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君;左凤同;刘辉;刘洁琼;张丽华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比索洛尔组,每组70例。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比索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脑钠肽和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D)。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67/70),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84.29%(5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3,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 LVEF 高于美托洛尔组、LVESV 以及 LVEDV 均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38.0±4.4)%比(34.7±1.2)%、(49.1±3.1) mL 比(52.9±6.2) mL、(62.2±6.4) mL 比(65.1±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和NT-proBNP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 min WD较治疗前长,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6 min WD长于美托洛尔组,脑钠肽和NT-proBN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381±69) m 比(346±63) m,(453±22)μg/L 比(793±22)μg/L 和(614±72) ng/L比(938±8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美托洛尔相比,比索洛尔治疗CHF的临床疗效更好,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脑钠肽和 NT-proBNP水平,增加6 min WD。
作者:孟辉;王宇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平里医院行PVP手术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4例,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组(骨折时间<3周)44例、亚急性组(骨折时间3~6周)44例、陈旧组(骨折时间>6周)46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采用 CT影像呈现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骨水泥的形状,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是偏心分布还是均匀分布;比较患者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和患者椎体体积;根据 CT影像统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陈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特征、骨水泥弥散范围、骨水泥形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2.52±0.21)比(2.34±0.37),(2.13±0.20);(11.4±3.1) mL比(8.5±1.3) mL,(6.6±2.2) mL],亚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陈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23.91%(11/46)比11.36%(5/44)、4.55%(2/44),P<0.05]。结论骨水泥的弥散系数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尽早手术,以提高骨水泥弥散系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是3段组、5段组和24段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早饭后三组血糖水平均上升,午饭后、晚饭后、凌晨3点各组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段组和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3段组[(3.6±0.3) d、(2.9±0.7) d比(5.5±0.8) d,(41±5) U、(36±4) U比(43±6) U],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5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3%(8/60),5段组为6.7%(4/60),24段组为3.3%(2/60),3组治疗方法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相近,但综合分析5段法的设置更为简单方便、疗效好。
作者:贺钰梅;韩秀平;汪丽丽;成涌;张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CaSR)、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乳腺纤维瘤组。检测CaSR、25(OH)D、钙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中 CaS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112/126)、60.0%(12/20)、50.0%(20/40),乳腺癌组织中CaS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 CaS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62/74)、96.2%(5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血清25(OH)D、钙水平低于乳腺纤维瘤组[(34±5) nmol/L 比(50±7) nmol/L;(2.23±0.14) mmol/L 比(2.32±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 =0.467,P=0.015)。结论 CaSR、25(OH)D、钙在乳腺癌中呈异常表达;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病及进展。
作者:赵秋剑;高海锋;王利公;李有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观察组予以强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硬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软斑评分低于对照组[(4.34±0.31)分比(5.07±0.37)分](P <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2.10±0.07) mmol/L 比(1.63±0.19) m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0.55±0.14) mmol/L 比(1.11±0.55) mmol/L,(0.83±0.12) mmol/L 比(4.21±1.13) mmol/L,(1.37±0.08) mmol/L 比(1.65±0.1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μg/L 比(4.0±1.2)μg/L、(5.9±2.6) ng/L 比(8.3±3.6) ng/L](P <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并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甜甜;徐海丽;贺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形成。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及抗糖尿病的作用;脂联素还可通过大脑中胰岛素信号的转导来参与认知功能的调节。随着对脂联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揭示,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韩亚(综述);宋荣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急性肾损伤( AKI)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标准仍然是基于血肌酐、尿量的变化,时间上存在滞后性;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从而降低病死率;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AKI早期即升高,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AKI。寻找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以便在血肌酐开始升高之前就能对AKI做出诊断是当期研究的热点。
