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技术

苏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病因, 影像学检查技术
摘要:梗阻性黄疸是各种胆管疾病的共同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等原因.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主要对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预后转归与机体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密不可分,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现对目前中药单味药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中药多糖、中药单方及复方、中成药在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干预研究

    我国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不仅是儿童期严重健康问题,还是导致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干预效果,对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对早期预防许多成年期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雪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宫颈病变筛查策略的效果分析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宫颈癌的好途径.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世界各地学者做了许多努力来寻求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包括各种方法的单独及联合使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宫颈病变筛查策略的效果予以综述.

    作者:龙腾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价值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电图的一些指征如P波离散度、P波大时间、P波变异性、期前收缩和心率变异性等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李业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维生素A在麻疹防控中的作用

    维生素A可以完善、维持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强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风险.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缩短麻疹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婴幼儿接种麻疹疫苗时补充维生素A可以促进麻疹抗体IgG的产生,延长抗体的持续时间.合理补充维生素A能预防其缺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麻疹的发生率.

    作者:丁亚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子宫切除途径的选择

    子宫切除途径的选择多样,目前采用的术式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改良盆底加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但每种术式都存在其优缺点.现对近来的文献作一综述,从而为选择恰当的术式提供参考.

    作者:马宝满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改变生活方式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此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花费了大量医疗资源,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在治疗GER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专门针对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相关综述.

    作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益母草及其制剂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女性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分娩或手术过程造成的损伤常会发生一些特有的疾病,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益母草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妇科良药,各种单方复方制剂对妇女的许多疾病以及产后术后康复有着很好的功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符合安全高效的用药原则.近年来,广大医药工作者对益母草及其制剂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效显著.

    作者:董绪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现状

    常规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是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但常规超声无法提供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而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能反映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即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优越性、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儿变异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儿童变异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免疫学检查.儿童变异性鼻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等,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需与其他相似的鼻部疾病相鉴别.其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治疗、特异性脱敏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聚焦超声或射频治疗等.

    作者:潘刚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白细胞介素24和替尼泊苷联合抑制裸鼠人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4(IL-24)与替尼泊苷(VM-26)对裸鼠人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是否相互协同增效.方法先建立人胶质瘤动物模型,随机分组,瘤内注射Ad5F35-IL-24,腹腔注射VM-26,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再用Western blot分析IL-24蛋白表达情况.接着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MVD)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Ad5F35-IL-24感染胶质瘤组织后IL-24蛋白高表达,Ad5F35-IL-24+VM-26组的胶质瘤的生长受到抑制明显,Ad5F35-IL-24+VM-26组的微血管生成明显减少(P<0.05),且其VEGF和bFGF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24和VM-26对裸鼠人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相互协同增效,其机制可能与IL-24诱导胶质瘤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的减少,抑制胶质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王跃红;赵文清;李文玲;许红雁;梁传栋;赵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技术

    梗阻性黄疸是各种胆管疾病的共同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等原因.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主要对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3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复异位妊娠(REP)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REP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异位妊娠(EP)的治疗方法与REP发生部位的关系及REP的治疗情况.结果 REP的发生率为13.56%,所有患者都有盆腔炎史,37例有不孕症病史;既往有流产或宫腔操作史38例.多发生在距上次EP发生3年内,与首次EP的治疗方式有关,盆腔炎对REP有影响.结论 REP的发病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反复流产、盆腔炎和不孕症是常见因素,与首次EP的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莫培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抗钙化研究进展

    应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管道钙化、衰败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目前抗钙化处理方法有去细胞、染料介导光氧化、环氧化合物、组织工程等,但单一方法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种方法联合处理将是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林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产前心脏筛查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产前心脏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使用常规超声及STIC技术检查孕21 ~28周心脏正常的胎儿200例,分析STIC的图像质量、图像信息及扫查时间与常规超声之间的差异.结果使用STIC技术下200例胎儿心脏均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脱机分析所获得的心脏各切面图像质量与常规超声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能获得常规超声不能显示的图像资料.采集STIC容积信息的平均扫描时间(5.12±2.56)min,采集常规超声所需各切面的平均扫描时间(6.78±3.11)min.结论 STIC扫描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低对检查者的经验依赖,减少对胎儿的超声照射,能提供与常规超声一致的图像质量及更多的心脏切面图像和信息.

    作者:康利克;郑红雨;李燕;邬华;沈桂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水平是否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8例体质量正常和31例超重及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瘦素和服糖后2 h血糖.结果与体质量正常高血压患者相比,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瘦素水平增高,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瘦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和瘦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潘有平;谢磊;罗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已经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典型代表疾病.在此总结2005 ~2011年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联合心理治疗等领域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认为以补肾舒肝,宁心安神、理气解郁为治则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珂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乙肝五项测定结果与HBV 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结果和HBV DNA检出情况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300例乙肝血清的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乙肝五项的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乙肝门诊的患者中乙肝五项的结果为110例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99.1%,85例HBsAg(+)、HBeAb(+)、HBcAb(+)(小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69.4%,39例HBsAg(+)、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53.8%,53例HBeAb(+)、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35.8%.大三阳和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6,P<0.05).结论乙肝五项的结果与HBV DNA的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具备各自的临床意义,因此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正确地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作者:李昕;张荣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颈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及功能要求等选择内固定、骨瓣移植或关节置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大多主张对儿童及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骨瓣移植或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提高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改善术后功能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作者:李瑞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组)44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和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内膜中层厚度、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较大,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及动脉硬化状况.

    作者:孙宇光;刘辉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