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欢
抑郁症在全球疾病覆盖中位居第四位,为多发病.在我国抑郁症的治疗中,西药处于主导地位,由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许多患者常常被迫停止治疗.因此,从天然药物和中药方剂中寻找和研制理想的抗抑郁剂,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迄今为止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味中草药较多,部分草药已被开发.目前研究较多、较深入的单味中药是贯叶金丝桃,此外,大叶蒟、郁金、柴胡、石菖蒲、积雪草等数十味中药亦被证实有抗抑郁作用.
作者:周王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的一类特殊的新型CD4 +T细胞亚群,通过分泌以白细胞介素17为主的一系列效应细胞因子参与多种慢性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现从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角度出发来分析Th17分化调控的特点及其在介导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康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在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高.而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无法形成统一标准.随着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普及和设备的发展,显微手术的微侵袭性已得到公认,但还需要大宗研究支持.
作者:张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重组成像在幼儿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扫描数据经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支气管镜(VB).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64层螺旋CT数据后处理结果清晰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能显示肺部并发症,优于MinIP、VB,可弥补横断位图像的不足.结论 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对可疑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炜;潘昌杰;钱农;薛跃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以食管黏膜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很可能与食物和空气过敏原有关.成年患者以吞咽困难和食物梗阻为典型表现,儿童患者则症状模糊,可表现为喂养困难和发育迟缓.EoE无特征性表现,诊断必须建立在临床和组织学基础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膳食调整、药物治疗(针对过敏反应性疾病和抑酸)和内镜扩张治疗等.
作者:康文全;付剑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肥胖是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近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一种活性因子,可以特异性地激活棕色脂肪调控因子的表达,通过促进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来调控体内能量平衡.因此,对BMP-7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在肥胖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上述多基因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汪小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是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周围瘢痕与神经根外膜或硬脊膜形成粘连、产生机械性压迫所致.FBSS的发生与患者手术前全身机能状态,局部病变状况,手术中操作损伤的程度,术后治疗、护理、康复锻炼等相关.如何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现就其预防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邱小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化系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多种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L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的一员,能直接抑制凋亡的核心物质caspase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Livin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Livin为靶点的基因治疗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现对Livin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峰波;孙世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具有易复发和产生多药耐药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的药物耐受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多药转运蛋白突出的作用是它可以从癌细胞中向外转运抗癌药物,使机体产生耐药.而大量研究表明,它们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基本作用要比对药物的转运更为重要.明确这些转运蛋白在肿瘤发生及治疗反应中的具体作用对膀胱癌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贾鹏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研究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肠黏膜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2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854,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治疗后均显著减轻(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能民;马哲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脊髓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佳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受压颈髓形态及信号改变,以此明确疾病.但是CSM在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中出现信号改变时往往提示脊髓损伤严重,并非病变的早期,使患者错过佳治疗时期.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CSM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价值.现就DTI成像原理、扫描技术、正常人脊髓及CSM患者的脊髓DTI表现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和一帆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近年来我国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现状为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不规范,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给药的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的增加,不良反应增加,加重患者负担,造成资源浪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与医疗机构管理上的缺陷,缺乏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知识,过分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有关.应进行行政技术干预及加强培训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华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感染性及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纠正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140例休克患者根据休克的原因,分为心源性休克组、感染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对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休克患者中有47.9%(67/140)存在高淀粉酶血症现象.三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性休克组发生率高.结论 心源性、感染性及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纠正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原发疾病有关.
作者:陈皙;段美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Toll样受体(TLR)是Ⅰ型跨膜蛋白质,是天然免疫细胞膜上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内源性分子.内源性分子可通过死亡细胞释放、应激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降解释放等使组织损伤.多项研究表明,脊髓胶质细胞表达的TLR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治疗标靶.研究TL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颜建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病情发展快速,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并发症多,病情凶险,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且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细胞移植和肝移植等.近年来,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抗病毒药治疗),但在现阶段多环节的内科综合治疗仍然非常重要.
作者:邓志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中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中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可明显降低腹股沟斜疝治疗后复发以及感染,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一有效方法.
作者:林益坤;杨彪;陈壮锋;张栢瑞;王旻昊;李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趋化因子ENA-78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种来源广泛、生物功能多样的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引起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的趋化及活化可能是AP的原因之一.趋化因子ENA-78的高表达对AP和其相关脏器损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对趋化因子ENA-78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能给AP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魏小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它的出现让患者避免了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带来的痛苦.然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成为影响PCI的广泛开展和临床应用效果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目前诊断ISR的金标准,然而,它毕竟是一种有创检查而且价格昂贵,如何能够发明一种无创的较为低廉的诊断ISR的方法,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双源CT(DSCT)的时间分辨率达到了83 ms,使获得心脏及冠状动脉高质量的图像成为可能,在心血管系统成像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现综述DSCT在评估冠状动脉ISR方面的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黄猛珣;侯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20例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为2个病灶的18例,2个以上的2例,共有出血病灶42个,依次为基底核区21个、脑叶18个、小脑3个.主要病因为高血压10例,淀粉样脑血管病2例,脑血管畸形3例,2例瘤卒中,1例白血病,原因不明2例.结论 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多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特殊病因.
作者:李峥嵘;杨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加长柄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3 ~5 d下地负重行走,院内死亡1例,其余39例患者于1 ~4周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及多系统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早期下地负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任云峰;张仲子;柳百炼;赵烽;熊鹰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