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因、环境和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亓艳;张克(综述);宋晓英(审校)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易患基因, 环境因素, 氧化应激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发病原因中基因背景和环境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基因性质决定了患者的免疫系统更易于发生异常应答,同时环境暴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高危遗传基因的人群暴露在特定环境触发因素中极易引起发病。此外,在RA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的氧化性应激状态始终存在,并加速疾病进程。氧化应激可促成组织慢性炎症并引发容易导致 RA的免疫调节,患者体内增强的过氧化状态和抗氧化防御系统改变与疾病所表现的氧化损伤有关。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治疗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具备纳米级尺寸大小的3D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因其表面功能基团丰富、易穿透生物膜、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药物分子、基因物质等的输送。PAMAM树状大分子本身具有抗菌、抗病毒能力,能够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增殖,而以树状大分子为基础的局部抗微生物药也越来越受关注。

    作者:李胜男(综述);陈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是3段组、5段组和24段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早饭后三组血糖水平均上升,午饭后、晚饭后、凌晨3点各组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段组和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3段组[(3.6±0.3) d、(2.9±0.7) d比(5.5±0.8) d,(41±5) U、(36±4) U比(43±6) U],24段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5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3%(8/60),5段组为6.7%(4/60),24段组为3.3%(2/60),3组治疗方法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种不同胰岛素泵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相近,但综合分析5段法的设置更为简单方便、疗效好。

    作者:贺钰梅;韩秀平;汪丽丽;成涌;张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在的微炎症状态是导致透析失败的重要因素。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降钙素原等腹膜透析相关炎性因子是微炎症状态的重要调控因素,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研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调控微炎症的机制对明确腹膜透析失败机制、增强改进腹膜透析疗效、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燕春(综述);项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平里医院行PVP手术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4例,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组(骨折时间<3周)44例、亚急性组(骨折时间3~6周)44例、陈旧组(骨折时间>6周)46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采用 CT影像呈现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骨水泥的形状,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是偏心分布还是均匀分布;比较患者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和患者椎体体积;根据 CT影像统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陈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特征、骨水泥弥散范围、骨水泥形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2.52±0.21)比(2.34±0.37),(2.13±0.20);(11.4±3.1) mL比(8.5±1.3) mL,(6.6±2.2) mL],亚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陈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23.91%(11/46)比11.36%(5/44)、4.55%(2/44),P<0.05]。结论骨水泥的弥散系数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尽早手术,以提高骨水泥弥散系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独的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临床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胸切口、术后胸引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胸痛缓解时间、自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0±0.6) d 比(7.1±1.6) d,(6.5±1.8) d比(12.3±2.3) d,(7.2±1.8) d比(20.0±2.1) d,(14.0±2.4) d 比(21.0±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80.0%(32/40),95.0%(38/40)比75.0%(30/40),97.5%(39/40)比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引量少于对照组[(56±11) mL 比(106±16) mL,(66±19)min 比(86±10) min,(356±26) mL 比(451±31) mL],进胸切口小于对照组[(4.1±1.2) cm 比(13.2±1.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传统经胸术内固定术,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勇;高会敏;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更正公告

    《医学综述》2016年第22卷第10期第2061-2063页“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疗术患者术后疼痛对比”一文的更正内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足月初产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5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1.0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记录两组产妇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5和10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3、14和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值。结果两组诱导后、插管后1 min的心率呈上升趋势,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诱导后下降,插管后1 min上升;与诱导前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 min 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P<0.01),而观察组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和慢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5 min、10 min 的 Apgar评分、NBNA 评分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新生儿1 min 和5 min 的Apgar 评分、NBN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1.0 mg/kg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产妇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小,且对新生儿呼吸无抑制风险。