作者:颜培夏(综述);郑瑞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电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治疗前后生殖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34/37)比73.0%(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的康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0.2±1.8) d比(28.2±4.3) d、(3.5±0.5) d比(8.3±2.2) d、(22±5) h比(33±5) h、(66±9) mL比(130±1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E2、LH、FSH 均低于对照组[(99±23) ng/L比(156±29) ng/L,(2.7±0.8) U/L比(3.9±1.2) U/L,(2.6±1.1) U/L比(3.8±1.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1%(3/37)比59.5%(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受孕率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秀利;任倍莹;缑良芝;王远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 )与左心室同步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高 Hcy(Hcy>15μmol/L)患者79例。按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峰与二尖瓣环组织频谱舒张早期 e峰比值(E/e)分为 D1组(E/e≤15, n=39),D2组(E/e>15,n=40)。选取同期入院Hcy正常的高血压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 )、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收缩期前后径(LA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测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舒张晚期 A 峰比值( E/A)、E/e,并计算 Tei 指数。三维超声测左心房容积(LAV)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测量心电图 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6节段达收缩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心率校正标准化值[ Tmsv16-SD ( R-R%)]。检测血清中 Hcy 浓度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D2组Hcy水平显著高于D1组及对照组[(22.3±4.1)μmol/L比(19.5±2.8)μmol/L、(9.5±3.10)μmol/L,P<0.05],D1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D2组 FBG显著高于 D1组及对照组[(6.2±1.6) mmol/L比(5.6±1.1) mmol/L、(5.5±0.9) mmol/L,P<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D2组 Tmsv16-SD ( R-R%)显著高于 D1组和对照组[(4.07±2.60)%比(1.64±0.85)%、(1.72±1.14)%, P <0.05]。 D2组 LAVI 较 D1组、对照组显著增高[(29.7±3.2) mL/m2比(27.3±2.9) mL/m2、(22.1±3.6) mL/m2,P <0.05],D1组 LAV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D2组 Tei 指数较 D1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0.56±0.16)比(0.48±0.17)、(0.46±0.08),P <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Hcy 与 Tmsv16-SD (R-R%)呈正相关(r=0.289,P<0.001)。结论 E/e>15的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下降,且与Hcy浓度呈正相关。 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差。
作者:肖锐;周长钰;索娅;李广平;富华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晚期糖基化代谢终产物( 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3例,按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 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 NDPN组),分别为101例和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GEs及血清脂质代谢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6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DPN 组患者 AGEs、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 B、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 NDPN 组[(20.1±3.2)μg/L 比(15.1±2.5)μg/L,(2.3±0.2) mmol/L比(1.6±0.8) mmol/L,(5.7±1.4) mmol/L比(3.4±1.5) mmol/L,(3.6±0.8) mmol/L 比(2.2±0.7) mmol/L,(1.3±0.3) g/L 比(0.6±0.2) g/L,(2.8±0.7)比(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DPN组患者治疗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治疗前[(7.3±1.2)%比(10.2±2.9)%,(6.9±1.9) mmol/L 比(9.5±2.1) mmol/L,(8.4±1.7) mmol/L 比(10.9±2.3) mmol/L],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7±4) m/s、(37±4) m/s]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2±5) m/s、(43±4) m/s]均高于治疗前[(42±3)m/s、(42±4)m/s;(46±5)m/s、(4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GEs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的进一步病变,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需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卓浩;庞德水;周冬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其中 Sipuleucel-T已经用于症状轻微的激素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其他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还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pilimumab )、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x)以及肿瘤抗原(GVAXΞ和 PROSTVAC-VF)等,均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乐观的应用前景,并均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因此,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罗妍;葛蕙心(综述);王文玲;修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状态。围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状态能够影响患者的恢复,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风险。该文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进展讨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术前血糖、术中血糖、术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短期和长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心脏外科手术血糖控制目标。
作者:邵明凤;陈丽华;焦祥龙(综述);王守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出院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8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停药原因;并初步探讨依从性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分别占98.3%(342/348)、92.8%(323/348)及81.9%(285/3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1,P=0.000)、文化程度(OR =1.278,P =0.003)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2.012,P=0.008)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随访期间依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累计MACE 发生率为3.4%(10/291),显著低于非依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2.7%(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治疗存在非依从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行PCI治疗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庄国红;丁飚;黄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 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 =2.239,95%CI 1.363~3.678,P =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 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 =0.000)、术后胆瘘(OR =1.756,95%CI 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高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 HCC)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时,与肝硬化结节或结节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重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常规 MRI扫描、DWI扫描、增强扫描及临床生化特征,综述了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HC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小HCC的诊断水平。
