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刘海军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即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DRF的治疗基于DHF的病理生理、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和来自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本文对DHF的概念、诊断标准及目前的治疗状况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睾丸间质细胞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睾嗣)的主要场所,大约95%的雄激素是由它合成和分泌的,对间质细胞的研究是所有有关男性生殖及内分泌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睾丸间质细胞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较多,如睾丸间质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同种异体移植以补充体内雄激素水平来治疗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及其在生殖方面的其他作用等.本文对近年来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建英;张勇法;乔晓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

    结直肠癌为全球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可明显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如何预测患者应用靶向药物是否有效,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5年各国学者的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疗效.且其疗效与忠者的EGFR表达情况及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相关.很多国家已经将检测K-ras基因作为是否选择EGFR拮抗剂治疗的指标.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梗阻性黄疸小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

    小肠三大黏膜屏障由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构成,以维持肠道内各类天然菌落的平衡.阻止肠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梗阻性黄疸常造成小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肠道内各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至肝、脾、血浆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引发门静脉以至全身血液系统的内毒素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梗阻性黄胆与黏膜屏障的损伤及其修复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些降低肠内细菌移位率的有效药物和方法,并尝试应用微生态制剂来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对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旖旎;费翔;孙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为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中B组与A组相比诱导时间短(P<0.05),局麻药用量少(P<0.05),麻醉效果优良者占多数(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适合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医学英语阅读教学

    通过介绍认知心理学关于阅读本质的图式理论,阐述了影响英语阅读的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据此提出从重视医学语言知识、扩充语言图武,扩大背景知识、丰富内容图式,熟悉医学篇章结构、积累形式图式等三方面入手,提高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的阅读能力.

    作者:闫秀静;王丽群;杨琳;陈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Tako-tsubo心肌病诊断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Tako-tsubo心肌病,是指患者具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而冠状动脉正常.发病前常有情绪或机体应激.临床症状为突发胸痛,新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一过性的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肌酶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潜在的机制可能包括: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或痉挛;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功能障碍等.

    作者:董红志;殷雅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背景信号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背景信号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是近期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全身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成像序列为STIR-EPI-DWI,可以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在抑制正常组织背景信号的基础上,凸显病变,提高病变部位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出率.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技术原理及目前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有助于对此项新兴检查技术的理解.

    作者:钟婧;陈韵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晦抑制剂,初用于临床是由于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舒张功能、抗氧化、降压、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上述作用明显降低了心脑血营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引起了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王雅锋;苏洪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解耦联蛋白2与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理状态下活性氧簇生成增多所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解耦联蛋白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载体蛋白,通过解耦联作用能降低线粒体内膜电势,使活性氧簇产生减少,因而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项守奎;朱大龙;毕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口腔病变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传播疾病,因传播速度快、波及传播地区广和病死率高而备受关注.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首诊于口腔科且出现特殊的口腔症状如白色念珠菌病、口腔白斑、牙周病、坏死性牙龈炎、Kapesis肉瘤等,因此口腔医务人员应警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口腔表现,以便早期发现.同时医护人员在治疗中直接与患者接触.手易被唾液、血液的分泌物等污染,所以口腔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树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若干临床问题

    急性肾衰竭是危重疾病常见并发症,约占危重病监护病房(ICU)疾病的25%,常常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部分.多脏器功能衰竭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急性肾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之间关系的问题,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诊疗策略以及ICU的合理模式和发展方向.

    作者:沈青;徐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及其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研究现状

    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密切相关的小血管炎称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ANCA已成为AASV的特异血清学诊断工具.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是ANCA重要的抗原成分,在启动中性粒细胞(PMN)全面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抗原特异性ELISA法是ANCA的规范化检测方法,而AASA的发病机制可以从PMN活化和血管损伤、PMN凋亡和炎症慢性化商个环节进行理解.此外,针对抗PR3和抗MPO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研究尚待深入进行.

    作者:李爱红;薛黔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人类偏肺病毒研究概况

    人偏肺病毒(HMPV)是2001年发现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属于副黏液病科.HMPV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受到感染,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世界各国报道其感染率不尽相同,感染症状可从轻微的上呼吸道病变到严重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技术是检测HMPV的主要手段,且荧光定量RT-PCR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常用方法.

    作者:陈俊平;伍严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非内膜取样方法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胚胎的成功着床.了解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对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直接的方法就是刮取子宫内膜,但该方法为有创性操作,不适合应用于临床.非内膜取样方法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具有无创、便捷的优点.本文综述了超声检查和内分泌指标变化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作者:王建梅;李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热休克蛋白60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体受外界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进化上高度保守,具有抗原性.可被免疫系统视为外源分子,从而触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新的研究发现HSP家族在心血管疾病中除了个别具有保护作用,其他的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近年来热休克蛋白60备受关注.尤其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HSP印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涂启敏;陈智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是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 m以上并对缺氧不完全适应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血清p53和Bcl-xL蛋白的表达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本文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安文静;高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8例分析

    目的 探讨鼻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颌内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 8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 ,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安全、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

    作者:王雪松;廖冬青;董延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与HLA-G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中的非经典抗原,主要表达在人类早期胎盘绒毛外细胞滋养层上,在妊娠免疫耐受建立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HLA-G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此就HLA的分子生物学特点、HLA-G的组织分布、HLA-G基因与表达、HLA-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邵剑春;刘云东;王中弥;陈俊;胡大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即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DRF的治疗基于DHF的病理生理、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和来自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本文对DHF的概念、诊断标准及目前的治疗状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海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儿童与成人铅中毒的差异

    儿童和成人在铅的摄入途径、铅代谢和铅毒性表达等方面有许多差异,儿童期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似乎是不可逆的.铅中毒的阈值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常把血铅浓度0.1 mg/L作为筛查基线进行风险管理.铅中毒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多态性和多种因素有关,铅对成熟器官和发育器官影响有差异,其毒性机制和毒性表达在儿童和成人不完全相同,使得成人的研究数据用于儿童受到一定的局限.

    作者:孟金萍;胡树慧;王艳蓉;孙淑华;杨旭;刘云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