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严重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上在半月板的保留和修复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可恢复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和生理结构,重建膝关节生物力学环境,避免因半月板切除引起的膝关节退变。同时半月板具有免疫屏蔽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等特点,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已经成为严重半月板损伤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通过随访观察,具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小武(综述);张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损伤控制外科是对严重创伤尤其是复合伤患者救治的有效策略,已被广泛用于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等多学科患者的救治,旨在通过分期救治,终治愈患者。损伤控制神经外科是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神经科的延伸及具体化,强调快速诊断、快速评估、快速手术,优先处置复合伤的致命性出血,保护周围脏器功能,为颅脑损伤的救治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改善该类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常涛(综述);李立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人们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研究的逐渐深入,已认识到 PCS是一个症候群,而非一个明确的诊断。 PCS的病因极其复杂,目前主要归结为胆管因素与非胆管因素两大类。临床上通过影像学、消化内镜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资料一般可找到明确的病因。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治疗、内镜及外科处理。胆囊切除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全面客观地分析病史,术中辅以胆管造影、胆管镜检查,多数PCS可得到预防。
作者:蔡重阳(综述);汤志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由于高血糖所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DME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黄斑部激光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认为激光治疗对于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是有效的。近年来,DME治疗方法有了迅速进展,如手术治疗、眼内注射药物治疗。其中新型的眼内注射药物已成为伴有中心视力下降的DME一线治疗。
作者:刘莉莉(综述);黄敏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抑癌基因NDRG2是多种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DRG2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NDRG2低表达病例分期更晚、预后更差。目前尽管参与结直肠癌演变的大量遗传学分子框架已经基本明了,但NDRG2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其在结直肠癌基因治疗领域的价值还需探索。
作者:刘彩霞(综述);刘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IgA肾病( 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AN并非良性疾病,20%~30%的患者10~2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 IgAN患者体内高水平的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水平、特异性的IgG与Gd-IgA1结合并沉积于系膜区、触发免疫炎症反应攻击肾脏是 IgAN发病的3个步骤。IgAN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抑制免疫反应等措施减轻肾组织进一步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汪力(综述);王少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脂肪酸合成酶是合成脂肪酸的关键酶,正常情况下只在肝脏和脂肪组织等中表达。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中存在脂肪酸合成酶过度表达现象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演变、侵袭、预后及耐药性有关。奥利司他作为脂肪酸合成酶的靶向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逆转细胞耐药性及提高药物治疗敏感性等,为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虽然奥利司他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但其抗肿瘤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少波(综述);张厚德(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是临床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作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出现鼾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可导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眼部病变等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OSAHS患者可伴有多种视网膜病变,该文就OSAHS与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汪永宽(综述);李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结核性脑膜炎( TBM)是结核病中严重的一种。低钠血症是 TBM 常见的并发症。 TBM合并低钠血症可加重脑水肿,导致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TBM合并低钠血症重要的两个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脑耗盐综合征。由于两者临床表现类似,导致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及早发现及明确 TBM 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能有效降低TBM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杨澄清(综述);陆兰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多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VAP的早期诊断还存在困难,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检测降钙素原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等指标已用于VAP诊断的研究中,但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争议。该文就近年来有关VAP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尽早诊断,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作者:倪菊平(综述);瞿洪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CD22为Ⅰ型跨膜糖蛋白,是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成员。作为 B 细胞受体(BCR)的抑制性共受体,CD22对B细胞激活信号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CD22能够与包含α-2,6连接唾液酸的糖蛋白配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BCR,也使CD22胞质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中的酪氨酸迅速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抑制钙离子内流而减弱 BCR信号。 CD22参与 B 细胞的归巢过程。因CD22相对特异地表达于B细胞表面,已成为调节 B细胞免疫及治疗某些 B 细胞肿瘤的良好靶标。
