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生华;张合林

关键词: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保护机制, 基因表达
摘要:亚低温治疗是当前有前途的神经保护方法之一,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成功应用为脑出血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本文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芦荟多糖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关于芦荟多糖(A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组成、结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提取等方面.组成AP的单糖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单糖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相互连接.研究发现,AP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是其主要抗肿瘤作用机制.此外,AP还具有降糖、抗衰老等作用.改进提取工艺,获得更高纯度的AP对进一步探索其药理作用及机制,开发临床有效制剂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焕焕;朱坤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白头翁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对白头翁的研究较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一些新进展.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抗毒性作用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白头翁应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白头翁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白头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白头翁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外不适症状及(或)并发症.随着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患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增多,及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死亡,使此并发症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消化内科和相关学科的重视.该文综述了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胃镜检查、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测验、食管测压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诊断方法,及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抗酸药和促动力药治疗、手术与内镜治疗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史伟东;苏秉忠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胃电图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胃电图是测定胃部功能活动的客观定量指标,已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胃电图为中医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手段,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胃电参数的变化可使针灸、中药等中医药治疗手段的疗效得到了客观化的评估,同时亦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胃电图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价值正逐步得到承认和重视,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朋朋;唐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挽救缺血心肌,但无法使已坏死的心肌再生,所以应用干细胞替代受损及死亡的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容易体外培养和扩增、基因转染效率高,可取自于自身,实现自体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且不存在伦理学的制约,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作者:潘啸东;李拥军;马根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近年发现的调控细胞低氧适应性变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它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转录,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缺氧适应反应.新近研究发现,HIF-1及其相关因子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HIF-1及其相关因子在子痫前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了解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及该病的预防、预测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淦蓓;胡继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母婴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116例为笑气组,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120例为椎管组,不实行导乐陪伴也不用分娩镇痛1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椎管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作者:滕平;许强;柴光兰;孙风艳;连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肾移植取肾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取肾手术入路在近20年有了很大的进展.初始时是采取开放式活体取肾作为肾移植的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腹腔镜下取肾替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活体取肾.而今,经自然腔道内镜下手术的提出又使得经自然腔道取肾逐渐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成为外科医师的新宠,其中经阴道供肾切取术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然而,由于各种手术设备及操作技术尚未完善等各方面原因,将经阴道供肾切取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作者:赖文文;陶文强;黄文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分娩方式与产后催乳素及泌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催乳素(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阴道分娩组(140例)和剖宫产组(127例)产妇产前及产后24、48 h的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48 h泌乳量及出生后72 h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①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前PRL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48h阴道分娩组PRL浓度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②阴道分娩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24、48 h阴道分娩组乳汁充足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③新生儿体质量72 h下降≤9%的例数,阴道分娩组多于剖宫产组;体质量72 h下降≥10%的例数,剖宫产组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 阴道分娩产妇PRL浓度高、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新生儿体质量丢失少,优于剖宫产.

    作者:张秀萍;梁桂梅;薛筱蕾;王芳;阿日孜古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类起源于骨髓中支持结构的细胞,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细胞移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体外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案主要有化学试剂单独诱导、生长因子单独诱导及化学试剂和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其中两种诱导剂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好.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MSCs的鉴定、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模式和分子调控机制等.

    作者:王倩;于娜;黄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组织中极少数具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44、CD24、B38.1和ESA等表型标志物和标记滞留细胞、侧亚群细胞、细胞内乙醛脱氢酶1等功能性标志物可为乳腺癌干细胞提供重要的分离和纯化依据,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对于研究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调控机制以及靶向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桑晶;韩玉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心肌应变中的应用

    应变和应变率是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新指标,具有不易受周围心肌的牵拉和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的优点.超声心动图技术是分析心肌应变和应变率重要的无创技术.各种超声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原理互不相同,综合运用这些超声技术可以在各个方向对各部位的心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的定量分析.

    作者:严诗;郭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IF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日趋重要,将为更加快速、高质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作者:张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解耦联蛋白2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解耦联蛋白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脏、肝、肾、胰等多种组织中.解耦联蛋白2参与能量代谢、凋亡、活性氧的生成等过程,并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对解耦联蛋白2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邵雪;高继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TNF-α、IL-6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检测以及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浓度变化的意义以及TNF-α、 IL-6与UA的相互关系.方法 90例肥胖患者根据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肥胖合并T2DM组、单纯肥胖组各30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UA.结果 肥胖各组TNF-α、IL-6、U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IL-6、UA水平在单纯肥胖组、肥胖合并T2DM组、MS合并T2DM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MS的程度相关,其与胰岛素抵抗并存,可引起UA浓度的升高.

    作者:丁俊蓉;许华强;赵晓燕;郭建华;周益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管超声在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自体动静脉造瘘是首选通路,但因手术血管选择不当,造瘘失败比较常见.对造瘘血管进行术前评价,以选择合适血管尤为重要.血管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的术前评价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已成为术前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术前血管超声应用规范、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总结血管超声在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海港;祝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50例和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圣通平、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其中肝阳上亢型治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90 d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及血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提高疗效.

    作者:李娟;张东霞;曹莉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提取分离及抗肝炎作用

    五味子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富含木脂素类成分,且该类成分具有降酶保肝、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多种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发潜力.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其抗肝炎作用的研究为五味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正文;雷婷;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26例未婚早孕药物流产分析

    目的 分析未婚早孕药物流产者的年龄分布、心理、并发症,探索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分析2007 年1月至2008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126例未婚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资料,根据药物流产记录,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小年龄15岁,91.2%的父母不知情.药物流产后并发症占15.87%.结论 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早期生殖健康教育,以利于青少年女性身心健康.

    作者:李晓宏;刘海丽;李晓齐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内皮素受体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内皮素受体(ETR)是一种特异性受体,内皮素(ET)通过与其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但在不同疾病和机体的不同状态下其表达存在变化,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肺疾患及胚胎发育过程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ETR的研究在受体水平开拓了内皮素相关性疾病的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黄丽萍;陈玉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