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傅煜;符爽;陈芳

关键词:免疫相关疾病,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摘要: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是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改变普遍存在于以免疫相关疾病为代表的临床各类疾病中,其作用机制多是由于病理性改变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平衡所致.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监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在判断患者预后和治疗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逐渐趋于常规化,充分了解淋巴细胞亚群在各类疾病中的检测意义对检验者和临床医生而言变得尤为重要.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早期前列腺癌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且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但经过14 ~30个月治疗后,ADPC逐渐变为对内分泌治疗无效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IPC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阐明,大体涉及肿瘤的异质性、雄激素受体变异、分泌环路形成、基因突变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和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等.

    作者:王公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郑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患者认知现状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684例过敏性鼻炎(AR)患者的流行病学及患者认知现状.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AR患者684例按照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216例、中度组279例和重度组189例,设计调查问卷,调查AR的发病情况、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检测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AR主要诱因分别为吸入刺激气体,其中重度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组[81.0% (153/189)比45.2% (126/279)],中度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12.5% (27/216)] (P <0.05),各种患者树木组合、室内尘螨、动物、蛋清、牛奶、牛羊肉、海鲜水产过敏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AR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吸入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依从性显著高于轻度组[85.7%(162/189)比45.8% (99/216),81.0% (153/189)比50.0% (108/216),90.5% (171/189)比62.5% (135/216),85.7%(162/189)比25.0% (54/216)](P<0.05).重度组峰值呼气流量(PD20-FEV1)、脉冲振荡频率在20 Hz时呼吸阻力(R20)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12.9±2.6) μmol比(9.5±2.1) μmol,(8.5±1.9) μmol;(102.4±10.3)%比(95.7±8.9)%,(92.5±8.7)%],肺活量为75%时大呼气流量(MEF75%)、肺活量为50%时大呼气流量(MEF50%)、呼吸蜂流速(PEF)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64.1±3.5)%比(73.5±4.3)%,(78.5±5.8)%;(48.9±3.2)%比(60.4±3.7)%,(66.7±4.3)%;(80.4±4.6)%比(86.6±7.8)%,(91.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郑州地区AR患者发病主要诱因分别为吸入冷空气、接触花粉、接触刺激性气体、运动/劳累等,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功能损害;且患者对疾病认知依然不够,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的免疫因子变化分析

    目的 研究小鼠的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其红细胞的相关免疫因子变化.方法 使用带有阳性猪附红细胞体的血液,在小鼠体内建造红细胞感染模型;在第1、2、4、6、8日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小鼠体内CD35、CD58和CD59水平.结果 感染组小鼠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第1、2、4、6、8日,红细胞表面的CD35水平呈下降趋势[(55.19±0.03)%、(54.91±0.06)%、(53.87±0.06)%、(54.18±0.06)%、(54.61±0.07)%],对照组无变化[(55.68±0.04)%、(55.66±0.05)%、(55.67±0.06)%、(55.68±0.05)%、(55.67±0.05)%],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4、6、8日血浆CD35[(55.39±0.02)%、(58.99±0.63)%、(58.01±0.05)%、(55.46±0.04)%、(54.92±0.03)],CD58[(17.79±0.03)%、(22.87±0.05)%、(20.91±0.04)%、(18.19±0.03)%、(17.33±0.01)],CD59[(17.19±0.02)%、(22.87±0.05)%、(21.07±0.05)%、(17.58±0.03)%、(17.31±0.02)]水平呈现上升到达蜂值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第2日达到高值,对照组CD35[(54.08±0.03)%、(54.11±0.02)%、(54.11±0.03)%、(54.09±0.02)%、(54.11±0.04)%]、CD58[(17.15±0.05)%、(17.15±0.03)%、(17.17±0.02)%、(17.13±0.04)%、(17.16±0.01)%]、CD59[(16.86±0.01)%、(16.81±0.09)%、(16.83±0.05)%、(16.85±0.04)%、(16.85±0.03)%]无变化,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表面的CD35、CD5s、CD59水平下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影响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张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的研究进展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与脂联素高度同源的脂肪因子,主要作用于脂肪组织和肝脏.CTRP12可分别通过增强胰岛素信号和直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耱摄取的方式调节全身糖代谢发挥抗糖尿病作用;CTRP12还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发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另外CTRP12可能有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异维A酸胶囊对中度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维A酸胶囊对中度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寻常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每次10 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每次50 m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皮损数量及皮损积分,采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4、6周,观察组皮损数量少于对照组[(28±5)枚比(32±6)枝,(21±4)枚比(27±5)枚,(15±2)枝比(18±3)枚],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11.7±3.2)分比(13.5±2.9)分,(9.4±2.6)分比(11.4±3.0)分,(7.4±1.5)分比(9.8±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自我感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4±2.1)分比(6.9±1.7)分,(14.3±2.9)分比(11.9±2.5)分,(10.1±1.3)分比(8.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2/60)比13.3% (8/60),8.3%(5/60)比28.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 (55/60)比81.7% (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维A酸胶囊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跃莉;叶俊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自噬是在基础或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机制,是细胞的自我消化过程,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均有重要作用.现认为自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NAFLD的根本病因,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发生及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密切相关,故自噬有可能成为NAFLD防治的新靶点.

