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

王雪梅;李鹏

关键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盐酸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摘要:抗血小板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近年来该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极具前途的抗血小板药物.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肾脏移植术后影响移植物早期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及内源性和外源性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石旦;何小舟;徐海燕;夏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临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疗法是本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本文从临床和基础研究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包括胃癌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有效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抗胃癌效应机制等,并就中医药治疗和研究领域的问题和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罗晓琴;杨国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近年来该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极具前途的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王雪梅;李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研究进展

    慢性精神分裂症因其行为退缩和社会功能严重缺陷成为治疗和康复的难点,临床上除了药物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外,必须辅以大量的、不同方式的康复训练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而回归社会,而行为治疗模式则因兴起时间早及康复效果较好而成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目前我国行为疗法开展多的项目有代币奖励强化法、综合(劳动)技能训练法、艺术行为训练法等,本文对几种常用行为治疗方法的康复效果进行概述.

    作者:梁晶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聚硅酮在瘢痕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瘢痕形成是组织创伤修复的正常过程,但过度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给患者带来心理、身体、容貌上的缺陷.硅胶制品应用于瘢痕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较系统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和使用范围,并对其疗效予以客观评价.

    作者:李俊男;刘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显微外科治疗23例前足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为5 cm×3 cm~12 cm×7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作者:苏瑞鉴;杨庆达;曾麟杰;陈善豪;梁波;张智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6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诊治分析

    免术后呼吸道梗阻.

    作者:丁志平;任朝林;练涛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脂联素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脂联素是所有脂肪细胞因子中惟一的负性调节激素,具有降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抗炎等作用.脂联素的这些效应必须通过其受体AdipoRl和AdipoR2介导来完成.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作用及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等机制维持肝星形细胞(HSC)静息状态、抑制HSC的活化及其增殖与迁移,并促进活化HSC凋亡,从而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脂联素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复制水平与基因型相关,对脂联素及慢性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可为慢性丙型肝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高敏;王怡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黄芪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黄芪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近年来,它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颇受关注,由于黄芪良好的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正性肌力、免疫调节作用及抗病毒等作用,被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金国;曹勇;董志巨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严重创伤患者36例麻醉和急救处理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的麻醉与急救处理.方法 对3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与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痊愈,死亡2例.结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方式应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及时处理原发病,快速液体复苏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同江;王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机制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和复发主要是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为首选措施.然而,少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发生抵抗,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糖皮质激素在机体作用过程中任何一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激素抵抗.糖皮质激素受体异常是激素抵抗的研究热点,热休克蛋白90、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也与激素抵抗有着重要的关系.

    作者:危智盛;洪铭范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氯胺酮与异丙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疝麻醉的临床研究

    氯胺酮总用量少,母子分离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哭闹时间短均少于K组,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和异丙酚静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小儿疝手术,麻醉更平稳,苏醒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勇;吕志平;曹娟;黄泽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LESS在肾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小、操作精细.而进一步缩小穿刺切口能够在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美容效果.单切口腹腔镜手术的出现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同时满足了患者对美容方面的要求.目前,泌尿外科领域已经进行了一些手术的尝试,现对该技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胡海龙;韩瑞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颞叶癫痫的弥散张量成像

    颞叶癫痫是癫痫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包含多种发作状况的一型,具有癫痫的发作性、刻板性、短暂性的共同特性,是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颞叶结构和颞叶外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可以发现常规MRI检查不能显示的隐匿性病变,对临床的定位和外科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作者:李丽萍;郑金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外伤后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然有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分流手术.正确应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对于减少分流手术引起的分流过度(不足)的并发症明显有效,分流效果优于传统不可调压式分流管.

    作者:周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灯盏花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灯盏花是云南特色的野生天然药用植物.灯盏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改善微循环的特殊功效,市场前景广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灯盏花经提取后的总黄酮为灯盏花素,是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有关灯盏花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修饰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雷婷;王建超;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层中医院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思路与方法

    当前,基层中医医院规模数量不断下降,中医特色日趋淡化,生存发展困难.基层中医医院急需亮出中医招牌,采取多种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展中医特色并将其转化为中医优势,通过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医疗选择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突破目前困境,为自身发展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作者:唐玉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共刺激分子CTLA-4与类风湿关节炎

    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共刺激因子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又在T细胞活化的调节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将就CTLA-4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其在RA病程中的作用及CTLA-4相关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对CTLA-4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予以综述.

    作者:朱婷婷;赵东宝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静脉制剂的广泛应用,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问题,溶栓治疗的时间选择,低分子肝素的适应证,各种神经保护剂的出现及疗效研究,雌激素和辛伐他汀的应用,多种中成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降低致残率及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肯定性价值.

    作者:蒋红燕;郑绍成;白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与特点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病症,是一组多病因、涉及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缺乏特异性且简便易行的检查,难以确诊.儿童慢性咳嗽的三大常见病因是哮喘及相关疾病、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及心因性咳嗽也不少见,少见原因包括异物吸入、先天性气道疾病、耳源性咳嗽、药物诱发性咳嗽及胸腺肥大压迫等.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重视病史,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迟磊;黄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