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张东霞;曹莉芳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浓度变化的意义以及TNF-α、 IL-6与UA的相互关系.方法 90例肥胖患者根据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肥胖合并T2DM组、单纯肥胖组各30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UA.结果 肥胖各组TNF-α、IL-6、U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IL-6、UA水平在单纯肥胖组、肥胖合并T2DM组、MS合并T2DM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MS的程度相关,其与胰岛素抵抗并存,可引起UA浓度的升高.
作者:丁俊蓉;许华强;赵晓燕;郭建华;周益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对白头翁的研究较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一些新进展.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抗毒性作用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白头翁应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白头翁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白头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白头翁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10年来许多国际组织针对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并形成重大公共卫生策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基于过去的研究制订并即将颁布<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指南>.从事食品安全工作,包括食品生产和(或)制造、销售、抗生素使用的组织和工作者,执行食品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时可参考这些研究结果及策略.
作者:焦红;李荀;陈晓清;任美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北海市3年临床血液使用情况,为今后做好无偿献血招募计划,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唐山现代血液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北海市3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 血液成分使用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无偿献血招募计划逐年递增,使用过滤血细胞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作者:黄雁;陈兴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具有磷酸酶活性及抑癌活性.PTEN的突变缺失是包括泌尿系肿瘤等各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显示,由于PTEN的突变、缺失而丧失抑癌作用而致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的发生,揭示了PTEN具有抑制泌尿系肿瘤发生的作用.但是,PTEN抑癌作用及丢失、突变的一些具体过程还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的明确.
作者:王宇光;葛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胃电图是测定胃部功能活动的客观定量指标,已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胃电图为中医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手段,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胃电参数的变化可使针灸、中药等中医药治疗手段的疗效得到了客观化的评估,同时亦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胃电图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价值正逐步得到承认和重视,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朋朋;唐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发生,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位于海马门区与颗粒细胞层间的下颗粒带,其终生保持着增殖分化的能力.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受到生活环境、生长因子、应激及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的新的神经元可能与学习、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周艳玲;马燕;刘能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乳腺与甲状腺同属于激素应答性器官,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多并发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病,而甲状腺功能亢进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尽管甲状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已有一定深入,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却仍不十分清楚,尚有众多问题需深入探讨.
作者:张立;吴万敏;刘志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类起源于骨髓中支持结构的细胞,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细胞移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体外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案主要有化学试剂单独诱导、生长因子单独诱导及化学试剂和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其中两种诱导剂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好.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MSCs的鉴定、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模式和分子调控机制等.
作者:王倩;于娜;黄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神经保护.各种以不同的神经保护药物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治疗能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针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不同机制及靶点已开发出多种不同来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作者:林莉;王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116例为笑气组,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120例为椎管组,不实行导乐陪伴也不用分娩镇痛1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椎管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作者:滕平;许强;柴光兰;孙风艳;连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神经肽Y(NPY)是一种在肾血管和肾小管周围分布较多的神经肽,可直接收缩血管,也可增强交感神经递质的缩血管作用和抑制舒血管物质的舒张效应,间接发挥收缩作用;近年发现,肾脏交感神经自身也可通过NPY的Y1、Y2受体来增强肾血管对生理水平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作用.NPY受体目前已发现6种,其中Y1、 Y2和 Y5受体均可参与调节肾功能,分别产生调节水、电解质的排泄、利尿及收缩血管等作用,影响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陈乃清;郑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亚低温治疗是当前有前途的神经保护方法之一,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成功应用为脑出血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本文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生华;张合林 刊期: 2009年第24期
PTEN是1997年发现的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通过PI3K/Akt途径、MAPK/ERK途径、FAK等途径发挥其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PTEN基因与乳腺癌关系密切.该文综述了PTEN及其与乳腺癌相关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鸿斌;宋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甜菜碱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天然维生素物质,有许多优良的药理作用.甜菜碱具有渗透调节作用,保护细胞抵抗外界高渗等的影响;甜菜碱是一种比蛋氨酸或胆碱更为有效的甲基供体,参与蛋氨酸循环及卵磷脂合成,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中安全而有效,同时对多种肝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还有抑瘤抗癌、降压镇静、解热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黄红娜;张丹参;郑晓霞;张力;薛贵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其本质是基因突变.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例如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飞行时间质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NA直接测序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等.
作者:钟志娟;罗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应变和应变率是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新指标,具有不易受周围心肌的牵拉和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的优点.超声心动图技术是分析心肌应变和应变率重要的无创技术.各种超声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原理互不相同,综合运用这些超声技术可以在各个方向对各部位的心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的定量分析.
作者:严诗;郭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探讨和揭示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肝癌、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药物靶点,已成为当今肝细胞肝癌研究的热点.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作为功能基因的直接体现者及生物体生命功能执行者的蛋白质为多基因、多蛋白的肝细胞肝癌的研究创造了新的契机.
作者:吴益峰;孙德光;王立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胰腺囊性肿瘤在胰腺肿瘤中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极少数为恶性.其性质临床上很难确定.根据临床特点及预后,可将其分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两类.该文对此两类胰腺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并指出常规行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孙桂森;谷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 ~2007年我院收治的70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1 d组和>1 d组.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诊断程序、合并症等因素对手术时机的影响.结果 ≤1 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与>1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MRCP、ERCP、CT扫描以及术前合并症是影响手术时机的因素.结论 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益的,更多的检查(如MRCP、ERCP、CT)会耽搁手术时机.
作者:曹健;代艳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