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萧勇;刘丹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CT, 肿瘤分期
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疑似患者210例,分别采用MRI、CT扫描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计算诊断符合率和病理学分期准确率。结果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诊断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54]高于单独CT扫描(AUC=0.864)和单独MRI(AUC=0.921);MRI动态增强结合CT、单独 CT扫描、单独 MRI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3、0.670和0.743,MRI动态增强结合CT一致性明显高于单独 CT扫描和MRI扫描。结论 MRI动态增强结合CT能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观察组予以强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硬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软斑评分低于对照组[(4.34±0.31)分比(5.07±0.37)分](P <0.01);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2.10±0.07) mmol/L 比(1.63±0.19) m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0.55±0.14) mmol/L 比(1.11±0.55) mmol/L,(0.83±0.12) mmol/L 比(4.21±1.13) mmol/L,(1.37±0.08) mmol/L 比(1.65±0.1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μg/L 比(4.0±1.2)μg/L、(5.9±2.6) ng/L 比(8.3±3.6) ng/L](P <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并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甜甜;徐海丽;贺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发病2 d内经胃镜辅助作用,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空肠营养物,1000 mL/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静脉滴注0.4 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9%(37/39)比71.8%(28/39)]( P <0.01)。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4.34±0.22) ng/L、IL-8(11.35±1.02) ng/L、肿瘤坏死因子α(8.98±1.22) ng/L 及高敏 C 反应蛋白(0.98±0.02) mg/L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4±1.11) mg/L、(16.02±1.34) mg/L、(14.24±2.32) mg/L、(1.78±0.21) mg/L](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100.87±9.02)μmol/L、血尿素氮(4.87±0.88)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24.87±2.31) U/L、丙氨酸转氨酶(25.92±4.23) U/L及总胆红素(13.21±1.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5±15.21)μmol/L、(6.88±1.02) mmol/L、(50.21±5.74) U/L、(48.22±5.21) U/L、(20.78±3.21)μmol/L](P <0.01)。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分比(7.1±1.1)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8±1.1) d 比(14.9±2.2) d;(4.2±0.7) d比(7.9±1.1) d](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谷氨酰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振宁;卢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独的传统经胸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临床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胸切口、术后胸引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胸痛缓解时间、自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0±0.6) d 比(7.1±1.6) d,(6.5±1.8) d比(12.3±2.3) d,(7.2±1.8) d比(20.0±2.1) d,(14.0±2.4) d 比(21.0±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肺部复张正常率、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80.0%(32/40),95.0%(38/40)比75.0%(30/40),97.5%(39/40)比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引量少于对照组[(56±11) mL 比(106±16) mL,(66±19)min 比(86±10) min,(356±26) mL 比(451±31) mL],进胸切口小于对照组[(4.1±1.2) cm 比(13.2±1.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传统经胸术内固定术,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勇;高会敏;李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电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治疗前后生殖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34/37)比73.0%(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的康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10.2±1.8) d比(28.2±4.3) d、(3.5±0.5) d比(8.3±2.2) d、(22±5) h比(33±5) h、(66±9) mL比(130±1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E2、LH、FSH 均低于对照组[(99±23) ng/L比(156±29) ng/L,(2.7±0.8) U/L比(3.9±1.2) U/L,(2.6±1.1) U/L比(3.8±1.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1%(3/37)比59.5%(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腹腔镜下电凝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受孕率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秀利;任倍莹;缑良芝;王远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 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 =2.239,95%CI 1.363~3.678,P =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 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 =0.000)、术后胆瘘(OR =1.756,95%CI 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高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肠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肝肠钙黏着蛋白( LI-cadherin)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黏附的功能,并在组织器官的神经传导方面起重要作用。 LI-cadherin是现今被发现的多种钙黏着蛋白中的一员,如果 LI-cadherin 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将导致其细胞黏附等功能出现紊乱,终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而消化道系统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着 LI-cadherin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LI-cadherin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一项重要的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巧斌;王飞(综述);李建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已成为心力衰竭(HF)的主要病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在体内主要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是诊断肝胆疾病及酒精性肝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 CHD 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GGT与CHD的发生、发展机制密切相关,其在CHD及HF的预后监测中起重要作用,现已成为 CHD新的标志物,为C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张文斌;马振国;徐斯驰(综述);唐其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单纯蓝光治疗与复合中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蓝光治疗与联合复合中药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20例已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而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55/60),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42/6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治疗后1、3及7 d,两组患儿的血清内胆红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降低速度更快[对照组:205±27、180±25、113±18比256±31;观察组:178±26、125±20、80±15比253±31,P<0.05];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4±2.1) d比(10.7±3.4) d];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1±3.1) d比(12.5±4.7) d](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缩短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方;孙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脂联素与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形成。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及抗糖尿病的作用;脂联素还可通过大脑中胰岛素信号的转导来参与认知功能的调节。随着对脂联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揭示,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韩亚(综述);宋荣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巴塞罗那临床分期B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巴塞罗那临床分期系统( BCLC) B 期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采用超声引导下 RFA( RFA组)治疗或 TACE( TACE组)治疗的BCLC B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92例BCLC B期肝癌患者术后随访1~37个月, RFA组35例患者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9%、53.4%、42.7%,中位生存期为27.3个月;TACE组57例患者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4%、33.5%、22.4%,中位生存期为12.6个月。RFA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高于 TACE组( P<0.05)。结论 RFA治疗可能较 TACE 治疗更能提高BCLC-B期肝癌患者的短期生存疗效。

