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霞
肾衰竭作为大多数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甲状旁腺激素在衰竭患者体内的高水平状态可引发一系列毒性反应,在疾病的临床进展及转归中产生着重要的效应.近年来,甲状旁腺激素在肾衰竭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影响效应已受到广泛重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测定不仅有助于对肾衰竭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判定,而且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疗效的评估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作者:徐可为;刘徽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重复异位妊娠(REP)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REP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异位妊娠(EP)的治疗方法与REP发生部位的关系及REP的治疗情况.结果 REP的发生率为13.56%,所有患者都有盆腔炎史,37例有不孕症病史;既往有流产或宫腔操作史38例.多发生在距上次EP发生3年内,与首次EP的治疗方式有关,盆腔炎对REP有影响.结论 REP的发病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反复流产、盆腔炎和不孕症是常见因素,与首次EP的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莫培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弥漫性肺骨化症(DPO)临床上十分罕见,常被误诊为肺部其他疾病.本病多继发于慢性肺部疾病,少数可为特发性.细胞组织损伤、炎症刺激、碱性环境、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影像学肺内发现弥漫分布粟粒状、分支状或珊瑚礁状钙化影应高度怀疑为本病,肺活检病理学检查肺内有成熟骨化灶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宝江;姜忠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研究较多的有衰老、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等.其中炎性衰老是指在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呈现的进展性的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炎性衰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衰老与某些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老年性聋作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炎性衰老有关.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儿童变异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免疫学检查.儿童变异性鼻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等,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需与其他相似的鼻部疾病相鉴别.其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治疗、特异性脱敏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聚焦超声或射频治疗等.
作者:潘刚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白细胞介素18(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许多疾病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IL-18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皮肤角质层细胞、基因多态性表达等均存在异常,可通过影响AD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Th1/Th2细胞的失衡、皮肤屏障作用及角质形成细胞等方面,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以IL-18为靶点或效应剂治疗AD是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
作者:陈保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无复流的防治是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无复流发生机制复杂.近来众多研究表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传统中药,在防治无复流方面往往显示出多层面、多靶点效应,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特色优势.并且药理研究也初步阐明中药的部分作用机制,如抑制炎性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等.总之,中药在无复流防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者:王琳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子宫切除途径的选择多样,目前采用的术式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改良盆底加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但每种术式都存在其优缺点.现对近来的文献作一综述,从而为选择恰当的术式提供参考.
作者:马宝满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免气腹与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免气腹组)患者26例,及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气腹组)31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发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免气腹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组[(97.6±24.7) min vs (120.9±26.4) min,(P<0.05)].免气腹组术中出血量[(227.4±84.5) mL vs (339.6±98.7) mL,(P<0.05)]明显少于气腹组.气腹组术后发生5例皮下气肿,而免气腹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腹腹腔镜子官肌瘤切除相比,免气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循环呼吸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其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龙英;章青;倪倩;曹蕾;陈丹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肽类激素,GLP-1不仅可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抑制B细胞凋亡、促进B细胞增殖、抑制胰高糖素分泌;还可降低食欲,延缓胃排空;GLP-1对心血管功能产生有益作用.人GLP-1类似物适用于二甲双胍、磺脲类和(或)胰岛素增敏剂控制血糖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1型糖尿病中,GLP-1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取决于患者血糖、胰升糖素水平及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GLP-1能改善餐后血糖的波动,根据患者残存B细胞功能的多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有差别.
作者:蒋飞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电图的一些指征如P波离散度、P波大时间、P波变异性、期前收缩和心率变异性等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李业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6 g+庆大注射液80 000U+蒸馏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蒸馏水20 mL 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治疗7 d后,统计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病毒性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具有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的优点.
作者:李春芳;耿烽;金宇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使机体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此抗体与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相应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食物不耐受因其症状隐匿且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为判断不耐受食物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根据IgG抗体检测结果,忌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及预防疾病,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白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胃癌术前准确的分期对选择治疗策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多排螺旋CT(MSCT)的出现,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胃壁厚度、强化及胃周脂肪间隙情况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判断周围器官是否被浸润;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强化程度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但在选择判断淋巴结转移标准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家威;黄顺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梗阻性黄疸是各种胆管疾病的共同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等原因.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主要对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水平是否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8例体质量正常和31例超重及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瘦素和服糖后2 h血糖.结果与体质量正常高血压患者相比,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瘦素水平增高,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瘦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和瘦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潘有平;谢磊;罗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常规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是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但常规超声无法提供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而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能反映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即组织弹性方面的信息),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优越性、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巧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在宫颈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宫颈癌NACT联合手术或放疗的治疗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经验.但NAC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仍未明确,且对其化疗方案选择目前无统一认识.现对NACT多种化疗方案应用于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在分子学水平更准确地评价NACT疗效及预测化疗敏感性.
作者:王芙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产前心脏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使用常规超声及STIC技术检查孕21 ~28周心脏正常的胎儿200例,分析STIC的图像质量、图像信息及扫查时间与常规超声之间的差异.结果使用STIC技术下200例胎儿心脏均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脱机分析所获得的心脏各切面图像质量与常规超声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能获得常规超声不能显示的图像资料.采集STIC容积信息的平均扫描时间(5.12±2.56)min,采集常规超声所需各切面的平均扫描时间(6.78±3.11)min.结论 STIC扫描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低对检查者的经验依赖,减少对胎儿的超声照射,能提供与常规超声一致的图像质量及更多的心脏切面图像和信息.
作者:康利克;郑红雨;李燕;邬华;沈桂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宫颈癌的好途径.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世界各地学者做了许多努力来寻求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包括各种方法的单独及联合使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宫颈病变筛查策略的效果予以综述.
作者:龙腾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