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莎
文章归纳了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概念、主要方法及现状,讨论了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可干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建议,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为国内进行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马桂芬;陈婕;蒋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使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病变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从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乳内动脉是CABG常选用的动脉.超声作为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可用于CABG术后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并可代替冠状动脉造影评估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及远端冠状动脉血供情况.
作者:齐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30例肾移植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环孢素A组(n=15)和他克莫司组(n=15),分别每日口服环孢素A 7 ~8 mg/kg或他克莫司0.1 mg/kg,并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两组其他治疗方式保持一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尿素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TG和HDL-C水平均低于术前(P<0.01),TC和LDL-C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且他克莫司组优于环孢素A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及血尿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他克莫司组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水平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环孢素A相比,他克莫司对肾移植患者脂质代谢的干扰更小,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也更突出.
作者:李泉源;严礼琴;魏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等.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免疫细胞和骨细胞都处于骨骼腔的微环境中,它们共享有很多调节分子,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等.免疫细胞能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多、活性增强,骨质吸收增加.该文就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7、辅助性T细胞17等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阐述免疫调节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育龄期妇女出现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明显增多且经期延长,绝经期后妇女再次出现阴道流血或者排液现象.阴道超声检查是大多数患者容易接受的检查方式,可通过阴道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甚至三维能量多普勒检查观察内膜形态、血流分布等情况.阴道超声检查可初步诊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快捷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SIRT3)是Sirtuins脱乙酰基酶家族中的一员,是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的同源物,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Ⅲ类去乙酰化酶,它调节许多线粒体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关系到代谢、氧化应激及细胞存活.SIRT3是线粒体适应性反应的调节因子,调节线粒体对应激等的适应性反应,包括代谢程序重排、加强抗氧化剂的防御机制等.另外,调控SIRT3可能是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
作者:马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经下游多种靶点,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核因子κB、细胞外信号调剂激酶等促进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存活PI3K/Akt和MAPK这两条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这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通过上述途径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作者:郁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九○三医院诊治的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治疗组51例行有限内固定分期治疗,联合治疗组51例行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分期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采用Johner-Wruhs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治疗组(94.1%比80.4%、98.0%比86.3%),联合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治疗组(14.2±0.5)周比(16.7±0.6)周],联合治疗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内固定治疗组(3.9%比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分期治疗中,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宇;张庆宏;范恒俊;张福利;吴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运动疗法中除了早就被广泛使用的有氧运动外,等长收缩运动也被应用于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人们发现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多项指标都有改善,对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的安全性并不低于正常人,在运动停止后,对心血管的改善效果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参加运动锻炼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减少.运动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普及有赖于有丰富治疗经验的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打消患者对安全的顾虑.
作者:林爱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病耻感是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病耻感会对患者自身及其家人以及公共医疗活动产生严重影响.该文回顾了国内外疾病相关耻感量表及结构化问卷研究的文献,通过对量表条目或问卷内容的逐条分析,提炼出5个方面评价疾病相关的病耻感:①公众态度;②公众行为;③患者感受;④患者内化病耻感和对抗病耻;⑤患者被歧视或受限的经历.
作者:张芳;李晓萍;曾庆枝;高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耳血栓的“金标准”,心脏声学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心脏CT延迟成像、二维增强单相心脏CT等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都非常高.左心耳血流速度降低、左心耳壁运动速度降低、左心耳射血分数降低、左心耳应变降低、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房增大等都是左心耳血栓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作者:刘景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已历经10余年,从点状消融、节段性消融到肺静脉电位隔离术,消融术式日趋统一,成功率不断提高,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欧美国家报道的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为91%~96%,但目前国内各中心消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首次消融术后有一定比例复发的问题.该文就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宋溢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上激素的应用是引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重要高危因素.长期外源性激素的使用干扰了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成骨与破骨的平衡,从而影响正常的骨代谢,引起ONFH.激素抑制了骨重塑导致骨质疏松并增加股骨头塌陷的风险.临床上应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激素性ONFH,恰当的药物治疗能起到预防ONFH发生的作用.对激素性ONFH中骨代谢改变的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徐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静脉预先注射乌司他丁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5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 mL;乌司他丁10万U组30例,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万U/3 mL;乌司他丁20万U组30例,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3 mL.2 min后松开止血带,3组患者均推注0.06 mg/kg罗库溴铵,并行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 对照组、乌司他丁10万U组和20万U组罗库溴铵注射痛总发生率分别66.7%、70.0%、2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20万U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乌司他丁10万U组(P<0.01).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预注乌司他丁10万U和20万U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安全、有效,且以乌司他丁20万U效果更佳.
作者:梁永涛;秦志均;赵石蓉;陈洪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复方炔诺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海口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64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复方炔诺酮组.联合组(32例)给予复方炔诺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复方炔诺酮组(32例)给予复方炔诺酮治疗.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清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PBG)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PBG以及FIN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复方炔诺酮组;复方炔诺酮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睾酮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FSH与复方炔诺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H及睾酮显著低于复方炔诺酮组(P<0.05).结论 复方炔诺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复方炔诺酮片.
作者:李其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一种复杂且创伤较大的腹部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某些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该术式包括胰肠、胃肠及胆肠吻合,而胰肠吻合则是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胰肠吻合术式不断改良,已发展为数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该文就PD中胰肠吻合的不同方式作一综述.
作者:白寒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疑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是由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和酒精中毒发展而来.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各种肝纤维化疾病的终末期,平均存活时间仅为5~7年.干细胞移植已成为肝病治疗研究的热点,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为肝硬化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文就脐带血干细胞的特点、治疗肝硬化的理论基础、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植入途径以及问题、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梅;张丽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1周前是否有同侧TIA发作分为TIA组(49例)和非TIA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并比较血糖、血脂、肌酐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脑梗死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IA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分级均优于非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是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0.625,P<0.05).结论 TIA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脑耐受缺血,对继发脑梗死有神经保护作用相关,而纤维蛋白原可作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高低能作为TIA患者预后辅助判断指标.
作者:边焕茹;王真;刘保萍;李文英;郭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腔镜外科和胎儿手术的发展,妊娠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为这类患者实施麻醉时,必须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安全,尤其要注意全麻药可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神经发育造成损害.不同孕期,胎儿神经发育的特点不同,造成的损害也不同.目前全麻药的神经毒性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防治方案.
作者:邓少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机械通气在挽救患者性命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负面作用,因此积极的脱机显得非常重要.当患者病情改善,就应准备进入自主呼吸试验(SBT).脱机参数尤其是浅快呼吸指数和呼吸道闭合压对脱机有很好的指导价值.目前常用的脱机方法有SBT法、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和电脑智能法.其中SBT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脱机方法,它又包括压力支持通气、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和T管试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适用于拔管后呼吸窘迫的患者,并且拔管后立即使用才能获益.电脑智能法便于操作,临床效果有待研究.
作者:王宝华;郭炜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