    作者:周华东;陈先祥;蔡庆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肝郁脾虚证痤疮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灶数目、皮损情况、皮脂溢出、肤色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43/46)比78.3%(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数目、皮损情况、皮脂溢出、肤色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21±0.12)分比(1.51±0.21)分,(1.61±0.32)分比(2.68±0.74)分,(1.01±0.28)分比(1.68±0.63)分,(1.11±0.41)分比(2.32±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4.4%(2/46)、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婕;李元文;王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调节性B细胞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B细胞不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免疫效应功能,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这些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 B细胞被称为调节性 B细胞(Breg),Breg细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皮肤病中的作用尤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深入分析Breg细胞在相关皮肤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为皮肤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张继刚;王冠宇(综述);杨维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母体全身动脉内皮细胞激活、进展性炎症反应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一类含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免疫抑制等功能。子痫前期与 TGF-β1的表达异常相关,而TGF-β1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翻译,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谢玉珍;何青;陈海霞(综述);何文智;李映桃(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

    老年黄斑变性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危险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老年黄斑变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现代医学中,目前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也未找到阻止其病程进展的好方法,临床中加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光等治疗方法为主。

    作者:张季瑾(综述);徐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因、环境和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发病原因中基因背景和环境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基因性质决定了患者的免疫系统更易于发生异常应答,同时环境暴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高危遗传基因的人群暴露在特定环境触发因素中极易引起发病。此外,在RA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的氧化性应激状态始终存在,并加速疾病进程。氧化应激可促成组织慢性炎症并引发容易导致 RA的免疫调节,患者体内增强的过氧化状态和抗氧化防御系统改变与疾病所表现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亓艳;张克(综述);宋晓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治疗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具备纳米级尺寸大小的3D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因其表面功能基团丰富、易穿透生物膜、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药物分子、基因物质等的输送。PAMAM树状大分子本身具有抗菌、抗病毒能力,能够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增殖,而以树状大分子为基础的局部抗微生物药也越来越受关注。

    作者:李胜男(综述);陈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更正公告

    《医学综述》2016年第22卷第10期第2061-2063页“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疗术患者术后疼痛对比”一文的更正内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筛查是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细胞学检查为主要方法的宫颈癌筛查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宫颈癌关系的认识,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的作用愈显重要,HPV感染后引起的一系列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HPV DNA检测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更早期地发现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病变,在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将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娇(综述);孔为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婴幼儿围术期的体温保护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体温异常,尤其是低体温的发生较为常见。由于体温异常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诸多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围术期婴幼儿的体温保护意识,完善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体温监测,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体温保护措施,预防和治疗婴幼儿围术期低体温,同时又要防止高体温的发生,力求提高婴幼儿围术期体温保护的质量。

    作者:孙忠朋(综述);郅娟;杨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一系列正常细胞活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活化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进展。 FGFR2与胃癌的临床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针对FGFR2的抑制剂对FGFR2高表达胃癌细胞系及建立的移植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以 FGFR2为分子靶点治疗FGFR2高表达胃癌,将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

    作者:魏文珍(综述);王玉平;周永宁(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