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献;沈志忠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C3型Pilon骨折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14例予以骨植骨修补骨缺损.其中大块髂骨植入7例,自体松质骨填塞7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参照Mazur制订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是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大块髂骨植骨能有效解决严重骨缺损,有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李晓斐;孙天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肥胖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评价方法包括:瘦素、脂联素、Ghrelin、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脂肪细胞因子和结合蛋白的测定,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微小模型分析的频繁采样静脉血糖耐受试验、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比值等生化评价方法.然而,对于儿童,由于许多生化指标分布的正常数据还没有建立,故而没有特异的切点值可用来准确诊断胰岛素抵抗.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多种方法综合考虑.
作者:姜丽红;刘戈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对儿童锌缺乏监测的意义,以及PA水平与儿童体内锌含量的关系.方法对292例门诊体检无感染及肝炎儿童进行血清PA及锌检测.根据锌含量将儿童分为锌正常组(254例)、轻度缺锌组(26例)、中度缺锌组(7例)和重度缺锌组(5例),比较各组血清PA和锌检测的结果.结果以锌<11.6 μmol/L、PA<125 mg/L为阳性判定标准,锌正常组儿童血清PA阳性率为5.9%,锌缺乏组儿童PA阳性率为78.9%,两组PA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缺锌组儿童血清PA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缺锌组儿童PA阳性数为19例,中度缺锌组儿童为6例,重度缺锌组儿童为5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是儿童锌缺乏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监测指标,与儿童血清锌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洪亮;苏咏梅;宋其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而松弛素(RLX)具有抗纤维化功能.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失调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LX可通过介导Smad细胞间信号,如抑制前纤维化因子、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产生,以及增强由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的胶原降解等通路来发挥抗肾脏纤维化作用.RLX还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从而起到肾保护作用.RLX基因治疗肾脏纤维化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作者:黄清河;郭汉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患的标准手术方法之一,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创新界面材料的使用增加了关节面的耐磨性,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微创手术的发展,使手术创伤越来越小,疗效更加明显;而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人工全髋置换术将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罗宇文;蒋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前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房功能的方法很多,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构型指标等.心肌应变率成像是组织速度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新的量化指标,但其本身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斑点追踪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测量应变及应变率的方法,为临床心房功能的评价和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张静秋;倪锐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Toll样受体2(TLR-2)是一种跨膜受体,在病原体感染机体中可发挥天然免疫作用,并通过其胞内信号转导而连接获得性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种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内肽酶,其作用底物为Ⅰ、Ⅲ、Ⅳ、Ⅴ型胶原以及明胶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相对于正常外耳道上皮、中耳的胆脂瘤上皮中TLR-2和MMP-9均为高表达.
作者:吴淑献;沈志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血管生成拟态是指具有可塑性、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所形成的非内皮细胞衬覆的微血管通道,其在体内显示为过碘酸席夫染色阳性和CD31染色阴性的图案,在体外三维培养体系中显示为管状或图案样的网络,其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以及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刘文斌;许戈良;荚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致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我国出生缺陷前5位的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25.1/万);多指(趾)(16.3/万);总唇裂(13.1/万);神经管缺陷(7.2/万);先天性脑积水(6.8/万).为预防再生育的出生缺陷再发生,应以卫生、计生、科研等为技术依托单位,建立省市、区县、乡镇和村级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平台和五级联动再生育鉴定体系网,需政策性支撑和财政保障.
作者:马明福;张丹妍;侯志伟;李练兵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很高.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全身不良反应小、有效浓度高等优点.目前关节腔内研究的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生物制剂、透明质酸以及中药制剂等.有文献报道,三氧化二砷可促进RA 滑膜细胞凋亡,有望为RA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刘红;高锦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是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酶.研究表明,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中普遍存在DNA-PK表达的变化,提示该酶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有重要关系.近年来,关于DNA-PK的结构与功能、在肿瘤细胞株中的活性、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日益深入,以DNA-PK为靶点的DNA修复抑制剂作为肿瘤放化疗增敏药已陆续研发并进入临床前试验,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双;卢玉波;祝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外科治疗效果并评价不同部位GIST的预后.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01年12月到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56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随访.结果 56例GIST术前无一例确诊.肿瘤发生部位:胃27例,小肠 11例,其他部位18例.6例首诊已出现转移,其中5例为胃外GIST.10例呈明显浸润生长,其中9例为胃外GIS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阳性率97.1%,CD34阳性率87.5%.术后随访时间5~75个月,总获访率71.4%(40/56),28例无瘤健在,5例带瘤生存,7例于术后2~20个月死亡.死亡病例主要为胃外GIST,且为首诊转移或明确浸润生长者.结论 GIST术前确诊困难,CD117和CD34是病理确诊的重要标志物.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式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相关.肿瘤的预后与其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及首诊转移有关.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但高度恶性的GIST单纯外科治疗预后差.
作者:邹媛;李智慧;谢贤镛;黄琴莉;文彬;但汉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制作肝硬化模型以小动物如鼠、兔等为主,用于筛选抗肝硬化药物研究、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肝硬化、肝癌研究的理论基础,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应具有人类肝硬化的形态特征、高重复性和低病死率.为此,寻找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作者:徐安书;文正荣;孙志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右肾开放性手术中右肾外动脉的处理方法较多,从不同入路暴露右肾外动脉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通过右肾周组织器官与肾脏的毗邻关系;右肾外动脉的发出部位、长度、分支及与右肾静脉之间的位置关系;右肾外动脉与其他相关脏器的解剖关系可以看出,后方入路暴露右肾外动脉并结扎阻断之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手术方法,但须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右肾动脉及其毗邻器官的变异情况.
作者:李昊;王伟;石永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X线平片通常不能显示肋软骨损伤,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急需做出诊断和处理的急诊患者价值有限,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层薄、扫描速度快等技术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扫描,又因其图像分辨率高,且有丰富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可清楚地显示肋软骨的形态与结构,并且能准确定位肋软骨损伤,是目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和诊断肋软骨损伤的佳方法.
作者:张秀虹;么恩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分子靶向治疗为头颈部鳞癌(SCCH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它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SCCHN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中,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多靶点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周霞东;包景峰;关泉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Ezrin(埃兹蛋白)是ERM蛋白家族(Ezrin-Radxin-Moesin)的一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参与控制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及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转换生长信号等过程,同时与肺癌及其他多种肿瘤的侵袭力、转移、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就PTEN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韦维;茅乃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松塔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松塔中含有萜类、木质素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药物开发前景.现就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予以综述,以期对松塔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吕小满;胡艳芬;刘光明;彭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的积聚与中心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体内脂肪组织的分布受到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等类固醇激素影响.这些激素可能通过部位特异性受体分布、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的调控,影响人体脂肪组织的积聚和分布.循环中或组织局部的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糖脂代谢,参与代谢综合征产生.
作者:张丽;李晓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具有调节摄食、能量代谢、生殖、造血、免疫等生理功能,参与炎性反应、损伤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瘦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对人体多种疾病的作用机制,可为防治人体某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或途径.
作者:孙颖;翁山耕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