5],缓解组CD3+、CD4+及CD4+/CD8+[(69±6)%、(43±4)%、1.6±0.3]高于初治组,复发组CD3+、CD4+及CD4+/CD8+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玮;刘烨;黄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NOTCH1/PI3 K信号通路在T-ALL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是进行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 T细胞克隆增生、积聚和组织浸润为特点,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0%~15%。 NOTCH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及两者之间通过下游靶基因和靶蛋白实现的交互作用在T-ALL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的认识逐渐深入, NOTCH1和PI3K-Akt信号通路成为治疗T-ALL的新靶点。

    作者:汤煜媛;李翔鹏(综述);黄羽;李彩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许多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等),其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基础研究已是当前热点。上皮间质转化( EMT)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受多种转录因子以及Wnt、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mTOR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均参与恶性肿瘤EMT进程, mTOR可正性调控EMT,改变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能力。

    作者:金凤(综述);刘延庆;钱亚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紊乱是成年人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甲状腺激素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对葡萄糖转运体的调控以及与皮质激素交联参与了血糖的调控,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内分泌平衡。然而受遗传、自身免疫、体内外环境变化诸如遗传基因易患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这种平衡被破坏,导致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同时或相继出现。因此,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方珂(综述);陆付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375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微RNA(miRNA)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其中 miR-375更是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 miR-375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低水平表达可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证明,增强 miR-375表达可发挥抑癌作用。同时既将 miR-375作为癌症的治疗靶点之一,又将miR-375作为癌症预后的判断标志之一,更可以为癌症的治疗拓展新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因此研究miR-375对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安然(综述);刘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被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多靶向分子药物,其作为晚期肝癌一线的标准治疗方式,已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已证明,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患者获益。

    作者:杨学芳;李雷(综述);沈世林;王文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新进展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全球范围内的疾病,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越来越占有主导地位,发病率攀升,难治或重症病例增加,这部分病例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已成为儿科医师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外尚无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临床上存在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的现象。合理、有效的诊治重症支原体肺炎,减少后遗症发生,改善疾病预后是每一位儿科医师的期望。

    作者:李乐(综述);艾荣;蒋加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YFRA21-1、SCCAg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鞍山市第三医院妇收治的9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MFP方案(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8.0%(32/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28/4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5/47)比78.7%(37/47),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1.5)%比(62.7±10.4)%,(49.2±8.1)%比(39.4±7.3)%,(2.1±0.3)比(1.5±0.2)],CD8+显著低于对照组[(23.7±5.0)%比(2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 CYFRA21-1、SCCAg 显著低于对照组[(0.9±0.1) mg/L比(1.8±0.3) mg/L,(3.3±0.4) mg/L比(5.6±0.6) mg/L](P<0.0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外周神经炎、脱发等,其中研究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虹;陈玲;关冰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33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IL)33属IL-1家族成员,可通过结合到ST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异二聚体复合物产生激活信号。 IL-33组成性或诱导性地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或免疫细胞。其一方面可诱导表达ST2的T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辅助型T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另一方面可激活固有淋巴细胞分泌 IL-13,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因此,IL-33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汪忆梦(综述);宋传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 KAO 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臭氧关节腔内注射,40 mg/L,每次15 mL,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随后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每次2.5 mL∶25 mg,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总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压痛、肿胀、浮髌试验、下蹲试验评分及症状总积分分别为(1.0±0.4)分、(1.1±0.3)分、(1.2±0.5)分、(0.9±0.3)分、(1.2±0.6)分、(5.5±1.1)分,对照组分别为(1.9±0.4)分、(2.0±0.3)分、(1.5±0.5)分、(1.4±0.5)分、(1.8±0.5)分、(8.7±1.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2%(41/47)比66.0%(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在缓解患者KAO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臭氧、透明质酸,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霄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蛋白/尿肌酐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型糖尿病组(<30 mg/g,n=28)和糖尿病肾病组(≥30 mg/g,n=7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53±0.47)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7.23±1.13)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14±0.63)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35±4.12) mg/L。健康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1±0.21)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1±0.34)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 C反应蛋白和 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蛋白尿水平的提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 P<0.05)。小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1.70±0.31) mg/L,C反应蛋白为(12.53±1.24) mg/L。中量蛋白尿组高敏 C 反应蛋白为(2.39±0.32) mg/L,C反应蛋白为(22.36±3.11) mg/L。大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2.91±0.47) mg/L,C反应蛋白为(32.93±4.35) mg/L。大量蛋白尿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小量蛋白尿组、中量蛋白尿组(P<0.05);中量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小量蛋白尿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致病过程,为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刘艳萍;韦东泉;周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术中的研究进展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中通气关系密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LPVS)能够减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获得较好的预后。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及肺复张策略( RMs)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机械通气并非仅限于ALI/ARDS患者,相比之下,全麻手术人群基数较为巨大,LPVS是否同样适用于该部分人群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熊伟(综述);陈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依赖锌离子的内源性蛋白酶家族,又称明胶酶B,主要功能是降解和重构细胞外基质,其参与了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只是与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因子有关,而且与MMP-9也有关。 MMP-9参与了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等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晓文;李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麻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泵注0.5μg/kg 右美托咪定,15 min 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73±0.13)分比(1.48±0.10)分,(92.1±2.3)分比(79.6±2.4)分,(93.2±2.4)分比(79.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5.4±1.0)分比(27.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照组[7.5%(3/40)比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咖啡因在肥胖、糖尿病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药物或者食品被发现在这些疾病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咖啡因正是其中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了长期饮用咖啡或者摄入咖啡因与降低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大量的体外实验也通过探索咖啡因的作用机制为其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刘寒旸;周艳;龚宇;高文强(综述);汤黎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ET家族蛋白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人类基因组中DNA的5-甲基胞嘧啶(5-mC)在人类发育、衰老和疾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TET家族蛋白能够将5-mC 转化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成为一个导致DNA脱甲基作用和维持细胞本身的潜在机制。 TET家族蛋白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该文将揭示TET家族蛋白在不同目标基因中的 DNA脱甲基、转录调节以及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 TET家族蛋白有可能成为神经胶质瘤治疗方法的新靶点。

    作者:何光旭(综述);李仙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PFHA)是一种少见的机能紊乱综合征,主要以单侧面部萎缩为特征。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有多种方法可运用于面部软、硬组织重建,包括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组织皮瓣移植技术、正颌外科、骨移植、人工材料填充等。 PFHA患者的病情进展时间较长,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面部的对称性和功能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作者:陈军宝(综述);卢建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纳米技术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起病隐匿,确诊多为中期晚,致死率高。纳米材料因其直径小、分布均匀,经表面修饰后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靶向定位能力,日益成为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纳米药物不同载体的特性、纳米技术在卵巢癌肿瘤细胞特异捕获及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在化疗、放疗和基因治疗中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思思(综述);周英琼(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腔粘连( IUA)主要是由子宫内膜受损所致,可致不孕及流产等。近年来,由于宫腔操作增加以及对IUA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IUA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手术风险大,复发率高,预防再粘连手段有限,严重威胁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现有治疗对子宫内膜生理功能修复并不理想,内膜修复障碍可能是IUA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对IUA内膜修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如果能破解IUA发病机制,或许可为IUA防治提供思路。

    作者:戚亚琴(综述);王素敏(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氢分子的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氢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嗅、无毒的抗氧化剂为众所知。近期有研究报道,氢气可有选择性地清除羟基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而不影响其他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氧类物质,其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传统抗氧化剂相比,氢气有诸多优点,如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快速扩散至靶点、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纤维化等。该文就氢气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认识和研究氢气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范燕宾(综述);杨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