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翔
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发病原因中基因背景和环境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基因性质决定了患者的免疫系统更易于发生异常应答,同时环境暴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高危遗传基因的人群暴露在特定环境触发因素中极易引起发病。此外,在RA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的氧化性应激状态始终存在,并加速疾病进程。氧化应激可促成组织慢性炎症并引发容易导致 RA的免疫调节,患者体内增强的过氧化状态和抗氧化防御系统改变与疾病所表现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亓艳;张克(综述);宋晓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68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7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访6~12个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45例)。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蛋白C、蛋白S、CRP、 Hcy、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蛋白C、蛋白S、CRP、Hcy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CRP、Hcy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1) mg/L,(24.1±3.6) mg/L 比(5.7±0.5) mg/L;(39±4)μmol/L,(40±5)μmol/L比(28±3)μmol/L](P<0.05),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间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中度组 CRP、Hcy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47.3±5.8),(28.7±3.4) mg/L 比(17.9±2.5) mg/L;(45±6),(41±5)μmol/L 比(30±4)μmol/L](P<0.05),重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6,0.538,P<0.05),蛋白C、蛋白S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r=0.057,0.085,P>0.05)。结论 CRP、Hcy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CRP、Hcy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齐晓艳;曹永峰;吕勃;肖波;王光辉;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5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镇痛组(186例)和对照组(314例),镇痛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析两组患者的产程、活跃期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镇痛组产妇的总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60.2±23.1) min 比(780.8±18.3) min、(420.3±30.2) min 比(300.4±25.3) min 及(88.3±5.2) min 比(56.9±3.8) min,P<0.01];产后2 h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及尿潴留发生率、自然分娩率、羊水污染达Ⅱ度及Ⅲ度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7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会延长产妇的分娩时间,但对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
作者:马海蓉;曹红敏;佟明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岁儿童每次1袋,每日2次;1~3岁儿童每次2袋,每日2次;>3岁儿童每次3~4袋,每次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体温、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日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发热[(1.4±0.2) d]、腹胀[(2.4±0.5) d]、腹泻[(2.6±0.7) d]、大便性状[(3.2±0.6) d]等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大便次数[(1.7±0.4)次]与对照组[(2.3±0.6) d、(3.7±0.8) d、(4.5±1.0) d、(5.4±1.1) d、(2.9±0.6)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1.4%(64/70),对照组为78.6%(55/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0),对照组为4.3%(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的水平呈上升趋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各时段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儿胃肠激素有关。
作者:张少辉;李宝静;王志华;冀超玉;张瑜;张远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诱导插管。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 T1)、诱导中( T2)及维持后10 min (T3)、30 min(T4)、50 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2心率均较 T1时下降,T3、T4、T5时均回升[依托咪酯组:(91±8)次/min、(110±6)次/min、(111±9)次/min、(107±8)次/min 比(108±9)次/min;丙泊酚组:(86±5)次/min、(105±7)次/min、(109±9)次/min、(102±6)次/min 比(107±8)次/min],保持平稳,依托咪酯组各时间点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T2、T3、T4、T5时MA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泊酚组呈下降趋势[依托咪酯组:(53±7) mmHg(1 mmHg=0.133 kPa)、(54±7) mmHg、(55±9) mmHg、(54±6) mmHg;丙泊酚组:(46±8) mmHg、(46±8) mmHg、(45±7) mmHg、(43±6) mmHg],依托咪酯组各时点 MAP 高于丙泊酚组(P <0.05)。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SpO2均为100%。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T2、T3、T4、T5时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且两种药物所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林辉;陶勇;叶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平里医院行PVP手术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4例,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组(骨折时间<3周)44例、亚急性组(骨折时间3~6周)44例、陈旧组(骨折时间>6周)46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采用 CT影像呈现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骨水泥的形状,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是偏心分布还是均匀分布;比较患者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和患者椎体体积;根据 CT影像统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陈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特征、骨水泥弥散范围、骨水泥形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2.52±0.21)比(2.34±0.37),(2.13±0.20);(11.4±3.1) mL比(8.5±1.3) mL,(6.6±2.2) mL],亚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陈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23.91%(11/46)比11.36%(5/44)、4.55%(2/44),P<0.05]。结论骨水泥的弥散系数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尽早手术,以提高骨水泥弥散系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单纯蓝光治疗与联合复合中药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20例已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而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55/60),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42/6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治疗后1、3及7 d,两组患儿的血清内胆红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降低速度更快[对照组:205±27、180±25、113±18比256±31;观察组:178±26、125±20、80±15比253±31,P<0.05];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4±2.1) d比(10.7±3.4) d];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1±3.1) d比(12.5±4.7) d](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缩短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方;孙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发病2 d内经胃镜辅助作用,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空肠营养物,1000 mL/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静脉滴注0.4 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9%(37/39)比71.8%(28/39)]( P <0.01)。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4.34±0.22) ng/L、IL-8(11.35±1.02) ng/L、肿瘤坏死因子α(8.98±1.22) ng/L 及高敏 C 反应蛋白(0.98±0.02) mg/L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4±1.11) mg/L、(16.02±1.34) mg/L、(14.24±2.32) mg/L、(1.78±0.21) mg/L](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100.87±9.02)μmol/L、血尿素氮(4.87±0.88)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24.87±2.31) U/L、丙氨酸转氨酶(25.92±4.23) U/L及总胆红素(13.21±1.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5±15.21)μmol/L、(6.88±1.02) mmol/L、(50.21±5.74) U/L、(48.22±5.21) U/L、(20.78±3.21)μmol/L](P <0.01)。