    作者:岳惠玉;白文娟;刘梅;郑军;韩丽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 )与左心室同步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高 Hcy(Hcy>15μmol/L)患者79例。按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峰与二尖瓣环组织频谱舒张早期 e峰比值(E/e)分为 D1组(E/e≤15, n=39),D2组(E/e>15,n=40)。选取同期入院Hcy正常的高血压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室间隔厚度( IVST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 )、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收缩期前后径(LA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测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舒张晚期 A 峰比值( E/A)、E/e,并计算 Tei 指数。三维超声测左心房容积(LAV)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测量心电图 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6节段达收缩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心率校正标准化值[ Tmsv16-SD ( R-R%)]。检测血清中 Hcy 浓度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D2组Hcy水平显著高于D1组及对照组[(22.3±4.1)μmol/L比(19.5±2.8)μmol/L、(9.5±3.10)μmol/L,P<0.05],D1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D2组 FBG显著高于 D1组及对照组[(6.2±1.6) mmol/L比(5.6±1.1) mmol/L、(5.5±0.9) mmol/L,P<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D2组 Tmsv16-SD ( R-R%)显著高于 D1组和对照组[(4.07±2.60)%比(1.64±0.85)%、(1.72±1.14)%, P <0.05]。 D2组 LAVI 较 D1组、对照组显著增高[(29.7±3.2) mL/m2比(27.3±2.9) mL/m2、(22.1±3.6) mL/m2,P <0.05],D1组 LAV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D2组 Tei 指数较 D1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0.56±0.16)比(0.48±0.17)、(0.46±0.08),P <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Hcy 与 Tmsv16-SD (R-R%)呈正相关(r=0.289,P<0.001)。结论 E/e>15的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下降,且与Hcy浓度呈正相关。 H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差。

    作者:肖锐;周长钰;索娅;李广平;富华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硬化内小肝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 HCC)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 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时,与肝硬化结节或结节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重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常规 MRI扫描、DWI扫描、增强扫描及临床生化特征,综述了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HC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小HCC的诊断水平。

    作者:周立新(综述);陆建常(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诱导插管。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 T1)、诱导中( T2)及维持后10 min (T3)、30 min(T4)、50 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T2心率均较 T1时下降,T3、T4、T5时均回升[依托咪酯组:(91±8)次/min、(110±6)次/min、(111±9)次/min、(107±8)次/min 比(108±9)次/min;丙泊酚组:(86±5)次/min、(105±7)次/min、(109±9)次/min、(102±6)次/min 比(107±8)次/min],保持平稳,依托咪酯组各时间点心率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T2、T3、T4、T5时MA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泊酚组呈下降趋势[依托咪酯组:(53±7) mmHg(1 mmHg=0.133 kPa)、(54±7) mmHg、(55±9) mmHg、(54±6) mmHg;丙泊酚组:(46±8) mmHg、(46±8) mmHg、(45±7) mmHg、(43±6) mmHg],依托咪酯组各时点 MAP 高于丙泊酚组(P <0.05)。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所有患者SpO2均为100%。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T2、T3、T4、T5时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且两种药物所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林辉;陶勇;叶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脂联素与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形成。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及抗糖尿病的作用;脂联素还可通过大脑中胰岛素信号的转导来参与认知功能的调节。随着对脂联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揭示,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韩亚(综述);宋荣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肠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肝肠钙黏着蛋白( LI-cadherin)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黏附的功能,并在组织器官的神经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 LI-cadherin是现今被发现的多种钙黏着蛋白中的一员,如果 LI-cadherin 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将导致其细胞黏附等功能出现紊乱,终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而消化道系统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着 LI-cadherin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LI-cadherin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一项重要的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巧斌;王飞(综述);李建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维生素D、钙浓度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钙敏感受体(CaSR)、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乳腺纤维瘤组。检测CaSR、25(OH)D、钙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中 CaS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112/126)、60.0%(12/20)、50.0%(20/40),乳腺癌组织中CaS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 CaS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62/74)、96.2%(5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血清25(OH)D、钙水平低于乳腺纤维瘤组[(34±5) nmol/L 比(50±7) nmol/L;(2.23±0.14) mmol/L 比(2.32±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 =0.467,P=0.015)。结论 CaSR、25(OH)D、钙在乳腺癌中呈异常表达;乳腺癌中CaSR的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病及进展。

