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杰
目前认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急性肺损伤(ALI)中有重要意义,在ALI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都参与对肺的损伤,使PS减少,同时使PS的功能发生变化;反之PS减少及功能异常又加重肺损伤,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PS替代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增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新问题.该文就PS的功能、代谢特点及其在ALI中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发生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这些畸变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肿瘤抑制基因沉默和致癌反转录病毒激活等.因此,表观遗传修饰为前列腺癌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前列腺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启动子甲基化是普遍存在的,组蛋白修饰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结果预测有关.并且,由去甲基化剂和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引起的肿瘤抑制基因激活,可能是一个晚期疾病患者潜在的治疗选择.
作者:马宝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融合蛋白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但是其自身也有诸多缺点.鱼精蛋白截短体(tP)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具有DNA结合功能,编码序列寡核苷酸的设计与合成比较简单等优点,克服了融合蛋白欠稳定等缺点.因此,tP被用于融合蛋白的构建中,融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已用于临床前研究,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邵远;姚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性猝死等恶性事件,已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快速的病情进展、较高的病死率至今困扰临床医师.近年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已为许多患者带去福音,然而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治疗手段在许多基层医院都无法实施.寻找一种操作简单、费用低、风险小、能够广泛开展的方法依然是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付珊;张翠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视可尼可视喉镜(SOS)是一种纤维光导可塑形喉镜,它兼具光棒与纤维支气管镜的优点,不仅可以用于正常的气管插管,还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困难气管插管.它装配简单、前端角度可调节、插管成功率高,在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就SOS的结构特点,应用前准备,临床应用(常规应用、困难呼吸道应用)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温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大的关节,也是参与日常活动中重要的关节之一.肩袖是组成肩关节软组织中重要的结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肩袖损伤则是引起肩部疼痛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损伤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肩袖修复术、肩峰成形术、肩关节置换术和肌腱转移术等.
作者:聂博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抗原丧失免疫耐受,从而导致了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易患性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一些学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表现,对于治疗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采用熊去氧胆酸和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终末期建议采用肝移植治疗.
作者:康运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SAO)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胺氧化酶.SSAO主要催化短链伯胺氧化脱氨并生成相应的醛类、过氧化氢和氨.甲胺和氨基丙酮是SSAO的生理性底物.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SSAO活性明显增高,其催化生成的毒性产物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SSAO与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作者:李潮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剖宫产是常见的妇产科手术之一.现如今,剖宫产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术中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仍然较多.寒战是手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具体发生机制至今没有明确阐述.而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寒战对母体和胎儿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预防和治疗术中寒战的手段较多,主要分为物理和药物疗法,但至今没有权威的预防和治疗指南.该文就术中寒战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剖宫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绪东;赵金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LGT)是药物Ⅱ相代谢中至关重要的酶,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LGT2B7)基因多态性对LGT的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LGT2B7基因型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有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可分为强代谢组及弱代谢组.该文主要阐述LGT2B7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的关系,着重叙述LGT2B7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作者:李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期发现的辅助性T细胞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及IL-17受体(IL-17R)家族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哮喘等.近来已有IL-17及IL-17R与疾病的报道,但其基因多态性(SNPs)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尚少.该文对IL-17和IL-17R及其SNP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今后IL-17及IL-17R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作者:张丽丽;沈婕;邓蓉蓉;赵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研究证实,血浆维生素C浓度随给药途径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别.只有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血浆和尿液当中的维生素C浓度才能达到杀死癌细胞水平.大剂量维生素C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可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症状和延长其生命.因此,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成为临床肿瘤治疗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为总结维生素C抗癌试验的研究现状,探讨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该文就大剂量维生素C在人体所进行的临床试验予以综述.
作者:刘祚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的6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采用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改良根治术.术后采用相关的美容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无瘤生存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美容效果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vs 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8,P=0.014).两组患者的乳房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美容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良好.
作者:王思雷;张莹莹;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腺瘤组),甲状腺癌29例(甲状腺癌组),术前应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统计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MVD与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 ①甲状腺癌组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甲状腺腺瘤组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MVD值比较,甲状腺癌组MVD值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状腺肿瘤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瑞敏;房勤茂;王义成;张凡;高辰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假性动脉瘤已成为介入治疗较常见的并发症,可产生局部症状,有较大的危险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传统的单纯局部加压包扎及外科手术治疗均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宜在临床推广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瘤内凝血酶注射、瘤内血小板胶注射及覆膜支架瘤腔内隔绝等方法,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有很大的优越性.该文就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培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东风医院外科住院的31例手术创伤患者为急性应激组,在内分泌科住院的代谢综合征患者31例为慢性应激组,同期在东风医院体检的无内分泌疾病的31例健康查体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8:00、16:00及24:00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结果 ①急性应激组患者血清皮质醇、ACTH在不同时点间均升高,且高皮质醇与高ACTH发生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应激组患者血清皮质醇、ACTH在不同时点间均升高,且皮质醇与ACTH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慢性应激组与急性应激组患者比较,血清皮质醇(8:00、16:00)和ACTH(8:00、24:00)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相关性分析:血清皮质醇与ACTH在急、慢性应激组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应激组患者HPA分泌亢进,慢性应激组患者HPA分泌昼夜节律紊乱.
作者:周晓莉;饶一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A组)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呼吸功能指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5、IL-17、IL-33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IL-5、IL-17、IL-33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5、IL-17、IL-33的水平与PEF、FEV 1/FVC呈负相关.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较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更好,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局部的炎性反应、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耿慧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症,其危害较大,尤其心脏和脑易遭受损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快速、准确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碳氧血红蛋白、心肌酶、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血常规、N末端前脑钠肽、乳酸、胃泌素、醛固酮、血浆D-二聚体、脑电图、头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了解预后.
作者:李宝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药、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MMP-9的含量.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7.31%和40.38%,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2278,P=0.0069),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8.53±35.60)%和(120.07±39.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74,P<0.05).结论 醒脑静对脑梗死老年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殷萍;魏亚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脊髓型颈椎病(CSM)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一经诊断常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可直接减压并可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尤其近年来前路非融合技术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因单节段、连续两节段、多节段、非连续节段CSM减压及稳定性重建方式不同,针对其治疗的佳术式也不尽相同.
作者:张伟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