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海市3年临床血液使用情况

黄雁;陈兴智

关键词:临床, 血液成分, 输血
摘要:目的 调查北海市3年临床血液使用情况,为今后做好无偿献血招募计划,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唐山现代血液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北海市3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 血液成分使用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无偿献血招募计划逐年递增,使用过滤血细胞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肝癌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探讨和揭示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肝癌、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药物靶点,已成为当今肝细胞肝癌研究的热点.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作为功能基因的直接体现者及生物体生命功能执行者的蛋白质为多基因、多蛋白的肝细胞肝癌的研究创造了新的契机.

    作者:吴益峰;孙德光;王立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刘亮;金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非球面人工晶体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随年龄的增长,视觉系统的球差增加是引起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要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必然要降低术后眼的总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正是依据这一理论要求而产生的.研究证明,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补偿角膜正球差,在光学设计上更接近自然的晶状体,较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更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力的要求.

    作者:杨文艳;袁援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胃电图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胃电图是测定胃部功能活动的客观定量指标,已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胃电图为中医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手段,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胃电参数的变化可使针灸、中药等中医药治疗手段的疗效得到了客观化的评估,同时亦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胃电图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价值正逐步得到承认和重视,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朋朋;唐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内皮素受体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内皮素受体(ETR)是一种特异性受体,内皮素(ET)通过与其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但在不同疾病和机体的不同状态下其表达存在变化,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肺疾患及胚胎发育过程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ETR的研究在受体水平开拓了内皮素相关性疾病的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黄丽萍;陈玉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甜菜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甜菜碱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天然维生素物质,有许多优良的药理作用.甜菜碱具有渗透调节作用,保护细胞抵抗外界高渗等的影响;甜菜碱是一种比蛋氨酸或胆碱更为有效的甲基供体,参与蛋氨酸循环及卵磷脂合成,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中安全而有效,同时对多种肝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还有抑瘤抗癌、降压镇静、解热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黄红娜;张丹参;郑晓霞;张力;薛贵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眼前节生物测量及房角狭窄原因分析

    目的 从生物测量的角度,对影响前房角宽度的解剖因素加以识别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Visante,Carl Zeiss Meditec,USA),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行眼前节成像及生物测量.运用相关关系分析找出与房角开放距离相关的解剖参数,并建立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 研究对象共计212例212眼,其中女性179例(84.4%),男性33例(15.6%),年龄平均(60.6±8.94)岁.经统计学分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如下:房角开放距离=-0.377+0.310×中央前房深度-0.395×500 μm虹膜厚度+0.236×晶体突度-0.033×瞳孔直径-0.222×虹膜膨隆高度.结论 前节各解剖参数之间相互关联.中央前房深度、500μm虹膜厚度、晶体突度、瞳孔直径、虹膜膨隆高度直接影响了房角的宽度.

    作者:王冰松;王宁利;雷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50例和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圣通平、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其中肝阳上亢型治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90 d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及血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提高疗效.

    作者:李娟;张东霞;曹莉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神经肽Y在肾小球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肽Y(NPY)是一种在肾血管和肾小管周围分布较多的神经肽,可直接收缩血管,也可增强交感神经递质的缩血管作用和抑制舒血管物质的舒张效应,间接发挥收缩作用;近年发现,肾脏交感神经自身也可通过NPY的Y1、Y2受体来增强肾血管对生理水平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作用.NPY受体目前已发现6种,其中Y1、 Y2和 Y5受体均可参与调节肾功能,分别产生调节水、电解质的排泄、利尿及收缩血管等作用,影响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陈乃清;郑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管超声在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自体动静脉造瘘是首选通路,但因手术血管选择不当,造瘘失败比较常见.对造瘘血管进行术前评价,以选择合适血管尤为重要.血管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的术前评价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已成为术前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术前血管超声应用规范、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总结血管超声在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海港;祝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类起源于骨髓中支持结构的细胞,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细胞移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体外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案主要有化学试剂单独诱导、生长因子单独诱导及化学试剂和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其中两种诱导剂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好.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MSCs的鉴定、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模式和分子调控机制等.

    作者:王倩;于娜;黄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CK-MB、cTnI、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作者:王婵;何劲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脂联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血浆脂联素能够改善心肌代谢,调节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参与心肌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的活化,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该文综述了对脂联素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影响因素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刘洪岩;谭洪勇;张金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是当前有前途的神经保护方法之一,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成功应用为脑出血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本文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生华;张合林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白头翁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对白头翁的研究较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一些新进展.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抗毒性作用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白头翁应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白头翁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白头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白头翁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第2代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研究进展

    近年来,第2代冠状动脉药物支架逐渐开始在临床使用.第2代药物支架在结构方面较第1代支架有了明显的改进.该文对CYPHER SELECT+、Firebird 2TM、Endeavor、 XINECEⅤTM、COSTAR等几种第2 代药物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远林;肖践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芦荟多糖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关于芦荟多糖(A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组成、结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提取等方面.组成AP的单糖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单糖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相互连接.研究发现,AP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是其主要抗肿瘤作用机制.此外,AP还具有降糖、抗衰老等作用.改进提取工艺,获得更高纯度的AP对进一步探索其药理作用及机制,开发临床有效制剂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焕焕;朱坤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提取分离及抗肝炎作用

    五味子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富含木脂素类成分,且该类成分具有降酶保肝、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多种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发潜力.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其抗肝炎作用的研究为五味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正文;雷婷;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IF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日趋重要,将为更加快速、高质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作者:张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母婴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116例为笑气组,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120例为椎管组,不实行导乐陪伴也不用分娩镇痛1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椎管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作者:滕平;许强;柴光兰;孙风艳;连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