    作者:赵秋剑;高海锋;王利公;李有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疑似患者210例,分别采用MRI、CT扫描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计算诊断符合率和病理学分期准确率。结果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诊断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54]高于单独CT扫描(AUC=0.864)和单独MRI(AUC=0.921);MRI动态增强结合CT、单独 CT扫描、单独 MRI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3、0.670和0.743,MRI动态增强结合CT一致性明显高于单独 CT扫描和MRI扫描。结论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能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作者:萧勇;刘丹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观察组予以强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硬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软斑评分低于对照组[(4.34±0.31)分比(5.07±0.37)分](P <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2.10±0.07) mmol/L 比(1.63±0.19) m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0.55±0.14) mmol/L 比(1.11±0.55) mmol/L,(0.83±0.12) mmol/L 比(4.21±1.13) mmol/L,(1.37±0.08) mmol/L 比(1.65±0.1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μg/L 比(4.0±1.2)μg/L、(5.9±2.6) ng/L 比(8.3±3.6) ng/L](P <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并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甜甜;徐海丽;贺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呱齐5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安慰剂复合维生素 BC 片(每片含维生素 C 100 mg、维生素 B13 mg、维生素 B21.5 mg、维生素B60.2 mg、右旋泛酸钙1 mg、烟酰胺10 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与认知能力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4.9±3.8)分比(22.0±2.7)分,(16.8±5.7)分比(26.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4%(23/26)比3.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均有所改善。

    作者:郑海燕;朱亚兰;吴湘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接受妇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 A、B、C三组分别以10、15、20 s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镇痛高平面和及其出现时间,监测循环和呼吸功能。结果 A 组 T6阻滞出现时间和高平面出现时间显著早于 B 组和 C 组[(9.7±2.7) min 比(11.5±2.1) min,(13.1±2.3) min;(11.4±2.4) min 比(13.7±1.9) min,(16.7±2.8) min,P<0.05]。 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A组[5%(1/20)、10%(2/20)比20%(4/20),P <0.05]。 C 组低血压值显著低于 A 组[(68.7±9.3) mmHg(1 mmHg =0.133 kPa)比(73.7±8.1) mmHg,P<0.05],低血压出现时间显著晚于A组[(61.4±14.4) min比(31.5±10.5) min,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将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 s,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能够维持较久,循环较稳定,麻醉效果优。

    作者:陆蓉;马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比索洛尔组,每组70例。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比索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脑钠肽和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D)。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67/70),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84.29%(5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3,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 LVEF 高于美托洛尔组、LVESV 以及 LVEDV 均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38.0±4.4)%比(34.7±1.2)%、(49.1±3.1) mL 比(52.9±6.2) mL、(62.2±6.4) mL 比(65.1±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和NT-proBNP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 min WD较治疗前长,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6 min WD长于美托洛尔组,脑钠肽和NT-proBN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381±69) m 比(346±63) m,(453±22)μg/L 比(793±22)μg/L 和(614±72) ng/L比(938±8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美托洛尔相比,比索洛尔治疗CHF的临床疗效更好,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脑钠肽和 NT-proBNP水平,增加6 min WD。

    作者:孟辉;王宇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4例早期食管癌并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随访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并发出血、穿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2.7%(1/37)、0(0/37)比16.2%(6/37)、10.8%(4/37)],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0%(0/37)比3.5%(5/37)](P <0.05);观察组中病变直径≤3 cm切缘阳性率及>3 cm的切缘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22)比20.0%(4/20),6.7%(1/15)比41.2%(7/17)](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63±11) min 比(31±10) min、(6.5±2.1) d 比(8.9±3.4) d、(1.3±0.2)万元比(2.1±0.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较低的并发症、较高的安全性、创伤较小及疗效较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发病2 d内经胃镜辅助作用,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空肠营养物,1000 mL/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静脉滴注0.4 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9%(37/39)比71.8%(28/39)]( P <0.01)。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4.34±0.22) ng/L、IL-8(11.35±1.02) ng/L、肿瘤坏死因子α(8.98±1.22) ng/L 及高敏 C 反应蛋白(0.98±0.02) mg/L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4±1.11) mg/L、(16.02±1.34) mg/L、(14.24±2.32) mg/L、(1.78±0.21) mg/L](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100.87±9.02)μmol/L、血尿素氮(4.87±0.88)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24.87±2.31) U/L、丙氨酸转氨酶(25.92±4.23) U/L及总胆红素(13.21±1.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5±15.21)μmol/L、(6.88±1.02) mmol/L、(50.21±5.74) U/L、(48.22±5.21) U/L、(20.78±3.21)μmol/L](P <0.01)。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分比(7.1±1.1)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8±1.1) d 比(14.9±2.2) d;(4.2±0.7) d比(7.9±1.1) d](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谷氨酰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振宁;卢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