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内小肝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周立新(综述);陆建常(审校)

关键词:小肝细胞癌,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摘要: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 HCC)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时,与肝硬化结节或结节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重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常规 MRI扫描、DWI扫描、增强扫描及临床生化特征,综述了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HC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小HCC的诊断水平。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5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镇痛组(186例)和对照组(314例),镇痛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两组患者的产程、活跃期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镇痛组产妇的总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60.2±23.1) min 比(780.8±18.3) min、(420.3±30.2) min 比(300.4±25.3) min 及(88.3±5.2) min 比(56.9±3.8) min,P<0.01];产后2 h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及尿潴留发生率、自然分娩率、羊水污染达Ⅱ度及Ⅲ度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7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会延长产妇的分娩时间,但对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

    作者:马海蓉;曹红敏;佟明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68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7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访6~12个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45例)。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蛋白C、蛋白S、CRP、 Hcy、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蛋白C、蛋白S、CRP、Hcy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CRP、Hcy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1) mg/L,(24.1±3.6) mg/L 比(5.7±0.5) mg/L;(39±4)μmol/L,(40±5)μmol/L比(28±3)μmol/L](P<0.05),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间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中度组 CRP、Hcy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47.3±5.8),(28.7±3.4) mg/L 比(17.9±2.5) mg/L;(45±6),(41±5)μmol/L 比(30±4)μmol/L](P<0.05),重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6,0.538,P<0.05),蛋白C、蛋白S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r=0.057,0.085,P>0.05)。结论 CRP、Hcy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CRP、Hcy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齐晓艳;曹永峰;吕勃;肖波;王光辉;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痴呆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老年痴呆症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给患病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我国的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形势更为严峻,急需引起卫生部门足够的重视。但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现在尚无彻底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作者:刘云(综述);吴晓球(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20 mL痰热清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6%(35/37)比73.0%(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部X 线片炎症吸收、浓痰、咳嗽、胸痛、发热及啰音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5.1±1.0) d比(8.2±1.1) d,(4.4±0.8) d比(7.9±1.0) d,(4.2±0.6) d比(8.0±1.2) d,(5.2±1.0) d 比(7.6±1.2) d,(2.01±0.23) d 比(3.88±0.62) d,(5.5±1.0) d比(8.0±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6098±689)元比(7988±982)元],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8±1.5) d 比(14.9±2.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 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23±5) mg/L比(35±7) mg/L,(7.7±0.9)×109/L比(11.4±1.7)×109/L,(59±7)%比(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能快速恢复,可缩短住院时间,其总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叶敏;杨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 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 =2.239,95%CI 1.363~3.678,P =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 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 =0.000)、术后胆瘘(OR =1.756,95%CI 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高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萎缩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胃炎45例(慢性胃炎组)和同时期就诊健康人群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应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 Hp感染情况,分析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 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28/45)、66.67%(30/45)、70.00%(28/40)比17.50%(7/40), P <0.05],而胃癌组、慢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 Hp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91.17±12.85)、(86.68±11.02)、(82.49±9.96)μg/L比(99.36±15.36)μg/L]、PGⅠ/PGⅡ[(5.92±1.78)、(5.67±0.85)、(5.38±0.78)μg/L 比(14.48±2.63)μ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 Hp (-)者( P <0.05),而各组 Hp (+)者血清PGⅡ水平与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 Hp(+)者血清 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及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慢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P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血清PG水平可作为Hp阳性胃病患者癌前病变患者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胃癌诊断。

    作者:孙怡;唐毅;刘天宇;杜恒;唐敏;王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其中 Sipuleucel-T已经用于症状轻微的激素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其他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还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pilimumab )、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x)以及肿瘤抗原(GVAXΞ和 PROSTVAC-VF)等,均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乐观的应用前景,并均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因此,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罗妍;葛蕙心(综述);王文玲;修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

    老年黄斑变性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危险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老年黄斑变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现代医学中,目前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也未找到阻止其病程进展的好方法,临床中加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光等治疗方法为主。

    作者:张季瑾(综述);徐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调节性B细胞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B细胞不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免疫效应功能,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这些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 B细胞被称为调节性 B细胞(Breg),Breg细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皮肤病中的作用尤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深入分析Breg细胞在相关皮肤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为皮肤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张继刚;王冠宇(综述);杨维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同位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的诊断

