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同位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的诊断

李建龙(综述);张虹(审校)

关键词:冠心病, 冠心病等危症,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摘要:冠状动脉CT联合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既有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从心肌灌注层面提供证据,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已有应用。但采用该技术进行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冠心病筛查的公开报道较少。冠状动脉CT与MPI相结合可更全面地从无创性检测方面了解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危险分层、预后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岁儿童每次1袋,每日2次;1~3岁儿童每次2袋,每日2次;>3岁儿童每次3~4袋,每次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体温、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日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发热[(1.4±0.2) d]、腹胀[(2.4±0.5) d]、腹泻[(2.6±0.7) d]、大便性状[(3.2±0.6) d]等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大便次数[(1.7±0.4)次]与对照组[(2.3±0.6) d、(3.7±0.8) d、(4.5±1.0) d、(5.4±1.1) d、(2.9±0.6)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1.4%(64/70),对照组为78.6%(55/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0),对照组为4.3%(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的水平呈上升趋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各时段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儿胃肠激素有关。

    作者:张少辉;李宝静;王志华;冀超玉;张瑜;张远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是3段组、5段组和24段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早饭后三组血糖水平均上升,午饭后、晚饭后、凌晨3点各组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段组和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3段组[(3.6±0.3) d、(2.9±0.7) d比(5.5±0.8) d,(41±5) U、(36±4) U比(43±6) U],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5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3%(8/60),5段组为6.7%(4/60),24段组为3.3%(2/60),3组治疗方法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相近,但综合分析5段法的设置更为简单方便、疗效好。

    作者:贺钰梅;韩秀平;汪丽丽;成涌;张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接受妇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 A、B、C三组分别以10、15、20 s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镇痛高平面和及其出现时间,监测循环和呼吸功能。结果 A 组 T6阻滞出现时间和高平面出现时间显著早于 B 组和 C 组[(9.7±2.7) min 比(11.5±2.1) min,(13.1±2.3) min;(11.4±2.4) min 比(13.7±1.9) min,(16.7±2.8) min,P<0.05]。 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组[5%(1/20)、10%(2/20)比20%(4/20),P <0.05]。 C 组低血压值显著低于 A 组[(68.7±9.3) mmHg(1 mmHg =0.133 kPa)比(73.7±8.1) mmHg,P<0.05],低血压出现时间显著晚于A组[(61.4±14.4) min比(31.5±10.5) min,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将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 s,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能够维持较久,循环较稳定,麻醉效果优。

    作者:陆蓉;马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骨性关节炎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已使数百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CR)全膝关节置换( CR-TKA)患者,在手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手术步骤及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从后方稳定型( PS)假体与CR假体的选择、止血带的应用、髌骨置换及术后否需要使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康复锻炼等方面对现阶段CR-TKA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琨宇(综述);王文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SULT1 E1和雌激素受体α、β受体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硫酸转移酶(SULT1E1)、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临床检查后口服安慰剂一片,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于患者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肿瘤体积水平的变化情况,SULT1E1含量,ERα、ERβ蛋白积分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64%(46/55),高于对照组的45.45%(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96.32±4.65) mm3比(132.58±4.6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SULT1E1、ERα、ERβ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28.24±3.47)%比(33.67±3.92)%,(0.32±0.05)%比(0.58±0.04)%,(0.09±0.01)%比(0.1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减小肿瘤体积,降低SULT1E1和ERα、ERβ蛋白含量,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玲;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观察与评价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36/38)比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58±86) mL 比(958±125) mL,(42±10) mL比(81±1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2/38)比21.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出血量,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杨义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 AKI)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标准仍然是基于血肌酐、尿量的变化,时间上存在滞后性;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从而降低病死率;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AKI早期即升高,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AKI。寻找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以便在血肌酐开始升高之前就能对AKI做出诊断是当期研究的热点。

    作者:颜培夏(综述);郑瑞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肠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肝肠钙黏着蛋白( LI-cadherin)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黏附的功能,并在组织器官的神经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 LI-cadherin是现今被发现的多种钙黏着蛋白中的一员,如果 LI-cadherin 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将导致其细胞黏附等功能出现紊乱,终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而消化道系统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着 LI-cadherin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LI-cadherin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一项重要的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巧斌;王飞(综述);李建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68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7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访6~12个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45例)。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蛋白C、蛋白S、CRP、 Hcy、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蛋白C、蛋白S、CRP、Hcy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CRP、Hcy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1) mg/L,(24.1±3.6) mg/L 比(5.7±0.5) mg/L;(39±4)μmol/L,(40±5)μmol/L比(28±3)μmol/L](P<0.05),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间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中度组 CRP、Hcy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47.3±5.8),(28.7±3.4) mg/L 比(17.9±2.5) mg/L;(45±6),(41±5)μmol/L 比(30±4)μmol/L](P<0.05),重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6,0.538,P<0.05),蛋白C、蛋白S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r=0.057,0.085,P>0.05)。结论 CRP、Hcy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CRP、Hcy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齐晓艳;曹永峰;吕勃;肖波;王光辉;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呱齐5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安慰剂复合维生素 BC 片(每片含维生素 C 100 mg、维生素 B13 mg、维生素 B21.5 mg、维生素B60.2 mg、右旋泛酸钙1 mg、烟酰胺10 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与认知能力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4.9±3.8)分比(22.0±2.7)分,(16.8±5.7)分比(26.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4%(23/26)比3.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均有所改善。

