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

黄家基;吴江华;施伟业;黄侣

关键词:肩锁关节损伤,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症
摘要:肩锁关节损伤一般因肩部创伤所致,常引起局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观点并不统一,对于移位较大的损伤,大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临床治疗中不仅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骨折脱位的分类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职业、年龄及主观愿望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现就目前有关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胶原蛋白预防阻生齿拔除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将胶原蛋白应用于下颌智齿拔牙创中,研究对拔牙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下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拔牙创植入胶原蛋白,乙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填充胶原蛋白组在减少术后出血时间和减少干槽症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胶原蛋白可以降低出血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可以促进组织生长.

    作者:郭鹏;崔江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GHb)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对近年来有关GHb检测的相关文献、国际标准进行分析、综述,阐述GHb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临床检验现状和量值溯源.并介绍国际上关于GHb检测的可比性和溯源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GHb检测方法学的现状.

    作者:胡进访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回顾和进展

    心房纤颤(AF)发病机制复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通过神经-体液、离子通道、信号转导等途径改善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从而发挥抗AF作用.大量研究表明,ACEI和ARB在心脏结构异常的AF患者中有抗AF作用,且作用大小与剂量相关,联合其他抗AF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在心脏结构正常的AF患者中抗AF作用尚存争议.ACEI和ARB通过神经-体液、离子通道等途径抗室性心律失常,但其能否降低病死率以及疗效是否与剂量有关尚存争议.

    作者:孙一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现状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常见因素,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大障碍,但是目前所用的MDR逆转剂临床效果欠佳,寻找有效的肿瘤MDR逆转剂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热点.中药配合放化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中药中筛选MDR逆转剂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从中药中发现了许多种具有逆转肿瘤MDR作用的活性成分,现对其逆转肿瘤MDR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林海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脑钠素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26例AMI患者BNP、CRP水平,并与40例健康组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随访患者住院期间、28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反复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并比较BNP和CRP水平与MACE的关系.结果 AMI组的BNP、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MACE组较非MACE组的BNP、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AMI患者的BNP和CRP水平对AMI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刚;田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儿童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学习、生活,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多采用量表和问卷,缺乏客观性.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神经成像等方面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及综述,为ADHD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作者:钱晶晶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包括诱导方案的改进和巩固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用于APL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提高了APL的完全缓解率.根据危险度不同进行分层治疗可以提高巩固治疗的疗效,而将微小残留病监测技术与抢先治疗相结合大大减少了血液学复发风险,使APL的治疗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典范.

    作者:祝春玲;刘瑛;马玉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HDA)作为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体外恒温基因扩增技术出现.HDA依靠解旋酶解开双链DNA、结合蛋白维持单链DNA状态、DNA聚合酶催化靶片段的扩增.可以用于微生物基因组DNA、病原菌DNA、质粒DNA和cDNA等的扩增,该法具有广阔的实用前景.

    作者:陈璐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正在成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显然不能解释其全部的发病机制,而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蛋白尿、钙磷代谢紊乱、贫血、慢性微炎症状态等及透析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如L-肉碱缺乏、动静脉内瘘、透析膜生物不相客性、透析不充分等,可能在CKD患者CVD并发症的发病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作者:彭道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

    肩锁关节损伤一般因肩部创伤所致,常引起局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观点并不统一,对于移位较大的损伤,大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临床治疗中不仅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骨折脱位的分类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职业、年龄及主观愿望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现就目前有关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黄家基;吴江华;施伟业;黄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衣原体感染及其与脊柱关节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脊柱关节病是一组累及中轴、外周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体病因还不清楚,感染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衣原体是一种专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型微生物,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致病,对人类有致病性的主要包括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本组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如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征、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重性抑郁障碍病因机制假说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一种以心境低落、兴趣索然、快感缺失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可导致社会功能的缺损,近3.4%的MDD患者有自杀行为.MDD认为是由多基因及一系列外界负性事件交互作用导致的结果.目前倾向认为MDD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是由个体经历的心理应激导致了大脑神经递质、活性甚至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其中童年的负性事件更是对大脑产生持续的影响,尤其当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杨薇;许秀峰;杨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黄曲霉毒素B1 加合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黄曲霉毒素B1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趋势.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在已经具备多种试验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生物标志物,其中的一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精确度,对研究黄曲霉毒素B1早期低暴露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裕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心肌挫伤与心脏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心肌挫伤常见于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脏能量代谢变化是心肌挫伤病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是治疗心肌挫伤的心肌保护及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现就目前心脏能量代谢和常用于治疗心肌挫伤的药物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和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小分子RNA在甲状腺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对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其诊断和预后判断尚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指标,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小分子RNA是新近发现的非编码单链RNA,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等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现主要综述小分子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和判断预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研究进展

    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种类繁多,争议也颇多.适时地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BPD的发病率;而单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仅能改善BPD的严重程度,却不能降低其发病率;维生素A对于治疗BPD具有肯定的疗效.现对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有的实验证据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可能更为有效的防治途径.

    作者:张晓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门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进展

    门脉高压症在我国主要由肝炎后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可分为药物、介入及外科治疗,目前外科治疗仍然是主要方式.除肝移植外,外科治疗主要为分流及断流术,二者各有优缺点.目前更倾向于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该术式的优点是综合分流及断流术的优点,既能降低单纯的分流术后的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又能降低单纯的断流术后的再出血率.

    作者:侯辉;程云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克罗恩病与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高,特别需要与肠结核、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进行鉴别.参考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研究文献,对二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有助于二者鉴别的要点,以期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率.

    作者:郑梅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起搏器自动房室搜索和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随着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应用,起搏器功能进入自动化时代,起搏器的参数可以自动调整,能够保持房室结优先,促进自身心律下传,有效减少心室起搏,自动调整输出能量,在保障安全起搏的前提下,始终维持适当的小输出能量,延长起搏器寿命;使其功能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现就起搏器的自动房室搜索、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工作原理和优点、自动化功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赵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探讨

    肺炎支原体(MP)作为非典型病原体,其感染发病率在哮喘患儿中有逐年增高的趋势.MP感染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IgE的释放,调节黏液分泌,引起呼吸道慢性变应性炎性反应,同时可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收缩过强,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此外,MP能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缺陷,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