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超
目的 评价BLB种植系统在国内应用10年以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国内相关文献,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种植体的累积存留率.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6篇,有效植入数目为2677枚,长随访时间为11年,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5年、10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4.66%和91.16%.结论 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可靠,长期成功率较高,适应证广泛,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系统.
作者:晋容珍;董洋;王粉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成熟体细胞能被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分化全能性、体外易扩增、易于基因干扰或过表达等特性.随着诱导多潜能干细胞项技术在技术路线上的不断改进,以及其在细胞来源和分化方面的突破,该技术在再生医学、药物研发评价、组织工程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冯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眶尖区神经是视功能的主要支配神经,其损伤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视神经与动眼神经因组织学特点不同,损伤与再生机制各异.近年来的研究已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眶尖区神经损伤治疗是医学领域的历史性难题,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治疗方法有神经减压术、神经重建术、细胞移植术、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作者:刘仲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症,其危害较大,尤其心脏和脑易遭受损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快速、准确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碳氧血红蛋白、心肌酶、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血常规、N末端前脑钠肽、乳酸、胃泌素、醛固酮、血浆D-二聚体、脑电图、头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了解预后.
作者:李宝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药、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MMP-9的含量.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7.31%和40.38%,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2278,P=0.0069),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8.53±35.60)%和(120.07±39.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74,P<0.05).结论 醒脑静对脑梗死老年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殷萍;魏亚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大的关节,也是参与日常活动中重要的关节之一.肩袖是组成肩关节软组织中重要的结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肩袖损伤则是引起肩部疼痛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损伤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肩袖修复术、肩峰成形术、肩关节置换术和肌腱转移术等.
作者:聂博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期发现的辅助性T细胞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及IL-17受体(IL-17R)家族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哮喘等.近来已有IL-17及IL-17R与疾病的报道,但其基因多态性(SNPs)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尚少.该文对IL-17和IL-17R及其SNP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今后IL-17及IL-17R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作者:张丽丽;沈婕;邓蓉蓉;赵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的依从性、并发症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中心)门诊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20例,社区中心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片(100 mg/片),同时加服氯吡格雷每日1片(75 mg/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随访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44~ 90(69.3±6.4)岁,在随访的人群中出血率和再入院率仅为3.33%,出血主要为消化道出血(3例)和脑出血(1例),120例随访患者社区中心随访1年用药费用显著低于本市三级医院一年用药费用[(1845.55±1064.89)元vs(3029.27±826.9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49,P<0.001).结论 经过三级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后,转至社区中心继续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好、费用经济、并发症低,值得推广.
作者:姜虹;毕宪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评估的要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通过病因、病史、体检和超声、磁共振成像、CT、甲状腺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血清降钙素测定和其他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检测),同时应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来鉴别良、恶性结节,对良恶性结节的判断大有帮助.
作者:余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56例,依据用药不同分为三组:A组(52例)口服妇科养荣胶囊;B组(52例)口服炔诺酮;C组(52例)联合口服妇科养荣胶囊+炔诺酮.观察三组患者24、48、72 h的出血控制率;完全止血率和完全止血时间;用药后出血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4 hA、B、C三组出血控制率分别为17.30%、44.23%、67.30%,48 h分别为44.23%、71.15%、94.23%,72 h分别为11.53%、28.84%、5.7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完全止血率和完全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5例用药后有不规则出血表现,B组6例用药后有突破性出血表现,C组用药后无不规则及突破性出血的表现;A、C两组无任何不良反应,B组有恶心反应者10例.结论 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且无药物性出血反应及不良反应.
作者:安彦辉;徐丽杰;刘新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色素细胞受损导致色素脱失的常见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种细胞因子与白癜风的发病关系密切.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影响黑色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抑制黑色素细胞生长,干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该文旨在介绍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白癜风上的应用和展望.
作者:鲍华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融合蛋白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但是其自身也有诸多缺点.鱼精蛋白截短体(tP)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具有DNA结合功能,编码序列寡核苷酸的设计与合成比较简单等优点,克服了融合蛋白欠稳定等缺点.因此,tP被用于融合蛋白的构建中,融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已用于临床前研究,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邵远;姚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发生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这些畸变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肿瘤抑制基因沉默和致癌反转录病毒激活等.因此,表观遗传修饰为前列腺癌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前列腺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启动子甲基化是普遍存在的,组蛋白修饰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结果预测有关.并且,由去甲基化剂和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引起的肿瘤抑制基因激活,可能是一个晚期疾病患者潜在的治疗选择.
作者:马宝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8例,所有患者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辅助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依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9例.大剂量组给予口服10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而小剂量组给予口服2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术后1、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术后6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在术后1、3个月宫颈形态恢复情况方面和术后6个月月经改善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术后6个月大剂量组子宫体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2.5±4.6) mL、(6.51±1.24) mm,小剂量组分别为(38.9±3.7) mL、(5.83±0.94) mm,大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结论 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宫腔粘连患者TCRA后的宫腔内再次粘连,恢复其月经情况,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性猝死等恶性事件,已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快速的病情进展、较高的病死率至今困扰临床医师.近年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已为许多患者带去福音,然而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治疗手段在许多基层医院都无法实施.寻找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风险小、能够广泛开展的方法依然是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付珊;张翠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敷贴法是将中药方剂制成散剂、膏剂或巴布剂,直接敷贴于患处的方法,通过药物渗透入体内,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舒经活络、活血祛淤的效果,靶向性好,敷贴法作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OA)临床应用方面作用甚广.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外用敷贴制剂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发病现状、中医外治意义、常见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中医外治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又称NLRP3,NAL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是活化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分子平台,进而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近年来,NALP3炎性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就NASH中NALP3-caspase-1-IL-1β炎性通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盼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抗原丧失免疫耐受,从而导致了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易患性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一些学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表现,对于治疗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采用熊去氧胆酸和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终末期建议采用肝移植治疗.
作者:康运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儿童足舟骨缺血性坏死较少见,常见于3~5岁儿童,患儿多因中足区疼痛、触痛和肿胀来诊,偶伴跛行,病程平均持续18个月,X线片表现为足舟骨变扁及密度增高.该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足舟骨骨化延迟,继而发生异常骨化,加之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足舟骨负重逐渐增加等机械因素,造成了舟骨的缺血性坏死.该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积极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并可恢复至完全正常.
作者:易新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引起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损害,因此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等.治疗要遵循降压药物应用的四大原则,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合并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将血压降到患者能够耐受的合理范围,以大限度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
作者:郑君毅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