    作者:郑海燕;朱亚兰;吴湘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疑似患者210例,分别采用MRI、CT扫描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计算诊断符合率和病理学分期准确率。结果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诊断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54]高于单独CT扫描(AUC=0.864)和单独MRI(AUC=0.921);MRI动态增强结合CT、单独 CT扫描、单独 MRI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3、0.670和0.743,MRI动态增强结合CT一致性明显高于单独 CT扫描和MRI扫描。结论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能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作者:萧勇;刘丹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调节性B细胞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B细胞不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免疫效应功能,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这些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 B细胞被称为调节性 B细胞(Breg),Breg细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皮肤病中的作用尤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深入分析Breg细胞在相关皮肤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为皮肤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张继刚;王冠宇(综述);杨维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比索洛尔组,每组70例。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比索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脑钠肽和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D)。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67/70),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84.29%(5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3,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 LVEF 高于美托洛尔组、LVESV 以及 LVEDV 均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38.0±4.4)%比(34.7±1.2)%、(49.1±3.1) mL 比(52.9±6.2) mL、(62.2±6.4) mL 比(65.1±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和NT-proBNP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 min WD较治疗前长,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6 min WD长于美托洛尔组,脑钠肽和NT-proBN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381±69) m 比(346±63) m,(453±22)μg/L 比(793±22)μg/L 和(614±72) ng/L比(938±8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美托洛尔相比,比索洛尔治疗CHF的临床疗效更好,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脑钠肽和 NT-proBNP水平,增加6 min WD。

    作者:孟辉;王宇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萎缩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胃炎45例(慢性胃炎组)和同时期就诊健康人群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应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 Hp感染情况,分析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 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28/45)、66.67%(30/45)、70.00%(28/40)比17.50%(7/40), P <0.05],而胃癌组、慢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 Hp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91.17±12.85)、(86.68±11.02)、(82.49±9.96)μg/L比(99.36±15.36)μg/L]、PGⅠ/PGⅡ[(5.92±1.78)、(5.67±0.85)、(5.38±0.78)μg/L 比(14.48±2.63)μ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 Hp (-)者( P <0.05),而各组 Hp (+)者血清PGⅡ水平与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 Hp(+)者血清 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及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慢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P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血清PG水平可作为Hp阳性胃病患者癌前病变患者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胃癌诊断。

    作者:孙怡;唐毅;刘天宇;杜恒;唐敏;王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真核延长因子Ⅱ激酶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真核延长因子Ⅱ激酶(eEF2K)是一个在钙调蛋白通路中结构和功能上比较独特的蛋白激酶。 eEF2K可以在蛋白质合成、细胞周期及在肿瘤细胞中诱导自噬和凋亡,且在蛋白质延伸过程中起一个关键作用。其下游基因真核延长因子Ⅱ( eEF2)属于 GTP家族成员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 eEF2K磷酸化eEF2,从而抑制eEF2的活性阻止蛋白质的正常合成。近年来,在脑胶质瘤、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报道eEF2K表达上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进一步探讨 eEF2K在肿瘤细胞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将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生物指标和药物靶点。

    作者:宋洪美;马建华;祝鸿程;孙新臣;何田丽(综述);马建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 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 =2.239,95%CI 1.363~3.678,P =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 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 =0.000)、术后胆瘘(OR =1.756,95%CI 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高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在的微炎症状态是导致透析失败的重要因素。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降钙素原等腹膜透析相关炎性因子是微炎症状态的重要调控因素,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研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调控微炎症的机制对明确腹膜透析失败机制、增强改进腹膜透析疗效、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燕春(综述);项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的Maryland 评分分别为(47±5)分、(64±4)分、(76±9)分、(86±10)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51±6)分、(72±7)分、(85±11)分、(91±12)分,两组患者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和负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0%(16/50)比52.1%(25/48),10.0%(5/50)比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Maryland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延辉;王磊;董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晚期糖基化代谢终产物( 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3例,按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 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 NDPN组),分别为101例和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GEs及血清脂质代谢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6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DPN 组患者 AGEs、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 B、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 NDPN 组[(20.1±3.2)μg/L 比(15.1±2.5)μg/L,(2.3±0.2) mmol/L比(1.6±0.8) mmol/L,(5.7±1.4) mmol/L比(3.4±1.5) mmol/L,(3.6±0.8) mmol/L 比(2.2±0.7) mmol/L,(1.3±0.3) g/L 比(0.6±0.2) g/L,(2.8±0.7)比(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DPN组患者治疗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治疗前[(7.3±1.2)%比(10.2±2.9)%,(6.9±1.9) mmol/L 比(9.5±2.1) mmol/L,(8.4±1.7) mmol/L 比(10.9±2.3) mmol/L],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7±4) m/s、(37±4) m/s]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2±5) m/s、(43±4) m/s]均高于治疗前[(42±3)m/s、(42±4)m/s;(46±5)m/s、(4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GEs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的进一步病变,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需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卓浩;庞德水;周冬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硬化内小肝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 HCC)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时,与肝硬化结节或结节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重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常规 MRI扫描、DWI扫描、增强扫描及临床生化特征,综述了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HC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小HCC的诊断水平。

    作者:周立新(综述);陆建常(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