作者:徐洪来;肖敏;刘强(综述);潘光栋;陈忠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要充分估计灾区疫情防控的形势,认真分析灾区的具体困难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依法科学有效开展卫生防疫,千方百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该文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的特点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后传染病科学防控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作者:罗英(综述);高宏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大多数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哮喘症状。但仍有5%~10%的哮喘患者即使吸入大剂量药物仍难以控制,且治疗效果差。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支气管热成形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哮喘,大量前期研究已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文就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难治性哮喘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许刚(综述);邓辉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重要的辅助手段,非外科性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体外循环造成的血小板功能损伤被认为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低温、血液与气体接触、生物相容性、剪切力、鱼精蛋白、肝素、麻醉药物的使用、机血回输、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流转时间等。
作者:池昊育(综述);刘志刚;刘晓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RAGE)是细胞表面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成员之一,作为一种细胞信号转导受体,与多种配体结合后,激活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可溶性 RAGE是游离的RAGE胞外段,可与 RAGE 配体竞争性的结合,抑制 RAGE 介导的信号传递,拮抗配体-RAGE轴过度活化所致的生物学效应,起保护作用。
作者:李平静(综述);李雷;杨荣礼(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糖尿病胃轻瘫逐年增高的发病率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及西医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既减轻患者胃部不适症状,又促进降糖药物有效吸收,控制血糖,延缓远期并发症,然而早期发现很重要,超声以其动态观察、反复无创的优势用于评估胃排空功能,成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早期发现的首选检查。
作者:曹文芳;吕子平(综述);马苏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代谢综合征是人体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它以胰岛素抵抗( IR)为典型特征。代谢综合征与体内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其中关于补体C3的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增多。 C3及其裂解产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IR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此同时, C3也与肥胖关系密切。关于C3的研究为代谢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又一个新的靶点,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作者:鲍雪;吴红梅;杜焕民;夏阳(综述);牛凯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甲状腺素、总胆酸、癌抗原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磁县人民医院内五科就诊的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2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28例),比较分析4组血清甲状腺素、总胆酸、CA125水平。结果轻度组患者血清总甲状腺素( 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分别为(81.6±14.6) nmol/L、(1.6±0.3) nmol/L、(2.6±1.3) pmol/L、(9.8±3.5) pmol/L,中度组患者血清TT4、TT3、FT3、FT4水平分别为(71.3±12.4) nmol/L、(1.0±0.2) nmol/L、(1.7±0.8) pmol/L、(7.1±3.3) pmol/L,重度组分别为(52.7±11.5) nmol/L、(0.8±0.1) nmol/L、(1.2±0.4) pmol/L、(5.1±2.7) p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9±18.3) nmol/L、(1.9±0.4) nmol/L、(6.7±2.3) pmol/L、(16.5±5.9) pmol/L],中度组低于轻度组,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总胆酸水平分别为(30.8±10.3)、(41.2±12.3)、(56.2±14.0)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1.9)μmol/L](P <0.05),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 <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2.3±0.5)、(4.3±1.1)、(23.9± 9.1) kU/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5) kU/L (P<0.05);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肝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 TT4、TT3、FT3、FT4呈负相关(r=-0.548,-0.472,-0.615,-0.523,均 P =0.000 ),而与总胆酸、CA125水平呈正相关( r =0.671,0.714,均 P =0.000)。结论血清甲状腺素、总胆酸及CA125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Child-Pugh分级法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和预后。
作者:刘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高海拔地区或长期居住高海拔地区人群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缺氧是引起HAPC的根本原因,但其病理机制还不清楚。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1通过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启动子结合,提高 EPO-mRNA活性,致 EPO的分泌增加。增加的EPO对缺氧性红细胞增生具有重要作用。但在HAPC患者中EPO水平不总是和红细胞增生的数量相一致。其他可能性因素包括遗传适应性、对EPO的反应性、造血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造血系统微环境的调控等。
作者:杜亚利;郭馨云;俞平(综述);魏虎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是人体血浆脂蛋白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酶,对维持胆固醇稳态、调节胆固醇在血液循环中的转运及胆固醇在外周组织中的清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催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游离胆固醇的酯化,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在 HDL的成熟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 LCAT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作者:欧露;彭乐乐(综述);田英;龙石银(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