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光;杨梅
目的 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然后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入溶栓导管,接微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 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7.6±2.1)d.CDT后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5),静脉通畅率为(70.2±12.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 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董春锋;王苏杭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生长抑素组(A组)、生长激素组(B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组(C组),比较分析3组治疗前后CR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C组CRP、D-二聚体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SAP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与抑制CRP、D-二聚体表达有关.
作者:赵延龙;杨柳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两个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系统(Bio Rad D-10,Roche Modular P80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偏倚程度.方法 参照NCCLS EP9-A2文件,将标本分别在两种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记录结果,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说明方法内重复性好,符合相关性实验要求,线性回归方程:=0.9918X+0.2382,r=0.9895,r2=0.9791,相对偏倚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结论 这两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良好的相关性,两者均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华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0例,15例行全身麻醉,55例行局部麻醉,其中50例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20例行双侧孔的钻孔引流术.结果 65例患者的血肿大部分消失,3例患者的血肿小部分消失,20例患者有硬膜下积液情况.结论颅骨钻孔术可以使血肿迅速得到消除,临床效果很好,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周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近年来,CT已成为诊断体内各部位肿瘤的重要的手段,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肿瘤治疗后随访等方面意义重大.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当肿瘤较大或较小时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肿瘤术前进行准确CT分期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世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静脉输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和围生儿结局.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1例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4例接受扩容治疗,配对选取同期羊水正常的初产妇124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羊水过少的患者中血糖异常占27.5%,胎儿生长受限占1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4.6%,胎儿畸形占1.2%,轻度贫血占11.1%.各孕周组羊水过少的患者经静脉输液治疗后羊水量均增加(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异常是羊水过少常见的并发症,羊水过少也与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畸形及轻度贫血有关;静脉输液疗法治疗羊水过少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周建新;王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肱骨干投弹骨折的X线片,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骨折形态的特点,从而提高疗效.方法 分析76例肱骨干投弹骨折X线片中骨折部位、骨折长度、斜面角度等指标,根据其特点采用微创螺丝钉有限内固定治疗并进行评价.结果 76例肱骨干骨折部位均在肱骨中下段、骨折形态均为长螺旋形骨折.骨折长度(L):55 ~130 mm,平均(11.3±0.5)mm.骨折斜面角度(α):35° ~42°,平均38.2°.术后随访6 ~25个月,平均18.5个月,76例均在8 ~22周内获得临床愈合,平均13周.按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本组肩肘关节功能优74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肱骨干投弹骨折是肱骨中下段长螺旋形骨折,属较不稳定骨折,采用微创螺丝钉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投弹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宋子卫;林舟丹;刘传太;程昌志;李贵谦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代佩灵;张翠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黄连素是一种生物碱,具有抗感染、调节血脂、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心律失常、抗肿瘤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等生物学作用.作为天然药物,黄连素口服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消失.黄连素成分单一、药源广泛、易于提取、价廉、安全、高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梁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高能量损伤常导致开放性骨折,尤其在胫腓骨、手部,若合并软组织较大缺损,污染严重,未及时或未正确处理,则导致感染化脓,甚至败血症,给治疗带来困难.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兴起的新式引流方法,通过一种透明的密封贴膜将引流管包裹在创面内,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泵,发挥清创和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传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分析原发脑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析影响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方法 采用Zung焦虑评定量表(SAS)及抑郁评定量表(SDS)对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9例原发脑肿瘤患者术前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自评测查,分析其焦虑、抑郁是否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别、肿瘤位置、肿瘤病理类型有关.结果 中年已婚的女性患者比其他患者更易发生焦虑、抑郁;高学历患者、丘脑及胼胝体肿瘤患者和胶质瘤患者较易发生焦虑、抑郁.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肿瘤患者.
作者:韩凤昭;崔向丽;林松;马占秀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有降解脑血管基膜,促进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因子迁移的作用,这与脑卒中后急性期脑损伤有关.而在脑卒中恢复期,MMPs在细胞外基质的修复和神经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对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在脑缺血和炎性因子作用下可以上调MMPs表达,不仅加重脑损伤,同时也是采用t-PA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主要机制.现就MMPs和t-PA在脑卒中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与此相关的药物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雷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HABP)和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VABP)可由多种多样的细菌引起.HABP的特性和VABP的经验治疗由于菌谱的扩大和耐药性增强而更具挑战性,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需要了解病原体的新变化,采用多药联合方案治疗.了解HABP和(或)VABP的地方性流行菌株和抗生素谱是经验治疗的首要依据.现结合新近的文献报道,分析HABP和VABP常见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情况.
作者:张红;李旺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单胺氧化酶,可以特异性地催化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me1、H3K4me2)及第9位赖氨酸(H3K9me1、H3K9me2)去甲基化,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近年来功能研究发现LSD1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胚胎分化、异染色质的形成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对LSD1的结构、作用方式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于妍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中X线电离辐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患儿67例,分别测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后2 h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2 h SOD活力(114.3±14.7) U/mL低于术前(133.6±18.6) U/mL; MAD含量(3.5±1.0) μmol/ml显著高于术前(3.1±1.0) 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SOD活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呈显著负相关(r=-0.68,P<0.05),同时MDA含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结论 介入治疗中X线可能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造成机体的过氧化损伤.因此,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对患儿介入治疗的保护.
作者:朱正锴;王爱玲;程景林;郭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锌-α2-糖蛋白(ZAG)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新型脂肪动员因子,存在于人血浆和多种体液中.它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与脂肪动员相关的特征性疏水槽结构,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并通过协调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和其他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脂代谢的调控.因此,ZAG很可能成为脂代谢紊乱及其相关疾病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作者:周跃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生相关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输卵管节育术者共1300例,均为自愿选择输卵管结扎术,均在签字同意后实施手术.记录本组接受术者的术中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 术中并发症共9例,发生率为0.69%,其中卵巢撕裂性损伤发生率为0.38%;术后近期并发症共232例,发生率为17.84%,其中切口下肌层血肿感染发生率为12.38%.结论 提高手术者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并发症和及时处理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所慧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以卡马西平、丙戊酸等为代表的传统抗癫痫药物(AEDs)由于价格低廉,效果稳定而仍广泛应于临床,但其能通过多种机制对骨髓造血功能造成全面的抑制,并可形成血小板自身抗体以及对血小板的直接毒性作用,从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以及急性髓样白血病样反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以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为代表的新型AEDs血液系统毒性较小,罕有严重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作者:李成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孟氏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肘部损伤,早期由于诊断和治疗经验的不足,治疗效果不满意.但随着人们对孟氏骨折损伤机制及生物力学机制的不断认识和肘关节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孟氏骨折治疗取得可喜的进步.虽然尺骨骨折和桡骨小头脱位在X线片上比较容易判断,但是孟氏骨折很容易漏诊,而这部分漏诊患者经治疗后容易因创伤性关节僵硬影响肘关节伸屈功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孟氏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普及和推广.
作者:农增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鉴别簇44(CD44)是一类重要的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识别和作用的分子基础.CD44又是一种特异性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在多种高转移性肿瘤细胞上表达,CD44阳性的瘤细胞可能因获得类似淋巴细胞成分的伪装,而容易进入淋巴结形成转移灶.CD44基因与许多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其在乳腺癌细胞表面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莺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