    作者:张艺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浦东新区肺科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每次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master screen型肺功能仪对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大呼气流量(PEF)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在预计值中的百分比(FEV1%)进行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 (42/4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且参芪扶正注射液组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Z=3.908,P=0.04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残气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EF和FEV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患者功能残气量低于常规治疗组[(2.6±0.6) L/s比(3.0±0.4) L/s],而PEF和FEV1%高于常规治疗组[(4.2±1.1)L比(3.8±0.4) L;(74.3±13.7)%比(66.0±11.73)%],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脑钠肽低于常规治疗组[(6.4±1.2) mg/L比(11.8±1.8) mg/L;(0.4±0.1) μg/L比(0.7±0.1) μg/L;(55.9±18.7) pg/L比(107.4±22.4) pg/L](P<0.0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其能够改善肺功能,缓解机体的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顾浏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是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改变普遍存在于以免疫相关疾病为代表的临床各类疾病中,其作用机制多是由于病理性改变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平衡所致.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监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在判断患者预后和治疗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逐渐趋于常规化,充分了解淋巴细胞亚群在各类疾病中的检测意义对检验者和临床医生而言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傅煜;符爽;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评估的研究进展

    困难气道的早期预测及评估,对于每个麻醉医师都非常重要,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方法都不尽完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医学技术,尤其是基于影像学特点进行的模型重建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进步.将三维模型重建技术运用于困难气道的研究,不但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气道各组织解剖特点,还可以进行气管插管的生物力学分析,对困难气道评估方法的完善、新的气管插管设备的研发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肖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麻醉进展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杂原因之一,致残率、病死率高.其主要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治疗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过去依赖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以防再次出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其麻醉方法众多,由早期的局部麻醉发展至神经安定、监护下麻醉,以至目前选择较多的全身麻醉方法,麻醉方法选择范围广泛.

    作者:阮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及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也是神经内科门诊多见和难以治疗的疾病,患病率为5%~10%.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不仅长期受头痛的折磨和困扰,其导致的焦虑、抑都及睡眠障碍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更大的影响,同时使得偏头痛的治疗更为困难.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认识水平相当重要.该文就偏头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王森;杨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136例(160眼)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76眼)和对照组72例(84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以及术后眼表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术后角膜脱荧光素染色(FSS)评分、虎红染色(RBSS)评分、对称指数(SRI)、不规则指数(SAI)高于术前[观察组:(1.64±0.19)分比(0.71±0.19)分,(1.04±0.19)分比(0.16±0.09)分,0.44±0.04比0.28±0.08,0.68±0.11比0.49±0.19;对照组:(1.63±0.19)分比(0.70 ±0.18)分,(1.05±0.10)分比(0.15±0.03)分,0.45±0.25比0.29±0.07,0.69±0.32比0.50±0.08],泪膜破裂时间(BUT)、潜在视力(PUV)低于术前[观察组:(6.82±1.56)s比(8.62±1.26)s,0.98±0.15比1.09±0.11;对照组:(6.81±1.28)s比(8.63±1.24)s,0.99±0.16比1.1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物感、畏光感、视力波动、睁眼困难与滤过泡夹角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异物感、畏光感、视力波动、睁眼困难与滤过泡夹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但术后滤过膜夹角变小,预后应当重视.

