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汁酸对糖脂及能量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淑芹;张菁(综述);方启晨(审校)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肥胖, 胆汁酸,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
摘要: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以往对胆汁酸功能的认识主要是其在促进脂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代谢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胆汁酸及其代谢调节通路可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术中的研究进展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中通气关系密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LPVS)能够减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获得较好的预后。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及肺复张策略( RMs)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机械通气并非仅限于ALI/ARDS患者,相比之下,全麻手术人群基数较为巨大,LPVS是否同样适用于该部分人群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熊伟(综述);陈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及抑癌基因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 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 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 TTF-1、CK7及p53在NSCLC及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 NSCLC中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4例NSCLC患者中的TTF-1、CK7、p53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45.5%(20/44)、52.3%(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35)、5.7%(2/35)、2.9%(1/35)(P<0.01)。男性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 P<0.05);无吸烟史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 N0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 N1+N2患者(P<0.05)。生存时间≤3年患者 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3年患者(P<0.05)。结论 TTF-1、CK7以及p53在 NSCLC 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王红莉;曲延刚;李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 DCs)作为免疫应答的启动者,是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炎症性疾病,而且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DCs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但相关研究并不深入。临床医师和学者们应进一步研究DCs与 COPD 的关系,为 COPD 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从而降低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婧(综述);欧阳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PI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临床亚型。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的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糖代谢异常直接或间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恶化,导致 PIS的发生。该文就不同糖代谢异常促进 PIS发生的作用机制、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糖代谢异常在PIS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冯翠玲;闫俊强(综述);白树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咖啡因在肥胖、糖尿病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药物或者食品被发现在这些疾病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咖啡因正是其中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了长期饮用咖啡或者摄入咖啡因与降低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大量的体外实验也通过探索咖啡因的作用机制为其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刘寒旸;周艳;龚宇;高文强(综述);汤黎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曲安奈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以上睑退缩为主要特征的甲状腺相关眼部患者101例,共112眼,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55眼,给予患者进行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每次用量0.7 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7周;对照组51例57眼,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服泼尼松40~60 mg,连续治疗7周。在治疗前和治疗7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积分的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统计其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治疗7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71.9%(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睑裂高度和上睑退缩值低于对照组[(8.4±1.1) mm 比(9.1±1.1) mm,(0.53±0.06) mm比(0.72±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S积分低于对照组[(1.62±0.22)分比(3.02±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患者,能有效且快速的降低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以及CAS积分,其疗效显著且稳定,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妍;张宏彬;庞润晖;史俊虎;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放化疗组(63例)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63例)进行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1.5、3、5年生存率。结果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5%(57/63)比74.6%(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和呕吐、血液毒性、胃肠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54.0%(34/63)比28.6%(18/63),49.2%(31/63)比17.5%(11/63),57.1%(36/63)比22.2%(14/63),66.7%(42/63)比19.0%(12/63),38.1%(24/63)比19.0%(12/63),39.7%(25/63)比15.9%(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放化疗组1.5、3、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成效显著,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怡;黄明钜;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周血OPN、CK-19及MUC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骨桥蛋白(OPN)、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测定患者外周血中 OPN、CK-19及 MUC1表达情况,以分析三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 OPN、CK-19及 MU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30.0%(15/50)和48.0%(24/50),而对照组仅2例 OPN表达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健康组中三者均为阴性。观察组 OPN、CK-19及 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OPN、CK-19及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86.4%(19/22)比42.9%(12/28),54.5%(12/22)比7.1%(2/28),68.2%(15/22)比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OPN、CK-19及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1.8%(18/22)比42.9%(12/28),45.5%(10/22)比14.3%(4/28),54.5%(12/22)比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CK-19及MUC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上调,并且在Ⅲ期和Ⅳ期患者或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更高。提示其对乳腺癌微转移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任洪伟;罗杰;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氢分子的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氢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嗅、无毒的抗氧化剂为众所知。近期有研究报道,氢气可有选择性地清除羟基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而不影响其他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氧类物质,其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传统抗氧化剂相比,氢气有诸多优点,如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快速扩散至靶点、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纤维化等。该文就氢气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认识和研究氢气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范燕宾(综述);杨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分为初治组40例、缓解组32例和复发组22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其血清铁蛋白、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0.4%(38/94)比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血清铁蛋白高于对照组[(648±78)μg/L、(390±74)μg/L、(680±102)μg/L比(122±26)μg/L],初治组、复发组高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治组和复发组 CD3+、CD4+及 CD4+/CD8+低于对照组[(52±6)%、(54±6)%比(72±7)%;(25±6)%、(27±56)%比(45±6)%,0.9±0.4,1.0±0.4比1.6±0.5],缓解组CD3+、CD4+及CD4+/CD8+[(69±6)%、(43±4)%、1.6±0.3]高于初治组,复发组CD3+、CD4+及CD4+/CD8+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玮;刘烨;黄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33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IL)33属IL-1家族成员,可通过结合到ST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异二聚体复合物产生激活信号。 IL-33组成性或诱导性地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或免疫细胞。其一方面可诱导表达ST2的T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辅助型T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另一方面可激活固有淋巴细胞分泌 IL-13,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因此,IL-33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汪忆梦(综述);宋传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8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045)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47)排名第31位、综合评价总分(56.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6)排名第2位(5个并列),他引率0.95;在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8755、影响因子0.978、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5、学科扩散指标9.33、扩展H指标1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被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多靶向分子药物,其作为晚期肝癌一线的标准治疗方式,已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已证明,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患者获益。

