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强
白细胞介素18(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许多疾病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IL-18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皮肤角质层细胞、基因多态性表达等均存在异常,可通过影响AD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Th1/Th2细胞的失衡、皮肤屏障作用及角质形成细胞等方面,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以IL-18为靶点或效应剂治疗AD是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
作者:陈保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并于同期入院的122例非老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有典型症状者显著少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胃溃疡分别占49.18%和27.86%;老年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0例,占51.2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9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率降低,胃溃疡和胃癌发病率增加.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的基础疾病.
作者:安学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肾衰竭作为大多数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甲状旁腺激素在衰竭患者体内的高水平状态可引发一系列毒性反应,在疾病的临床进展及转归中产生着重要的效应.近年来,甲状旁腺激素在肾衰竭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影响效应已受到广泛重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测定不仅有助于对肾衰竭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判定,而且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疗效的评估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作者:徐可为;刘徽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此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花费了大量医疗资源,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在治疗GER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专门针对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相关综述.
作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女性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分娩或手术过程造成的损伤常会发生一些特有的疾病,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益母草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妇科良药,各种单方复方制剂对妇女的许多疾病以及产后术后康复有着很好的功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符合安全高效的用药原则.近年来,广大医药工作者对益母草及其制剂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效显著.
作者:董绪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梗阻性黄疸是各种胆管疾病的共同结果.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等原因.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影像检查技术.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主要对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影像学检查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大多数调查发现UC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近年来,UC基因多态性研究已成为热点,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现就UC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综述.
作者:段利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碘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并通过甲状腺激素来体现其生理功能,碘缺乏和碘过量都可以引起甲状腺疾病.随着加碘盐的实施,碘过量导致的甲状腺疾病发生增加.过量碘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脱碘酶活性及甲状腺钠碘转运体的表达,影响甲状腺功能;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水平与该地区碘营养不足或过量都有关联,因此,该指标作为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判断指标有待探讨.因地制宜,科学补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关键.
作者:范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宫颈癌的好途径.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世界各地学者做了许多努力来寻求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包括各种方法的单独及联合使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宫颈病变筛查策略的效果予以综述.
作者:龙腾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儿童变异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免疫学检查.儿童变异性鼻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等,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需与其他相似的鼻部疾病相鉴别.其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治疗、特异性脱敏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聚焦超声或射频治疗等.
作者:潘刚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维生素A可以完善、维持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强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风险.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缩短麻疹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婴幼儿接种麻疹疫苗时补充维生素A可以促进麻疹抗体IgG的产生,延长抗体的持续时间.合理补充维生素A能预防其缺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麻疹的发生率.
作者:丁亚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我国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不仅是儿童期严重健康问题,还是导致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干预效果,对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对早期预防许多成年期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雪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缺氧在大多数实体瘤中普遍存在,通常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作为缺氧诱导因子的功能亚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受氧浓度调控,它的高表达通常与肿瘤转移和较差的临床结局相关.近的研究显示,肿瘤转移的每一个步骤,从初的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变到终的远处器官转移,都在缺氧的潜在调控之下,表明了缺氧和缺氧诱导因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主导地位.以缺氧和缺氧诱导因子为靶标的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缺氧激活的生物还原前体药物和基因疗法有望成为预防或减少肿瘤转移的有效手段.
作者:耿良;吕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结果和HBV DNA检出情况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300例乙肝血清的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乙肝五项的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乙肝门诊的患者中乙肝五项的结果为110例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99.1%,85例HBsAg(+)、HBeAb(+)、HBcAb(+)(小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69.4%,39例HBsAg(+)、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53.8%,53例HBeAb(+)、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35.8%.大三阳和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6,P<0.05).结论乙肝五项的结果与HBV DNA的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具备各自的临床意义,因此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正确地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作者:李昕;张荣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应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管道钙化、衰败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目前抗钙化处理方法有去细胞、染料介导光氧化、环氧化合物、组织工程等,但单一方法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种方法联合处理将是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林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预后转归与机体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密不可分,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现对目前中药单味药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中药多糖、中药单方及复方、中成药在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研究较多的有衰老、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等.其中炎性衰老是指在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呈现的进展性的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炎性衰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衰老与某些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老年性聋作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炎性衰老有关.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子宫切除途径的选择多样,目前采用的术式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改良盆底加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但每种术式都存在其优缺点.现对近来的文献作一综述,从而为选择恰当的术式提供参考.
作者:马宝满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观察组(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组)44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和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个月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内膜中层厚度、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及室间隔、主动脉根部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心室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较大,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及动脉硬化状况.
作者:孙宇光;刘辉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免气腹与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免气腹组)患者26例,及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气腹组)31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发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免气腹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组[(97.6±24.7) min vs (120.9±26.4) min,(P<0.05)].免气腹组术中出血量[(227.4±84.5) mL vs (339.6±98.7) mL,(P<0.05)]明显少于气腹组.气腹组术后发生5例皮下气肿,而免气腹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腹腹腔镜子官肌瘤切除相比,免气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循环呼吸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其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龙英;章青;倪倩;曹蕾;陈丹妮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