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分比(7.1±1.1)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8±1.1) d 比(14.9±2.2) d;(4.2±0.7) d比(7.9±1.1) d](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谷氨酰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振宁;卢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硫酸转移酶(SULT1E1)、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临床检查后口服安慰剂一片,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于患者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服用90 d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肿瘤体积水平的变化情况,SULT1E1含量,ERα、ERβ蛋白积分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64%(46/55),高于对照组的45.45%(2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96.32±4.65) mm3比(132.58±4.64)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SULT1E1、ERα、ERβ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28.24±3.47)%比(33.67±3.92)%,(0.32±0.05)%比(0.58±0.04)%,(0.09±0.01)%比(0.1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减小肿瘤体积,降低SULT1E1和ERα、ERβ蛋白含量,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玲;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出院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8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停药原因;并初步探讨依从性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分别占98.3%(342/348)、92.8%(323/348)及81.9%(285/3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1,P=0.000)、文化程度(OR =1.278,P =0.003)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2.012,P=0.008)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随访期间依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累计MACE 发生率为3.4%(10/291),显著低于非依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2.7%(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治疗存在非依从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行PCI治疗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庄国红;丁飚;黄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体温异常,尤其是低体温的发生较为常见。由于体温异常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诸多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围术期婴幼儿的体温保护意识,完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体温监测,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体温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婴幼儿围术期低体温,同时又要防止高体温的发生,力求提高婴幼儿围术期体温保护的质量。
作者:孙忠朋(综述);郅娟;杨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 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 =2.239,95%CI 1.363~3.678,P =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 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 =0.000)、术后胆瘘(OR =1.756,95%CI 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高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过去的几年里,与左心室相比,左心房经常被称作“被遗忘的腔室”,如今许多研究证明,左心房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中起关键性作用。超声心动图通过初的一维心房内径量化,然后二维面积和容积评估早期发现心房几何异常。直到现在,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如应变多普勒,二维斑点追踪和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评估左心房功能障碍以及检测早期解剖改变发生前均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作者:彭芮(综述);邓爱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接受妇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 A、B、C三组分别以10、15、20 s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镇痛高平面和及其出现时间,监测循环和呼吸功能。结果 A 组 T6阻滞出现时间和高平面出现时间显著早于 B 组和 C 组[(9.7±2.7) min 比(11.5±2.1) min,(13.1±2.3) min;(11.4±2.4) min 比(13.7±1.9) min,(16.7±2.8) min,P<0.05]。 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组[5%(1/20)、10%(2/20)比20%(4/20),P <0.05]。 C 组低血压值显著低于 A 组[(68.7±9.3) mmHg(1 mmHg =0.133 kPa)比(73.7±8.1) mmHg,P<0.05],低血压出现时间显著晚于A组[(61.4±14.4) min比(31.5±10.5) min,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将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 s,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能够维持较久,循环较稳定,麻醉效果优。
作者:陆蓉;马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独的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临床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胸切口、术后胸引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胸痛缓解时间、自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0±0.6) d 比(7.1±1.6) d,(6.5±1.8) d比(12.3±2.3) d,(7.2±1.8) d比(20.0±2.1) d,(14.0±2.4) d 比(21.0±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80.0%(32/40),95.0%(38/40)比75.0%(30/40),97.5%(39/40)比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引量少于对照组[(56±11) mL 比(106±16) mL,(66±19)min 比(86±10) min,(356±26) mL 比(451±31) mL],进胸切口小于对照组[(4.1±1.2) cm 比(13.2±1.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传统经胸术内固定术,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勇;高会敏;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筛查是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细胞学检查为主要方法的宫颈癌筛查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宫颈癌关系的认识,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的作用愈显重要,HPV感染后引起的一系列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HPV DNA检测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更早期地发现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病变,在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将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娇(综述);孔为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一系列正常细胞活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活化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进展。 FGFR2与胃癌的临床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针对FGFR2的抑制剂对FGFR2高表达胃癌细胞系及建立的移植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以 FGFR2为分子靶点治疗FGFR2高表达胃癌,将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
作者:魏文珍(综述);王玉平;周永宁(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观察组予以强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硬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软斑评分低于对照组[(4.34±0.31)分比(5.07±0.37)分](P <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2.10±0.07) mmol/L 比(1.63±0.19) m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0.55±0.14) mmol/L 比(1.11±0.55) mmol/L,(0.83±0.12) mmol/L 比(4.21±1.13) mmol/L,(1.37±0.08) mmol/L 比(1.65±0.1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μg/L 比(4.0±1.2)μg/L、(5.9±2.6) ng/L 比(8.3±3.6) ng/L](P <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并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甜甜;徐海丽;贺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跟骨钛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9、12个月的Maryland 评分分别为(47±5)分、(64±4)分、(76±9)分、(86±10)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51±6)分、(72±7)分、(85±11)分、(91±12)分,两组患者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和负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0%(16/50)比52.1%(25/48),10.0%(5/50)比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Maryland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延辉;王磊;董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不同剂型利福平在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利福平胶囊予以治疗,口服0.45~0.6 g利福平胶囊,每日1次,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利福平粉针剂予以治疗,静脉滴注0.45~0.6 g利福平粉针剂,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情况、空腹血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40/44)比73.8%(31/42),95.5%(42/44)比81.0%(34/42),93.2%(41/44)比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8±1.32) mmol/L比(6.96±1.58) mmol/L](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6%(6/44)比33.3%(14/42),11.4%(5/44)比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利福平粉针剂治疗,能够获得较利福平胶囊更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加以推广。
作者:蔡波;薛雯雯;马小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