作者:周立新(综述);陆建常(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诱导插管。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 T1)、诱导中( T2)及维持后10 min (T3)、30 min(T4)、50 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2心率均较 T1时下降,T3、T4、T5时均回升[依托咪酯组:(91±8)次/min、(110±6)次/min、(111±9)次/min、(107±8)次/min 比(108±9)次/min;丙泊酚组:(86±5)次/min、(105±7)次/min、(109±9)次/min、(102±6)次/min 比(107±8)次/min],保持平稳,依托咪酯组各时间点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T2、T3、T4、T5时MA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泊酚组呈下降趋势[依托咪酯组:(53±7) mmHg(1 mmHg=0.133 kPa)、(54±7) mmHg、(55±9) mmHg、(54±6) mmHg;丙泊酚组:(46±8) mmHg、(46±8) mmHg、(45±7) mmHg、(43±6) mmHg],依托咪酯组各时点 MAP 高于丙泊酚组(P <0.05)。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SpO2均为100%。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T2、T3、T4、T5时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且两种药物所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林辉;陶勇;叶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接受妇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 A、B、C三组分别以10、15、20 s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镇痛高平面和及其出现时间,监测循环和呼吸功能。结果 A 组 T6阻滞出现时间和高平面出现时间显著早于 B 组和 C 组[(9.7±2.7) min 比(11.5±2.1) min,(13.1±2.3) min;(11.4±2.4) min 比(13.7±1.9) min,(16.7±2.8) min,P<0.05]。 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组[5%(1/20)、10%(2/20)比20%(4/20),P <0.05]。 C 组低血压值显著低于 A 组[(68.7±9.3) mmHg(1 mmHg =0.133 kPa)比(73.7±8.1) mmHg,P<0.05],低血压出现时间显著晚于A组[(61.4±14.4) min比(31.5±10.5) min,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将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 s,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能够维持较久,循环较稳定,麻醉效果优。
作者:陆蓉;马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硫酸转移酶(SULT1E1)、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临床检查后口服安慰剂一片,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于患者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肿瘤体积水平的变化情况,SULT1E1含量,ERα、ERβ蛋白积分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64%(46/55),高于对照组的45.45%(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96.32±4.65) mm3比(132.58±4.6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SULT1E1、ERα、ERβ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28.24±3.47)%比(33.67±3.92)%,(0.32±0.05)%比(0.58±0.04)%,(0.09±0.01)%比(0.1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减小肿瘤体积,降低SULT1E1和ERα、ERβ蛋白含量,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玲;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不同剂型利福平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利福平胶囊予以治疗,口服0.45~0.6 g利福平胶囊,每日1次,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利福平粉针剂予以治疗,静脉滴注0.45~0.6 g利福平粉针剂,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情况、空腹血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40/44)比73.8%(31/42),95.5%(42/44)比81.0%(34/42),93.2%(41/44)比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8±1.32) mmol/L比(6.96±1.58) mmol/L](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6%(6/44)比33.3%(14/42),11.4%(5/44)比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利福平粉针剂治疗,能够获得较利福平胶囊更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加以推广。
作者:蔡波;薛雯雯;马小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发病2 d内经胃镜辅助作用,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空肠营养物,1000 mL/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静脉滴注0.4 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9%(37/39)比71.8%(28/39)]( P <0.01)。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4.34±0.22) ng/L、IL-8(11.35±1.02) ng/L、肿瘤坏死因子α(8.98±1.22) ng/L 及高敏 C 反应蛋白(0.98±0.02) mg/L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4±1.11) mg/L、(16.02±1.34) mg/L、(14.24±2.32) mg/L、(1.78±0.21) mg/L](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100.87±9.02)μmol/L、血尿素氮(4.87±0.88)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24.87±2.31) U/L、丙氨酸转氨酶(25.92±4.23) U/L及总胆红素(13.21±1.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5±15.21)μmol/L、(6.88±1.02) mmol/L、(50.21±5.74) U/L、(48.22±5.21) U/L、(20.78±3.21)μmol/L](P <0.01)。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分比(7.1±1.1)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8±1.1) d 比(14.9±2.2) d;(4.2±0.7) d比(7.9±1.1) d](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谷氨酰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振宁;卢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