    作者:杨学芳;李雷(综述);沈世林;王文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胆汁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代谢影响代谢综合征某些因素的发展,同时其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核激素受体法尼醇X受体和膜受体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在糖脂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减肥手术可以使胆汁酸水平增加,同时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使用胆汁酸树脂、TGR5激动剂或FXR激动剂调节胆汁酸的水平和信号,或许可以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

    作者:张柳;牛尚梅(综述);马慧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免疫反应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级联反应,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循环细胞、细胞间质和许多生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炎症反应介导的损伤是 IRI的主要机制,且主要是由经典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趋化因子等参与了IRI。另外,一些免疫细胞也参与其中,尤其是T淋巴细胞。炎症反应与细胞类型有关,并在损伤的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损伤或保护作用。

    作者:陈亚楠(综述);容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PFHA)是一种少见的机能紊乱综合征,主要以单侧面部萎缩为特征。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有多种方法可运用于面部软、硬组织重建,包括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组织皮瓣移植技术、正颌外科、骨移植、人工材料填充等。 PFHA患者的病情进展时间较长,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面部的对称性和功能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作者:陈军宝(综述);卢建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脑延髓池径线的超声检查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脑延髓池径线的超声检查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12月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诊治的孕产妇24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分析孕周与小脑延髓池宽度的关系。对所有孕妇进行随访,观察小脑延髓池宽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结果32周及之前,小脑延髓池宽度与孕周间呈正相关(r=0.724,P <0.05);33周及之后,小脑延髓池宽度与孕周间呈负相关(r=-0.721,P<0.05),小脑延髓池宽度<8.0 mm及8~10 mm的胎儿发生畸形的比例分别为0.58%(1/172)和3.08%(2/65),均显著低于小脑延髓池宽度>10 mm的胎儿畸形的比例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小脑延髓池发育与孕周存在密切关系,当小脑延髓池宽度明显增大至>10 mm,胎儿畸形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作者:熊毅;关云萍;项宇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蛋白/尿肌酐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型糖尿病组(<30 mg/g,n=28)和糖尿病肾病组(≥30 mg/g,n=7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53±0.47)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7.23±1.13)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14±0.63)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35±4.12) mg/L。健康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1±0.21)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1±0.34)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 C反应蛋白和 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蛋白尿水平的提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 P<0.05)。小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1.70±0.31) mg/L,C反应蛋白为(12.53±1.24) mg/L。中量蛋白尿组高敏 C 反应蛋白为(2.39±0.32) mg/L,C反应蛋白为(22.36±3.11) mg/L。大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2.91±0.47) mg/L,C反应蛋白为(32.93±4.35) mg/L。大量蛋白尿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小量蛋白尿组、中量蛋白尿组(P<0.05);中量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小量蛋白尿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致病过程,为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刘艳萍;韦东泉;周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与睡眠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226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睡眠质量的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病理分期采用 Gleason 评分系统,临床分期依据 TNM 系统。结果PSQI平均得分为(8.3±6.2)分;睡眠质量差的102例(44.9%),不同年龄段(60~69岁88例,70~79岁82例,80岁及以上56例)患者PSQI得分、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高分化组82例,中分化组74例,低分化组70例,不同Gleason分级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 总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分级(高分化组82例,中分化组74例,低分化组7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63例,Ⅱ期69例,Ⅲ期41例,Ⅳ期有53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PSQI得分、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李丹;母华国;桑玲;汤显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 Hp)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原菌。目前Hp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药物抗菌疗法,但此法存在复发率高、难以群体防治的不足,而Hp疫苗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尚未找到高效、安全的Hp疫苗。近年来Hp 疫苗在实验研究、免疫机制、免疫佐剂与呈递系统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者:黄桂柳(综述);黄赞松;周喜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