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东;苏秉忠
目前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重建术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先进术式.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开展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瘢痕不明显,术中显露清晰,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很好的远期效果等优点.
作者:龙涤;方富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类起源于骨髓中支持结构的细胞,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细胞移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体外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案主要有化学试剂单独诱导、生长因子单独诱导及化学试剂和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其中两种诱导剂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好.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MSCs的鉴定、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模式和分子调控机制等.
作者:王倩;于娜;黄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116例为笑气组,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120例为椎管组,不实行导乐陪伴也不用分娩镇痛1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椎管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作者:滕平;许强;柴光兰;孙风艳;连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亚低温治疗是当前有前途的神经保护方法之一,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成功应用为脑出血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本文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生华;张合林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胃电图是测定胃部功能活动的客观定量指标,已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胃电图为中医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手段,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胃电参数的变化可使针灸、中药等中医药治疗手段的疗效得到了客观化的评估,同时亦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胃电图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价值正逐步得到承认和重视,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朋朋;唐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因其患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有关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新文献,就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免疫机制、角膜缘干细胞移行机制、细胞凋亡与增生异常机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麦月华;杨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近年来对白头翁的研究较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一些新进展.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抗毒性作用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白头翁应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白头翁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白头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白头翁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化疗的趋势,肿瘤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了多种肿瘤药敏试验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其目前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和面临的问题.
作者:姚清深;俸小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回顾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将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按存活与否进行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存活率18.60%,存活组平均服药量和平均就诊时间远低于死亡组,存活组无多脏器衰竭病例,死亡组有单纯呼吸衰竭17例、多脏器衰竭18例.结论 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生存与否主要取决于服药量和服药就诊时间差,中毒后应尽早洗胃,应用吸附剂,同时提倡药物综合治疗和血液灌流加透析.
作者:赵晋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作者:王婵;何劲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刘亮;金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具有磷酸酶活性及抑癌活性.PTEN的突变缺失是包括泌尿系肿瘤等各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显示,由于PTEN的突变、缺失而丧失抑癌作用而致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的发生,揭示了PTEN具有抑制泌尿系肿瘤发生的作用.但是,PTEN抑癌作用及丢失、突变的一些具体过程还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的明确.
作者:王宇光;葛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压迫和营养减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目前能在活体上探测水分子扩散的功能影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可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来评价椎间盘的营养状况.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向芹;李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五味子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富含木脂素类成分,且该类成分具有降酶保肝、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多种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发潜力.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其抗肝炎作用的研究为五味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正文;雷婷;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自体动静脉造瘘是首选通路,但因手术血管选择不当,造瘘失败比较常见.对造瘘血管进行术前评价,以选择合适血管尤为重要.血管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的术前评价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已成为术前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术前血管超声应用规范、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总结血管超声在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海港;祝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其本质是基因突变.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例如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反向点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飞行时间质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NA直接测序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等.
作者:钟志娟;罗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妊娠合并梅毒对孕妇及胎儿有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我国严峻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对妊娠期梅毒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较多研究表明,妊娠期梅毒筛查并早期抗梅毒治疗可减少梅毒的母婴传播,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但是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的时机文献报道不多.该文对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妊娠梅毒筛查和母婴阻断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远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 ~2007年我院收治的70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1 d组和>1 d组.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诊断程序、合并症等因素对手术时机的影响.结果 ≤1 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与>1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MRCP、ERCP、CT扫描以及术前合并症是影响手术时机的因素.结论 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益的,更多的检查(如MRCP、ERCP、CT)会耽搁手术时机.
作者:曹健;代艳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圆形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肿物切除后圆形缺损37例.结果 37例中,36例Ⅰ期愈合,另1例出现局部渗液,经清洁换药、红外线照射、抗生素治疗后亦愈合良好.37例患者术后均随访2个月至3年,移植组织及皮肤色泽正常,切缘无明显痕迹,外形满意,鼻部肿瘤切除患者也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转动灵活,血运可靠,术后外鼻外形满意等优点,是鼻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李荣华;邓燕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随年龄的增长,视觉系统的球差增加是引起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要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必然要降低术后眼的总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正是依据这一理论要求而产生的.研究证明,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补偿角膜正球差,在光学设计上更接近自然的晶状体,较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更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力的要求.
作者:杨文艳;袁援生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