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诗;郭薇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外不适症状及(或)并发症.随着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患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增多,及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死亡,使此并发症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消化内科和相关学科的重视.该文综述了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胃镜检查、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测验、食管测压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诊断方法,及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抗酸药和促动力药治疗、手术与内镜治疗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史伟东;苏秉忠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刘亮;金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对白头翁的研究较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一些新进展.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抗毒性作用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白头翁应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白头翁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白头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白头翁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应变和应变率是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新指标,具有不易受周围心肌的牵拉和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的优点.超声心动图技术是分析心肌应变和应变率重要的无创技术.各种超声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原理互不相同,综合运用这些超声技术可以在各个方向对各部位的心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的定量分析.
作者:严诗;郭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压迫和营养减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目前能在活体上探测水分子扩散的功能影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可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来评价椎间盘的营养状况.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向芹;李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 ~2007年我院收治的70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1 d组和>1 d组.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诊断程序、合并症等因素对手术时机的影响.结果 ≤1 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与>1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MRCP、ERCP、CT扫描以及术前合并症是影响手术时机的因素.结论 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益的,更多的检查(如MRCP、ERCP、CT)会耽搁手术时机.
作者:曹健;代艳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乳腺与甲状腺同属于激素应答性器官,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多并发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病,而甲状腺功能亢进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尽管甲状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已有一定深入,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却仍不十分清楚,尚有众多问题需深入探讨.
作者:张立;吴万敏;刘志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化疗的趋势,肿瘤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了多种肿瘤药敏试验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其目前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和面临的问题.
作者:姚清深;俸小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其本质是基因突变.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例如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飞行时间质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NA直接测序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等.
作者:钟志娟;罗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妊娠合并梅毒对孕妇及胎儿有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我国严峻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对妊娠期梅毒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较多研究表明,妊娠期梅毒筛查并早期抗梅毒治疗可减少梅毒的母婴传播,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但是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的时机文献报道不多.该文对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妊娠梅毒筛查和母婴阻断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远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未婚早孕药物流产者的年龄分布、心理、并发症,探索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分析2007 年1月至2008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126例未婚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资料,根据药物流产记录,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小年龄15岁,91.2%的父母不知情.药物流产后并发症占15.87%.结论 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早期生殖健康教育,以利于青少年女性身心健康.
作者:李晓宏;刘海丽;李晓齐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因其患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有关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新文献,就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免疫机制、角膜缘干细胞移行机制、细胞凋亡与增生异常机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麦月华;杨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作者:王婵;何劲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第2代冠状动脉药物支架逐渐开始在临床使用.第2代药物支架在结构方面较第1代支架有了明显的改进.该文对CYPHER SELECT+、Firebird 2TM、Endeavor、 XINECEⅤTM、COSTAR等几种第2 代药物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远林;肖践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挽救缺血心肌,但无法使已坏死的心肌再生,所以应用干细胞替代受损及死亡的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容易体外培养和扩增、基因转染效率高,可取自于自身,实现自体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且不存在伦理学的制约,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作者:潘啸东;李拥军;马根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胰腺囊性肿瘤在胰腺肿瘤中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极少数为恶性.其性质临床上很难确定.根据临床特点及预后,可将其分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两类.该文对此两类胰腺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并指出常规行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孙桂森;谷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神经肽Y(NPY)是一种在肾血管和肾小管周围分布较多的神经肽,可直接收缩血管,也可增强交感神经递质的缩血管作用和抑制舒血管物质的舒张效应,间接发挥收缩作用;近年发现,肾脏交感神经自身也可通过NPY的Y1、Y2受体来增强肾血管对生理水平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作用.NPY受体目前已发现6种,其中Y1、 Y2和 Y5受体均可参与调节肾功能,分别产生调节水、电解质的排泄、利尿及收缩血管等作用,影响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陈乃清;郑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HIF-1)被激活,活化的HIF可以调控下游多个靶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改变.HIF的表达水平随微环境氧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缺氧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抵抗直接相关,是预测肿瘤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作者:杨世强;章龙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神经保护.各种以不同的神经保护药物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治疗能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针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不同机制及靶点已开发出多种不同来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作者:林莉;王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质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可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对大脑的神经活动能准确地进行功能检测,并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fMRI是一种全新的对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的影像学手段.通过fMRI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区改变的研究,可为术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和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林兰英;林群;林财珠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