    作者:刘志强;王大江;郭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肝肠循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肝肠循环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理上,胆红素的代谢、胆汁酸的排泄、药物及对身体有害物质的代谢皆通过肝肠循环代谢;在病理上,高脂血症、黄疸等疾病的发生与肝肠循环有重要关系.近年来,祖国医学对肝肠循环也有较多的研究,“肠-肝轴”学说很好地解释了肝肠循环的发生机制.肝肠循环理论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钤培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手术麻醉和镇痛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抗应激、镇痛等作用.在围术期,右美托咪定常用于辅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以及镇痛等,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右美托咪定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其在镇静、镇痛、抗交感、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文就右美托咪定的药理学特点、药效学、围术期麻醉、围术期镇痛等方面进行综述,以系统全面地了解右美托咪定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情况.

    作者:邝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盆腔氧化压力损伤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氧化压力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过程.经血逆流可将大量红细胞、巨噬细胞及子宫内膜细胞等带入盆腔中这些被带入盆腔内的物质是盆腔中氧化压力产生的重要刺激因素.盆腔腹膜液中氧化压力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进而激活涉及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的核因子κB通路,并调控许多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侵袭以及局灶血管的生成,从而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秀妮;任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气管插管不同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4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接管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采取及时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复苏前后体内血气指标水平[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早于对照组[(36.5±2.6)s比(61.3±3.7)s],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92±11) min比(126±12) min,(5.2±1.1)min比(8.9±1.6) min,(36±8) min比(54±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观察组pH值和PaO2高于对照组[7.9±1.2比7.0±1.1,(88±8)mmHg(1mnHg=0.133 kPa)比(68±8) mmHg],PaCO2低于对照组[(39±5) mmHg比(46±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窦性心律、复苏成功和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7.4%(54/72)比53.6% (38/72),78.2%(5672)比52.0% (37/72),67.3% (48/72)比43.1% (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早期气管插管能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莹;濮娜;张彩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急诊抢救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急诊抢救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武装警察部队重庆市总队医院接诊的实施心肺复苏的76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面罩通气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8侧.面罩通气组在心外按压的基础上给予面罩通气,联合治疗组在面罩通气组的基础上联合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博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等.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呼吸、心搏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面罩通气组[(9.1±1.5)min比(11.9±2.5) min、(5.2±1.4) min比(6.9±1.1) min、(33.5±2.2) min比(40.4±4.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面罩通气组[(84.8±9.5)%比(40.5±11.7)%,(32.6±7.6) mmHg(1 mmHg=0.133 kPa)比(70.9±1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均高于面罩通气组[76.32%(29/38)比34.21% (13/38);94.73% (36/38)比44.74% (17/38);63.16% (24/38)比26.32%(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急诊抢救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鲁基永;米忠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从肝郁脾虚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以证候分型为基础,不同的证型治则治法各有区别.以较为常见的肝郁脾虚证为例,目前将采用中药内服、穴位中药外敷、穴位埋线、针灸等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阻断病情进展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延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康复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腰腿痛,它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手法、牵引、训练、理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包括注射、手术和微创等疗法.中西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不仅可操作性强,还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许敬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院前急救对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的抢救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三二○一医院收治的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8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急救组,各39例.中毒送至医院后对其采取抢救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院前抢救措施治疗的患者作为急救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急救组患者在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氯磷定用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润低于对照组[(66±17) min比(112±20) min、(4.1±1.5) mg比(6.1±1.6) mg、(487±123) min比(599±145) min、(13.6±2.5)g比(22.1±3.5)g、(64±20)h比(100±30)h、(7.5±1.5)d比(12.6±2.6)d,P<0.05].急救组阿托品中毒、中间型综合征、呼吸衰竭显著低于对照组[2.56%(1/39)比20.51%(8/39)、5.13% (2/39)比20.51%(8/39)、2.56% (1/39)比15.38% (6/39),P<0.05].对照组入院前死亡6例(15.38%),其中包括患者服毒时间过长,呼吸困难所致心跳停止死亡2例,毒物导致消化道出血死亡4例,总病死率为23.08% (9/39);急救组入院前死亡2例(5.13%),包括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胃穿孔死亡1例,总病死率为10.26% (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对于抢救危急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中毒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范新;牛庆学;李伟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