    冠状动脉CT联合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既有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从心肌灌注层面提供证据,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已有应用。但采用该技术进行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冠心病筛查的公开报道较少。冠状动脉CT与MPI相结合可更全面地从无创性检测方面了解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危险分层、预后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李建龙(综述);张虹(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CD56抗原是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但随后被发现亦表达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56在AML各亚型中表达不同,主要表达在M2、M5中,在M3中亦有表达,对 t(8;21)阳性AML具有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与M3的复发密切相关,对 M5独特临床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CD56与P糖蛋白、CD11b的表达有关,导致机体的多药耐药、髓外浸润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由p48和由Runx1基因诱导下的核因子κB、Bcl-2旁路可以为 CD56阳性的高风险 AML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CD56的检测已应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监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琰(综述);熊辉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已成为心力衰竭(HF)的主要病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在体内主要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是诊断肝胆疾病及酒精性肝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 CHD 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GGT与CHD的发生、发展机制密切相关,其在CHD及HF的预后监测中起重要作用,现已成为 CHD新的标志物,为C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张文斌;马振国;徐斯驰(综述);唐其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维生素D、钙浓度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CaSR)、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乳腺纤维瘤组。检测CaSR、25(OH)D、钙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中 CaS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112/126)、60.0%(12/20)、50.0%(20/40),乳腺癌组织中CaS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 CaS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62/74)、96.2%(5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血清25(OH)D、钙水平低于乳腺纤维瘤组[(34±5) nmol/L 比(50±7) nmol/L;(2.23±0.14) mmol/L 比(2.32±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 =0.467,P=0.015)。结论 CaSR、25(OH)D、钙在乳腺癌中呈异常表达;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病及进展。

    作者:赵秋剑;高海锋;王利公;李有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一系列正常细胞活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活化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进展。 FGFR2与胃癌的临床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针对FGFR2的抑制剂对FGFR2高表达胃癌细胞系及建立的移植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以 FGFR2为分子靶点治疗FGFR2高表达胃癌,将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

    作者:魏文珍(综述);王玉平;周永宁(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肠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肝肠钙黏着蛋白( LI-cadherin)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黏附的功能,并在组织器官的神经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 LI-cadherin是现今被发现的多种钙黏着蛋白中的一员,如果 LI-cadherin 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将导致其细胞黏附等功能出现紊乱,终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而消化道系统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着 LI-cadherin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LI-cadherin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一项重要的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巧斌;王飞(综述);李建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母体全身动脉内皮细胞激活、进展性炎症反应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一类含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免疫抑制等功能。子痫前期与 TGF-β1的表达异常相关,而TGF-β1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翻译,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谢玉珍;何青;陈海霞(综述);何文智;李映桃(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磷脂酸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片(75 m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14 d以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服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 )、Barthel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血清磷脂酸、脂联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58/60)比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8±0.98)分比(9.63±1.22)分](P<0.01),而Barthel评分、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分比(52±4)分和(85±5)分比(65±6)分](P <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磷脂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4±0.8)μmol/L 比(6.8±1.2)μmol/L(P <0.01),而 IMT 及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8±0.46) cm 比(1.40±0.32) cm,(92±5) mg/L比(73±5) mg/L](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有效降低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磷脂酸水平,提高脂联素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动脉硬化。

    作者:吴慧君;左凤同;刘辉;刘洁琼;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足月初产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5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1.0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记录两组产妇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5和10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3、14和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值。结果两组诱导后、插管后1 min的心率呈上升趋势,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诱导后下降,插管后1 min上升;与诱导前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 min 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P<0.01),而观察组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和慢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5 min、10 min 的 Apgar评分、NBNA 评分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新生儿1 min 和5 min 的Apgar 评分、NBN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1.0 mg/kg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产妇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小,且对新生儿呼吸无抑制风险。

    作者:岳惠玉;白文娟;刘梅;郑军;韩丽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诱导插管。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 T1)、诱导中( T2)及维持后10 min (T3)、30 min(T4)、50 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2心率均较 T1时下降,T3、T4、T5时均回升[依托咪酯组:(91±8)次/min、(110±6)次/min、(111±9)次/min、(107±8)次/min 比(108±9)次/min;丙泊酚组:(86±5)次/min、(105±7)次/min、(109±9)次/min、(102±6)次/min 比(107±8)次/min],保持平稳,依托咪酯组各时间点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T2、T3、T4、T5时MA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泊酚组呈下降趋势[依托咪酯组:(53±7) mmHg(1 mmHg=0.133 kPa)、(54±7) mmHg、(55±9) mmHg、(54±6) mmHg;丙泊酚组:(46±8) mmHg、(46±8) mmHg、(45±7) mmHg、(43±6) mmHg],依托咪酯组各时点 MAP 高于丙泊酚组(P <0.05)。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SpO2均为100%。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T2、T3、T4、T5时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且两种药物所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林辉;陶勇;叶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脂联素与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形成。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及抗糖尿病的作用;脂联素还可通过大脑中胰岛素信号的转导来参与认知功能的调节。随着对脂联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揭示,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韩亚(综述);宋荣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