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苏金花;寇海燕;陶丹丹
目的 通过建立靶向甲胎蛋白(AFP)基因的人工microRNA(amiRNA)稳定表达HepG2细胞来评价AFP-amiRNA的沉默效果.方法 构建靶向AFP基因的am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将其转入HEK293T细胞包装为慢病毒并感染HepG2细胞,嘌呤霉素筛选2周后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及AFP定量试剂盒检测amiRNA对AFP的抑制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AFP的am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并建立稳定表达AFP-amiRNA的HepG2细胞,RT-PCR、间接免疫荧光与上清AFP定量结果显示稳转细胞AF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高效稳定表达AFP-amiRNA的HepG2细胞株建立成功,并能有效抑制AFP的表达.
作者:谢佩雯;张秀娟;黄海;王学军;王升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大量破坏,激活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使得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概率增加,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延长;大量的血液输注,可增加肾衰竭、脓毒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异体输血还会增加感染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其他并发症的机会,且近年来血源日趋紧张.所以,采取相关血液保护措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静脉推注10 μg/kg,继以静脉滴注0.15 μg/(kg·min),维持36 h]分为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A组)71 例,替罗非班心绞痛组(B组)45例,非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C组)32例,非替罗非班心绞痛组(D组)52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复发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①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5)、与B组、D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严重出血3例均发生于A组急诊PCI患者,A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呈现了相对较高的发生率,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复发,但其可能增加急诊介入治疗的出血发生率.
作者:常琳;周长钰;尹力;张承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氯胺酮作为静脉麻醉药物已经很少在临床中使用,但其在镇痛方面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已证明,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滞剂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NP)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应用在全身麻醉及区域阻滞麻醉中,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围术期疼痛转换为NP的可能.长期应用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在动物实验上有所体现,因此是否能长期将氯胺酮应用到对于慢性NP的治疗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实.
作者:张依爵;陶伟平;葛培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研究显示,内皮功能紊乱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一氧化氮合酶有三种亚型:神经型、内皮型、诱导型,其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eNOS的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基因治疗与冠心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吴淳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微循环病变始终存在于股骨头坏死的各个阶段.近年来,骨内血管损伤、血供中断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中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对于股骨头内微循环研究的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主要有血管内放射性微球技术、氢廓清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动态增强MRI技术、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及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虽然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均已朝三维、动态、定量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蔡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尖锐湿疣(CA)转归与众多因素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序列不同导致其致病力、发病部位及预后各不相同,高危型CA与外阴、生殖器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对HPV型别的检测是治疗CA有力的风向标.HPV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CD4 +和CD8 +细胞及其比值发生变化,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L-12、IL-18、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及其他免疫细胞活性降低.HPV亚临床感染作为疾病系谱发展过程,在临床中更为常见,其转归因素的研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结肠癌具有很高的肝转移概率,但与胃癌比较其转移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对影响结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年龄)、结肠癌诊断主要方法(B超诊断、CT诊断以及PET诊断)、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法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门静脉化疗、冷冻治疗、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予以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结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忠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后无法自行愈合并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对患者运动产生明显影响,即使进行运动,也是以损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为代价,需及早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技术是治疗ACL断裂的有效方式之一,ACL重建固定方式及固定物有多种.该文就重建韧带的方式、韧带固定物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作者:马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为5% ~10%,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患者多出现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EMs的病因复杂,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不稳定型的类花生四烯酸化合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GE2在EM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细胞增殖、抗凋亡、免疫抑制和血管生成等.
作者:徐燕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帕瑞昔布钠是临床上唯一可静脉注射的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其术后镇痛已在口腔科、妇科、骨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应用,临床镇痛疗效均已得到了证实.但在神经外科疗效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争议.该文就帕瑞昔布钠镇痛机制,其对血小板、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安全性评价,神经外科术后疼痛评估以及在开颅及经蝶入路术后镇痛临床应用效果,及减少颅脑手术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赵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8例(80个椎体),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进针组为单侧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30例共34个椎体,男11例、女19例,单椎体26例,两椎体4例;双侧进针组38例共46个椎体,男7例、女31例,单椎体32例,双椎体4例,三椎体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伤椎前中部高度平均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单、双侧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Cobbs角变化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发生周围椎体再骨折,单侧进针组1例,双侧进针组2例;共9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单侧进针组3例,双侧进针组6例,单、双侧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PKP经双侧椎弓根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单侧在短期内能更好地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能长期且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而单、双侧两组在骨水泥渗漏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蒙;方诗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并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向骨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动物模型及初步临床研究表明,MSC不仅能够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亦能修复发生于RA的骨与软骨破坏,提示其用于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朱海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38例C-IBS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50例)采用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替加色罗组(43例)仅应用替加色罗治疗,莫沙必利组(45例)仅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记录治疗期间三组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大便Bristol分级及腹部胀痛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结肠传输时间均少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和替加色罗组治疗后的结肠传输时间显著少于莫沙必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替加色罗组腹痛、腹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治疗后各组大便Bristol的分级构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治疗C-IBS,近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海峰;艾德华;田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骨钙素在溃疡病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取30只制作胃溃疡模型,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10、20、40 d时采血;10只制作假溃疡模型,术后10 d时采血.分离血浆后采用双抗法检测胃泌素、放免非平衡法检测胃动素和骨钙素水平.结果 血浆胃泌素在胃溃疡形成时下降,溃疡愈合时反弹.胃动素在溃疡形成后第10天升高,第20天开始愈合时呈高峰,第40天溃疡愈合后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钙素在溃疡活动期迅速升高后在愈合期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在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过程中,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骨钙素水平显示出明显的时相变化,这可能与溃疡的发生、愈合过程及其症状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刘超群;崔立红;浦江;付山峰;李欣;孙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小鼠化疗后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健康纯系BALB/c雄性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自接种后第14天使用注射用顺铂3 mg/(kg·d)连续腹腔注射7 d,建立肺癌小鼠化疗后动物模型.实验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60 mL/(kg·d)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kg·d)腹腔注射,疗程为10 d.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膜、CD3 +CD25 +百分率及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 实验组小鼠脾脏指数、脾CD3 +、CD3 +CD4 +CD8 -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提高肺癌小鼠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张勇;郭逸;丁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肛瘘基本的手术是肛瘘切开术和肛瘘切除术,肛瘘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为肛门缺损和肛门失禁.对肛瘘治疗来讲,保护肛门功能应该放在所有治疗目标的第一位.目前肛瘘治疗的术式多存在对肛门功能保护不足的现象,随着微创手术的兴起,目前对肛瘘的治疗越来越倡导肛门功能的保护,由此对国内外以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肛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蒋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前置胎盘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流产史、引产史、多产史、前次剖宫产史、高龄、辅助生育技术史、吸烟及盆腔炎史等.积极的期待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前置胎盘母儿预后的关键.剖宫产已成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佳方式.
作者:刘德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硅沉着病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为临床诊断硅沉着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32例硅沉着病患者的胸部CT为研究样本,对现有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硅沉着病的特点.结果 胸部CT可清晰显示硅沉着病患者肺部矽结节的形态和密度、肺纹理、肺气肿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的改变.结论 胸部CT对于硅沉着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瑞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记忆功能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对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确诊为AD的患者220例,用随机抽取号码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素显像检测各个脑区放射性比值(RAR).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MMSE评分及RAR的各项指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RAR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提高AD患者记忆力并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功效.
作者: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