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大多数调查发现UC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近年来,UC基因多态性研究已成为热点,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现就UC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综述.
作者:段利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在宫颈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宫颈癌NACT联合手术或放疗的治疗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经验.但NAC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仍未明确,且对其化疗方案选择目前无统一认识.现对NACT多种化疗方案应用于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在分子学水平更准确地评价NACT疗效及预测化疗敏感性.
作者:王芙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相关的检查方法众多.能如何早期、快速、而又简易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问题.在此结合支原体致病的潜伏期,介绍了目前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包括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多媒体医学显微镜诊断仪检测、影像学检查,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的优缺点予以综述.
作者:陈则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肾衰竭作为大多数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甲状旁腺激素在衰竭患者体内的高水平状态可引发一系列毒性反应,在疾病的临床进展及转归中产生着重要的效应.近年来,甲状旁腺激素在肾衰竭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影响效应已受到广泛重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测定不仅有助于对肾衰竭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判定,而且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疗效的评估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作者:徐可为;刘徽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结果和HBV DNA检出情况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300例乙肝血清的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乙肝五项的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乙肝门诊的患者中乙肝五项的结果为110例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99.1%,85例HBsAg(+)、HBeAb(+)、HBcAb(+)(小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69.4%,39例HBsAg(+)、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53.8%,53例HBeAb(+)、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35.8%.大三阳和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6,P<0.05).结论乙肝五项的结果与HBV DNA的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具备各自的临床意义,因此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正确地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作者:李昕;张荣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肽类激素,GLP-1不仅可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抑制B细胞凋亡、促进B细胞增殖、抑制胰高糖素分泌;还可降低食欲,延缓胃排空;GLP-1对心血管功能产生有益作用.人GLP-1类似物适用于二甲双胍、磺脲类和(或)胰岛素增敏剂控制血糖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1型糖尿病中,GLP-1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取决于患者血糖、胰升糖素水平及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GLP-1能改善餐后血糖的波动,根据患者残存B细胞功能的多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有差别.
作者:蒋飞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宫颈癌的好途径.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世界各地学者做了许多努力来寻求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包括各种方法的单独及联合使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宫颈病变筛查策略的效果予以综述.
作者:龙腾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常规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是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但常规超声无法提供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而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能反映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即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优越性、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胃癌术前准确的分期对选择治疗策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多排螺旋CT(MSCT)的出现,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胃壁厚度、强化及胃周脂肪间隙情况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判断周围器官是否被浸润;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强化程度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但在选择判断淋巴结转移标准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家威;黄顺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使机体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此抗体与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相应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食物不耐受因其症状隐匿且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为判断不耐受食物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根据IgG抗体检测结果,忌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及预防疾病,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白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重复异位妊娠(REP)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REP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异位妊娠(EP)的治疗方法与REP发生部位的关系及REP的治疗情况.结果 REP的发生率为13.56%,所有患者都有盆腔炎史,37例有不孕症病史;既往有流产或宫腔操作史38例.多发生在距上次EP发生3年内,与首次EP的治疗方式有关,盆腔炎对REP有影响.结论 REP的发病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反复流产、盆腔炎和不孕症是常见因素,与首次EP的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莫培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电图的一些指征如P波离散度、P波大时间、P波变异性、期前收缩和心率变异性等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李业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水平是否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8例体质量正常和31例超重及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瘦素和服糖后2 h血糖.结果与体质量正常高血压患者相比,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瘦素水平增高,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瘦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和瘦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潘有平;谢磊;罗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已经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典型代表疾病.在此总结2005 ~2011年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联合心理治疗等领域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认为以补肾舒肝,宁心安神、理气解郁为治则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珂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加巴喷丁系新型抗癫痫药,近年来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一线用药,如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癌性NPP等.虽然加巴喷丁治疗NPP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但是更多的证据倾向于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钙通道拮抗两种机制.加巴喷丁治疗NPP是安全的,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眩晕、嗜睡.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加巴喷丁治疗NPP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冯洁;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研究较多的有衰老、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等.其中炎性衰老是指在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呈现的进展性的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炎性衰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衰老与某些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老年性聋作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炎性衰老有关.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间苯三酚是一种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的纯平滑肌解痉药,能直接作用于痉挛的平滑肌,对正常平滑肌影响较小.妇产科领域很多方面需要解痉,特别是产时宫颈水肿、促进产程进展,取环和宫腔镜检查的宫颈松弛,先兆流产和早产时子宫肌的解痉,均需要应用有效药物达到治疗目的.间苯三酚可有效达到这方面的疗效.现就间苯三酚在妇产科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姚毓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白细胞介素18(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许多疾病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IL-18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皮肤角质层细胞、基因多态性表达等均存在异常,可通过影响AD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Th1/Th2细胞的失衡、皮肤屏障作用及角质形成细胞等方面,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以IL-18为靶点或效应剂治疗AD是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
作者:陈保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组)44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和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内膜中层厚度、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较大,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及动脉硬化状况.
作者:孙宇光;刘辉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维生素A可以完善、维持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强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风险.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缩短麻疹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婴幼儿接种麻疹疫苗时补充维生素A可以促进麻疹抗体IgG的产生,延长抗体的持续时间.合理补充维生素A能预防其缺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麻疹的发生率.
作者:丁亚兴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