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男;钟九华;贺菲;王连馥
间苯三酚是一种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的纯平滑肌解痉药,能直接作用于痉挛的平滑肌,对正常平滑肌影响较小.妇产科领域很多方面需要解痉,特别是产时宫颈水肿、促进产程进展,取环和宫腔镜检查的宫颈松弛,先兆流产和早产时子宫肌的解痉,均需要应用有效药物达到治疗目的.间苯三酚可有效达到这方面的疗效.现就间苯三酚在妇产科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姚毓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4(IL-24)与替尼泊苷(VM-26)对裸鼠人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是否相互协同增效.方法先建立人胶质瘤动物模型,随机分组,瘤内注射Ad5F35-IL-24,腹腔注射VM-26,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再用Western blot分析IL-24蛋白表达情况.接着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MV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Ad5F35-IL-24感染胶质瘤组织后IL-24蛋白高表达,Ad5F35-IL-24+VM-26组的胶质瘤的生长受到抑制明显,Ad5F35-IL-24+VM-26组的微血管生成明显减少(P<0.05),且其VEGF和bFGF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24和VM-26对裸鼠人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相互协同增效,其机制可能与IL-24诱导胶质瘤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的减少,抑制胶质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王跃红;赵文清;李文玲;许红雁;梁传栋;赵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电图的一些指征如P波离散度、P波大时间、P波变异性、期前收缩和心率变异性等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李业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应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管道钙化、衰败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目前抗钙化处理方法有去细胞、染料介导光氧化、环氧化合物、组织工程等,但单一方法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种方法联合处理将是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林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64排CT引导下全自动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肺内病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皮穿刺肺内病灶的患者,经病理明确诊断53例.结果 55例患者穿刺诊断为原发性肺癌39例(其中鳞癌17例、腺癌21例、未分化癌1例),转移性肺癌6例,胸膜间皮瘤2例,结核1例,炎性病变5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4%,均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64排CT引导下全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内病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芬;赵德信;姚田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水平是否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8例体质量正常和31例超重及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瘦素和服糖后2 h血糖.结果与体质量正常高血压患者相比,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瘦素水平增高,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瘦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和瘦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潘有平;谢磊;罗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免气腹与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免气腹组)患者26例,及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气腹组)31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发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免气腹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组[(97.6±24.7) min vs (120.9±26.4) min,(P<0.05)].免气腹组术中出血量[(227.4±84.5) mL vs (339.6±98.7) mL,(P<0.05)]明显少于气腹组.气腹组术后发生5例皮下气肿,而免气腹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腹腹腔镜子官肌瘤切除相比,免气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循环呼吸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其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龙英;章青;倪倩;曹蕾;陈丹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研究较多的有衰老、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等.其中炎性衰老是指在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呈现的进展性的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炎性衰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衰老与某些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老年性聋作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炎性衰老有关.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不少学者单独或联合研究了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和黏蛋白2(MUC2)在胃癌癌变多阶段组织中的表达,认为CDX2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绝大多数胃黏膜肠化生中呈阳性表达,在胃癌中呈弱表达;MUC2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绝大多数胃黏膜肠化生和胃癌中呈阳性表达.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就CDX2和MUC2的生物学特性、异常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淑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我国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不仅是儿童期严重健康问题,还是导致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干预效果,对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对早期预防许多成年期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雪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此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花费了大量医疗资源,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在治疗GER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专门针对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相关综述.
作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已经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典型代表疾病.在此总结2005 ~2011年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联合心理治疗等领域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认为以补肾舒肝,宁心安神、理气解郁为治则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珂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分,为HBV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可与人白细胞抗原协同,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在HBV病毒的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HBeAg对HBV DNA的复制具有调节作用.在临床实践中,HBeAg的检测对指导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HBeAg变异后出现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高尚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相关的检查方法众多.能如何早期、快速、而又简易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问题.在此结合支原体致病的潜伏期,介绍了目前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包括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多媒体医学显微镜诊断仪检测、影像学检查,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的优缺点予以综述.
作者:陈则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产前心脏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使用常规超声及STIC技术检查孕21 ~28周心脏正常的胎儿200例,分析STIC的图像质量、图像信息及扫查时间与常规超声之间的差异.结果使用STIC技术下200例胎儿心脏均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脱机分析所获得的心脏各切面图像质量与常规超声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能获得常规超声不能显示的图像资料.采集STIC容积信息的平均扫描时间(5.12±2.56)min,采集常规超声所需各切面的平均扫描时间(6.78±3.11)min.结论 STIC扫描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低对检查者的经验依赖,减少对胎儿的超声照射,能提供与常规超声一致的图像质量及更多的心脏切面图像和信息.
作者:康利克;郑红雨;李燕;邬华;沈桂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并于同期入院的122例非老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有典型症状者显著少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胃溃疡分别占49.18%和27.86%;老年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0例,占51.2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9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率降低,胃溃疡和胃癌发病率增加.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的基础疾病.
作者:安学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梗阻性黄疸是各种胆管疾病的共同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等原因.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主要对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宫颈癌的好途径.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世界各地学者做了许多努力来寻求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包括各种方法的单独及联合使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宫颈病变筛查策略的效果予以综述.
作者:龙腾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大多数调查发现UC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近年来,UC基因多态性研究已成为热点,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现就UC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综述.
作者:段利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常规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是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但常规超声无法提供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而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能反映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即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优越性、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