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见实验室结核菌检测的方法及进展

赵群莉

关键词:感染, 结核菌, 检测方法
摘要:目前结核菌在各类传染病中仍占主要地位,结核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于结核菌的感染,实验室检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到结核菌,培养出结核菌,或采用直接、间接方法检测出结核菌是临床检验者始终如一的追求,由于传统的检测方法不够完善,因此采用高科技手段,更多新技术、新方法逐步取代传统方法,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及时发送结果,积极为临床服务.目前临床实验室关于结核菌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挫伤与心脏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心肌挫伤常见于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脏能量代谢变化是心肌挫伤病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是治疗心肌挫伤的心肌保护及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现就目前心脏能量代谢和常用于治疗心肌挫伤的药物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和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胶原蛋白预防阻生齿拔除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将胶原蛋白应用于下颌智齿拔牙创中,研究对拔牙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下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拔牙创植入胶原蛋白,乙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填充胶原蛋白组在减少术后出血时间和减少干槽症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胶原蛋白可以降低出血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可以促进组织生长.

    作者:郭鹏;崔江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研究进展

    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种类繁多,争议也颇多.适时地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BPD的发病率;而单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仅能改善BPD的严重程度,却不能降低其发病率;维生素A对于治疗BPD具有肯定的疗效.现对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有的实验证据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可能更为有效的防治途径.

    作者:张晓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体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3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前列舒通胶囊)215例和对照组105例(前列平胶囊),均以30 d为1个疗程,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512,P<0.01).结论前列舒通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荀建宁;朱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起搏器自动房室搜索和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随着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应用,起搏器功能进入自动化时代,起搏器的参数可以自动调整,能够保持房室结优先,促进自身心律下传,有效减少心室起搏,自动调整输出能量,在保障安全起搏的前提下,始终维持适当的小输出能量,延长起搏器寿命;使其功能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现就起搏器的自动房室搜索、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工作原理和优点、自动化功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赵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患者中的应用

    疾病本身、麻醉或手术的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治疗环境、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气管插管等)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等诸多原因,会导致其不适和躁动,影响治疗和恢复,因此对患者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一种监测麻醉镇静和深度的指标,它也可应用于ICU患者的镇静监测.现综述关于BIS监测重症患者的镇静深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的表达、调节和功能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是内皮功能损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可以代谢ADMA,主要分为两种.DDAH-1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肝脏,从循环中摄取ADMA;DDAH-2主要存在于血管中,分布于内皮细胞胞膜交界处及胞内颗粒、血管平滑肌细胞肌纤维及核被膜中.肾和血管中的DDAH,其表达调节和分布均具有特异性,可以特异地调节一氧化氮(NO)的产生.下面主要介绍DDAH-2的表达、调节与功能,描述了DDAH-2在NO产生、内皮功能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辛颖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连接黏附分子C的研究进展

    连接黏附分子C(JAM-C)是近几年来研究逐渐增多的一种免疫球蛋白.JAM-C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其与特定配体作用的特点,决定了JAM-C在精子的形成、调节细胞旁通透性、调节白细胞的游走、调节血管的发生和肿瘤的增长、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现就JAM-C的分布表达、病理生理作用、与相应疾病的关系以及其可能作为未来疾病治疗的靶点予以综述.

    作者:杨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发生的关系

    肿瘤的发生与病原体的感染有关,特别是与病毒的感染关系更为密切.目前,受关注的是EB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类肿瘤发生的关系.EB病毒感染可引起淋巴瘤、鼻咽癌、胃癌的发生.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不同类型的HPV与宫颈癌的恶性表现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明确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振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

    肩锁关节损伤一般因肩部创伤所致,常引起局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观点并不统一,对于移位较大的损伤,大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临床治疗中不仅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骨折脱位的分类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职业、年龄及主观愿望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现就目前有关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黄家基;吴江华;施伟业;黄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正在成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显然不能解释其全部的发病机制,而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蛋白尿、钙磷代谢紊乱、贫血、慢性微炎症状态等及透析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如L-肉碱缺乏、动静脉内瘘、透析膜生物不相客性、透析不充分等,可能在CKD患者CVD并发症的发病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作者:彭道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脑钠素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26例AMI患者BNP、CRP水平,并与40例健康组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随访患者住院期间、28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反复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并比较BNP和CRP水平与MACE的关系.结果 AMI组的BNP、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MACE组较非MACE组的BNP、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AMI患者的BNP和CRP水平对AMI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刚;田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HDA)作为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体外恒温基因扩增技术出现.HDA依靠解旋酶解开双链DNA、结合蛋白维持单链DNA状态、DNA聚合酶催化靶片段的扩增.可以用于微生物基因组DNA、病原菌DNA、质粒DNA和cDNA等的扩增,该法具有广阔的实用前景.

    作者:陈璐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IRIS iQ200与Diasys检测尿液中红、白细胞的比较

    目的了解本实验室IRIS 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尿液常规分析时与Diasys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比性.方法用IQ200和Diasys分析仪同时检测了158例临床患者的随机尿标本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iQ200检测的白细胞结果与在Diasys分析仪上检测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检测结果按男女性别分组分析,男性组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在两种仪器上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在两种仪器上的检测结果比较,iQ200检测的白细胞结果高于Diasy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尿液检测的标准化很有必要.

    作者:严海燕;谢文锋;钟日辉;梁穆兴;许扬扬;丁鹤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克罗恩病与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高,特别需要与肠结核、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进行鉴别.参考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研究文献,对二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有助于二者鉴别的要点,以期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率.

    作者:郑梅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沧州市农村居民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沧州市农村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沧州市青县和沧县8个自然村的2863例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检测.结果在2754例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中,血尿和(或)白细胞尿的患病率为8.86%,蛋白尿的患病率为1.56%,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2.65%.该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9.84%,知晓率为8.3%,治疗率为8.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与蛋白尿的发生独立相关,肾功能下降还与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体质量指数相关.结论沧州市农村CKD的患病率较高,且呈逐年增高趋势,但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知晓率和治疗率较西方国家低.CKD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压及年龄.

    作者:侯振江;牟兆新;戴勇;周秀艳;王新颖;李红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现状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常见因素,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大障碍,但是目前所用的MDR逆转剂临床效果欠佳,寻找有效的肿瘤MDR逆转剂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热点.中药配合放化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中药中筛选MDR逆转剂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从中药中发现了许多种具有逆转肿瘤MDR作用的活性成分,现对其逆转肿瘤MDR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林海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儿童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学习、生活,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多采用量表和问卷,缺乏客观性.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神经成像等方面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及综述,为ADHD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作者:钱晶晶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GHb)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对近年来有关GHb检测的相关文献、国际标准进行分析、综述,阐述GHb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临床检验现状和量值溯源.并介绍国际上关于GHb检测的可比性和溯源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GHb检测方法学的现状.

    作者:胡进访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包括诱导方案的改进和巩固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用于APL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提高了APL的完全缓解率.根据危险度不同进行分层治疗可以提高巩固治疗的疗效,而将微小残留病监测技术与抢先治疗相结合大大减少了血液学复发风险,使APL的治疗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典范.

    作者:祝春玲;刘瑛;马玉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