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田春阳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运用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阑尾根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以及小操作孔的应用.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施行无钛夹小操作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41.5 min,术后平均住院3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钛夹小操作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可靠、手术费用低的优点,可消除钛夹留置体内对患者心理及磁共振检查产生的不利影响.
作者:王铭;米雄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泛素化是组蛋白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组蛋白泛素化是以核心八聚体为基础,在三种泛素相关酶的序贯作用下发生的组蛋白与泛素的结合,其中以H2A和H2B泛素化研究较多.组蛋白泛素化与甲基化间关系复杂,不同物种的不同组蛋白的泛素化与甲基化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H2A泛素化有抑制H3K4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的作用,与之相反,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H2B泛素化是H3K4甲基化的前提,但在四膜虫属中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却与H2B泛素化无关.
作者:高陈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维生素D是机体内维持钙磷平衡的重要有机物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失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失衡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炎症、钙化,心肌肥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终末期的肾病患者易罹患冠心病.维生素D水平的失衡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为干预冠心病高危人群、探索冠心病临床辅助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作者:董霄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近年来我国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现状为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不规范,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给药的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的增加,不良反应增加,加重患者负担,造成资源浪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与医疗机构管理上的缺陷,缺乏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知识,过分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有关.应进行行政技术干预及加强培训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华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胃癌是全球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中列第二位,在我国居于首位.目前胃癌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尤其对于没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案.现结合国内外文献,粗略介绍胃癌化学治疗方法的进展.
作者:孙杨;田春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脊髓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佳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受压颈髓形态及信号改变,以此明确疾病.但是CSM在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中出现信号改变时往往提示脊髓损伤严重,并非病变的早期,使患者错过佳治疗时期.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CSM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价值.现就DTI成像原理、扫描技术、正常人脊髓及CSM患者的脊髓DTI表现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和一帆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主要效应分子,AngⅡ除了调节机体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外,还可以上调多种致炎性因子的表达,在促进肺纤维化、肺实质细胞凋亡、炎性反应、肺水肿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与ALI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通过深入研究局部肺组织中AngⅡ及其相关受体信号通路在ALI中的致病机制和作用,可能为ALI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宋先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化系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多种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L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的一员,能直接抑制凋亡的核心物质caspase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Livin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Livin为靶点的基因治疗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现对Livin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峰波;孙世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比较肯定的与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分级及分期,但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并不能完全反映肿瘤的复发和进展倾向.如何早期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进展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膀胱癌生物学标记是在分子水平上寻找答案,并且候选标记众多,研究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发现了一些可用来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进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现就这些分子标志物予以综述.
作者:刘绍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抑郁症在全球疾病覆盖中位居第四位,为多发病.在我国抑郁症的治疗中,西药处于主导地位,由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许多患者常常被迫停止治疗.因此,从天然药物和中药方剂中寻找和研制理想的抗抑郁剂,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迄今为止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味中草药较多,部分草药已被开发.目前研究较多、较深入的单味中药是贯叶金丝桃,此外,大叶蒟、郁金、柴胡、石菖蒲、积雪草等数十味中药亦被证实有抗抑郁作用.
作者:周王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心内科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BNP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经过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后,各级心功能患者BNP、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及其预后评估,且对舒张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梅光艳;李杰;李兴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以食管黏膜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很可能与食物和空气过敏原有关.成年患者以吞咽困难和食物梗阻为典型表现,儿童患者则症状模糊,可表现为喂养困难和发育迟缓.EoE无特征性表现,诊断必须建立在临床和组织学基础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膳食调整、药物治疗(针对过敏反应性疾病和抑酸)和内镜扩张治疗等.
作者:康文全;付剑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趋化因子ENA-78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种来源广泛、生物功能多样的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引起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的趋化及活化可能是AP的原因之一.趋化因子ENA-78的高表达对AP和其相关脏器损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对趋化因子ENA-78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能给AP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魏小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它的出现让患者避免了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带来的痛苦.然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成为影响PCI的广泛开展和临床应用效果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目前诊断ISR的金标准,然而,它毕竟是一种有创检查而且价格昂贵,如何能够发明一种无创的较为低廉的诊断ISR的方法,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双源CT(DSCT)的时间分辨率达到了83 ms,使获得心脏及冠状动脉高质量的图像成为可能,在心血管系统成像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现综述DSCT在评估冠状动脉ISR方面的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黄猛珣;侯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病情发展快速,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并发症多,病情凶险,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且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细胞移植和肝移植等.近年来,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抗病毒药治疗),但在现阶段多环节的内科综合治疗仍然非常重要.
作者:邓志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诊断新技术,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以及淋巴结良恶性鉴别方面的研究正逐渐展开.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评分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有助于甲状腺单发结节以及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弹性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将弹性超声技术与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和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在此就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黄向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病理特征.以往研究亦多侧重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然而随着足细胞相关分子的深入研究,证实足细胞损伤与IgA肾病蛋白尿产生、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针对足细胞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足细胞异常与IgA肾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IgA肾病治疗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涂金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寰枢椎不稳临床上较为常见,可能导致患者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寰枢椎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后路手术、经口咽入路手术和前侧咽后入路手术.其中经前侧咽后入路具有微创,椎动脉损伤风险低,松解减压可靠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其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手术方法不断更新,备受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吴大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的一类特殊的新型CD4 +T细胞亚群,通过分泌以白细胞介素17为主的一系列效应细胞因子参与多种慢性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现从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角度出发来分析Th17分化调控的特点及其在介导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康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后脑室系统是否具有纤溶能力及应用外源性尿激酶(UK)是否有助于增强纤溶的活性.方法 34例脑室出血患者,其中17例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为no-UK组;另17例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为UK组.采用ELISA法测量穿刺后0、2、4、6、12 h点脑脊液标本中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no-UK组脑脊液中D-D含量随时间而增加,相邻2个时间点间比较P<0.05;UK组5个时间点脑脊液D-D含量进行两两比较,与0 h点比较,2、4 h点显著升高(P<0.01),6、12 h点仍高于0 h点(P<0.05).两组间D-D含量在2 h(P<0.01)和4 h(P<0.05)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12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因素、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的交互作用、分组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室出血后脑脊液中D-D含量随时间增加,且可被外源性UK的应用而增强,表明在脑室出血后的脑室系统内应用UK是可行的.
作者:罗自勉;周新伏;宋治;徐伟;尹亚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