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彬
为了探索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控制领域的应用,提高疾病应急处理效率.2007年贵阳市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结合数字社区资料,研发了贵阳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应急指挥系统、GIS触摸屏系统、数字社区服务系统、防洪决策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子系统,帮助人们将电子表格和数据中无法看到的数据之间的模式和发展趋势以图文的形式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从而满足决策多维性的需求.
作者:李家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锌α2糖蛋白存在于人血浆和多种体液中,近发现也可由脂肪细胞分泌,是一种新的脂肪因子.锌α2糖蛋白对于脂代谢有重要的影响,能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同时也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脂代谢障碍和脂肪因子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在肥胖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因此,锌α2糖蛋白的研究有助于为这些疾病诊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施良;陈军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先天性并指是手部畸形中常见的类型之一,种类多,变异度大,且常常合并其他多种畸形,严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深入地了解并指畸形的发生、发展、分类、治疗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助于减少由于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从而获得好的手功能和外观,使患儿更好、更早的回归社会.
作者:李文军;赵俊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晶状体是人体内蛋白含量高的组织结构.白内障被认为是一种构象性疾病,当α晶状体蛋白受到氧化损伤,晶状体蛋白错误折叠增多,加剧蛋白质变性、聚集和光散射,这可能是白内障发生的关键环节.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保护因子的发现,将对白内障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开辟新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α晶状体蛋白结构功能,表达部位及分子伴侣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仲苏鄂;王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国家赋予教学医院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个职能,而它在新时期与患者的维权发生了激烈的冲击,考虑到学生能力和经验的缺乏以及患者的安全需要,许多临床病例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在临床实验实习教学中,使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可以使医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作者:刘宾娜;徐敏;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耐药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是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后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难题:普通抗生素难以奏效,虽然万古霉素是MRSA感染的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广泛应用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已见报道.由抗生素应用引起的耐药性问题使国内外医药界把注意力转向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草药,如何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抗耐药菌的活性成分引起更多的关注,本文介绍抗耐药菌中草药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树玲;左国营;徐贵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外科手术创伤及其引起的疼痛可以诱使患者机体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机体微环境的改变,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心情和恢复.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减轻应激反应对免疫的抑制,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以及机体的康复,同时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因此,结合头颈部的特殊结构功能和手术特点,形成一套合适的镇痛方案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高延永;刘强和;耿宛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非乙醇性脂肪肝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时至今日,非乙醇性脂肪肝在发病机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在临床治疗上也缺乏相应的特效药物.本文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以及应用药物治疗脂肪肝的新进展.认为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使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治疗获得新的突破.
作者:徐晶莹;朱肖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胎儿宫内窘迫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常导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人类基本素质降低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大多是可以发现、预防和治疗的.治疗胎儿宫内窘迫,提高宫内复苏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完善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作者:孔双;马生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15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观察组82例:甲氨蝶呤 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 治愈率对照组76.0%,观察组81.7%,经χ2检验 P >0.05,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减少住院日,经χ2检验 P <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能明显缩短血β-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日,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由有核细胞产生的蛋白酶抑制剂,它被肾小球完全滤过,由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代谢,因此可以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新近众多研究表明,用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可与血清肌酐相媲美,并且很多学者依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推导出许多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除此之外,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也被发现是肾小管损伤早期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肾脏病领域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辉;钟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血脂学是一门涉及多个专业的边缘学科.近年来由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迅速增加,血脂的临床研究不仅在传统的心血管领域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在创伤、感染、肿瘤等非传统领域也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血脂在非传统领域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刘舰杭;欧阳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PCOS患者以长期不排卵或稀发排卵、卵巢多囊性增大、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异质性.PCOS不仅涉及生殖系统,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综合征.近年愈来愈多的研究发现,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许多学者对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对其予以综述.
作者:谢文玲;蒋凤艳;黎红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心肌重构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表达主要受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因素、细胞因子、活性氧等因素的影响.现就心肌重构过程中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因素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陈强;黄石安;陈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未成熟心肌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上有其特殊性,对于未成熟心肌体外循环中的再氧合损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未成熟心肌再氧合损伤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通过再氧合损伤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大量的动物模型试验研究和医学临床研究,认识到再氧合损伤是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紊乱的根源.
作者:徐树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对CV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红细胞分解产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血管损伤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脑血管造影仍然是诊断CVS的金标准,但经颅多普勒、MRI和CT等无创性手段在SAH和CVS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对CVS的现代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李斌;谭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DR的发生可能与多元醇通路激活、细胞因子、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糖化血红蛋白(GHb)、高血糖记忆及易感基因等有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觉诱发电位是诊断DR的新的手段.非增生期DR的治疗主要包括血糖、血脂及血压控制,糖基化终产物(AGE)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和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治疗.当DR进入增生前期及增生期时,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新的药物为中晚期DR治疗提供了帮助.
作者:张保琴;胡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牙外伤是口腔科中常见的急诊病种,可靠的固定技术是治疗牙外伤的关键.现代的牙外伤固定技术利用酸蚀后釉质-树脂之间的黏接特性,对外伤牙进行弹性固定,促进患牙的牙髓、牙周组织的恢复.目前的牙外伤黏接固定装置包括钢丝-树脂黏接固定夹板、正畸固定装置、专用黏接钛板、玻璃纤维夹板等,其固定外伤牙的效果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应用中都获得了肯定,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钢丝结扎夹板固定技术.
作者:梁非照;雷荣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宝鸡地区儿童血铅、血镉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来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18名儿童,按年龄分成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采集指血,使用BH2100型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中铅、镉水平.结果 318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52.8 μg/L,血镉水平0.616 μg/L.不同性别血铅、血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不同年龄血镉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铅水平≥100 μg/L的儿童有35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1.0%.结论 宝鸡市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较高;儿童血镉水平正常,应继续关注本地区儿童血铅、血镉水平的变化.
作者:乔正梅;葛君;李超;张利强;张秋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升麻族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从升麻族植物中提取出了许多具有独特药理学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内分泌、抗骨质疏松、消炎等多种活性,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升麻族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学活性及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作者:吴德松;卿晨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