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殷麟;鲍海华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发病率较高又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严重疾病.由于磁共振成像有极好的对比分辨率,并且无创、无X线辐射的危害,因此是HIE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的功能成像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更加深入地研究HIE的病理基础提供了可能,为早期准确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和方法.现将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新生儿HIE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多系统损伤8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有多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多系统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8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累及心血管、消化、神经、血液等系统,还有浆膜腔积液、支气管哮喘、肾脏和皮肤疾病等表现,经抗支原体及相应的综合治疗,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并发其他组织器官病变,对MP-IgM阳性患儿应该注意多系统损害.

    作者:孙爱玲;张淑霞;刘丽萍;郭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肝硬化肝脏术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且85%的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肝脏在受到损害或切除之后,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这一现象早巳被人们所发现并研究.本文就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肝再生受损机制以及肝再生评估予以综述.

    作者:黄新辉;刘景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转录因子NF-κB生物特性及应用前景

    核因子κB(NF-κB)是能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能与多种细胞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序列特定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促进转录和表达,与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的增生、转化和凋亡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它与抑制性蛋白IκB结合而为非活性状态.针对NF-κB活性的激活与抑制,从不同环节去寻找药物用于治疗与预防与NF-κB有关的疾病,现巳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何姜;刘礼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肥胖及糖尿病与核因子κB的研究进展

    核园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在细胞信号传递和基因的诱导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广泛存在于高级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炎性反应、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参与肥胖、糖屎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文本就NF-κB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孙燕;梁干雄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高脂膳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教及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建立2-DM大鼠模型共40只,将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和黄连素高、中、低剂量组(0.20、0.10、0.05 g/kg),每组10只.另选10只大鼠为正常组,各组灌胃8周后,空腹取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肾周白色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园mRN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脂联素基园表达、IR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黄连素高、中剂量组大鼠脂联素基因表达、IR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连素可增加2-DM大鼠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IRI.

    作者:任凤云;王桂云;崔荣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儿童与成人铅中毒的差异

    儿童和成人在铅的摄入途径、铅代谢和铅毒性表达等方面有许多差异,儿童期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似乎是不可逆的.铅中毒的阈值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常把血铅浓度0.1 mg/L作为筛查基线进行风险管理.铅中毒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多态性和多种因素有关,铅对成熟器官和发育器官影响有差异,其毒性机制和毒性表达在儿童和成人不完全相同,使得成人的研究数据用于儿童受到一定的局限.

    作者:孟金萍;胡树慧;王艳蓉;孙淑华;杨旭;刘云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市售莪术挥发油提取率的比较及其莪术醇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莪术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及莪术醇的含量.方法 本文以水蒸汽蒸馏法对5批市售莪术中所含的挥发油提取率进行了比较,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10 nm处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莪术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平均提油率0.5612%,莪术醇的含量分别为2.58%、2.56%、2.05%、1.93%、1.01%,与国家低标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批市售莪术挥发油的提取率均低于药典规定标准;且每批挥发油的莪术醇含量差异很大,均低于国家药典规定的低标准.

    作者:刘晶莹;吴参;杨淑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解耦联蛋白2与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理状态下活性氧簇生成增多所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解耦联蛋白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载体蛋白,通过解耦联作用能降低线粒体内膜电势,使活性氧簇产生减少,因而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项守奎;朱大龙;毕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Tako-tsubo心肌病诊断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Tako-tsubo心肌病,是指患者具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而冠状动脉正常.发病前常有情绪或机体应激.临床症状为突发胸痛,新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一过性的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肌酶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潜在的机制可能包括: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或痉挛;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功能障碍等.

    作者:董红志;殷雅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医学英语阅读教学

    通过介绍认知心理学关于阅读本质的图式理论,阐述了影响英语阅读的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据此提出从重视医学语言知识、扩充语言图武,扩大背景知识、丰富内容图式,熟悉医学篇章结构、积累形式图式等三方面入手,提高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的阅读能力.

    作者:闫秀静;王丽群;杨琳;陈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为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中B组与A组相比诱导时间短(P<0.05),局麻药用量少(P<0.05),麻醉效果优良者占多数(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适合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是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 m以上并对缺氧不完全适应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血清p53和Bcl-xL蛋白的表达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本文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安文静;高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诊断

    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影像学方法发现和精确评估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以了解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价值及优点和不足.

    作者:戴伟英;崔世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当前对麻醉师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许多方面包括仔细的准备、术中监测、温度的维持、药物的合理使用、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心肌保护、提供佳的手术条件、术后镇痛、早期拔管目标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就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官英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核因子κB在肿瘤中表达的意义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在多种水平上被严密调控的细胞核转录因子,是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汇聚点.NF-κB可通过调控与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F-κB与疾病预后、肿瘤免疫及机体对抗耐药性有关.NF-κB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靶基因,开发特异调控NF-κB活性的药物将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张娜;杨艳;刘炜;穆瑞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罗格列酮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减少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本文就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营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况锦;赵春辉;陈健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睾丸间质细胞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睾嗣)的主要场所,大约95%的雄激素是由它合成和分泌的,对间质细胞的研究是所有有关男性生殖及内分泌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睾丸间质细胞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较多,如睾丸间质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同种异体移植以补充体内雄激素水平来治疗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及其在生殖方面的其他作用等.本文对近年来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建英;张勇法;乔晓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小儿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麻醉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观察组)和阿托品组(对照组),每组50例,于术前30 min分别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术后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组躁动率为14%(7/50),观寨组躁动率为2%(1/50),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率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未发现心悸和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减少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轻,是术前用药中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

    作者:吴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管病交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口径、长球囊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及预后等至关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管金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克罗恩病遗传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全胃肠道节段性全壁层炎性病变,近年我国C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改变无特异性,误诊率高.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易感性在C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一些与CD发病关系密切的遗传易感基园予以综述.

    作者:吴登峰;王承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