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桑晶;韩玉贞

关键词:乳腺, 肿瘤干细胞, 标志物
摘要: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组织中极少数具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44、CD24、B38.1和ESA等表型标志物和标记滞留细胞、侧亚群细胞、细胞内乙醛脱氢酶1等功能性标志物可为乳腺癌干细胞提供重要的分离和纯化依据,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对于研究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调控机制以及靶向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国际研究进展

    近10年来许多国际组织针对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并形成重大公共卫生策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基于过去的研究制订并即将颁布<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指南>.从事食品安全工作,包括食品生产和(或)制造、销售、抗生素使用的组织和工作者,执行食品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时可参考这些研究结果及策略.

    作者:焦红;李荀;陈晓清;任美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心肌应变中的应用

    应变和应变率是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新指标,具有不易受周围心肌的牵拉和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的优点.超声心动图技术是分析心肌应变和应变率重要的无创技术.各种超声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原理互不相同,综合运用这些超声技术可以在各个方向对各部位的心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的定量分析.

    作者:严诗;郭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管超声在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自体动静脉造瘘是首选通路,但因手术血管选择不当,造瘘失败比较常见.对造瘘血管进行术前评价,以选择合适血管尤为重要.血管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的术前评价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已成为术前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术前血管超声应用规范、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总结血管超声在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海港;祝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神经肽Y在肾小球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肽Y(NPY)是一种在肾血管和肾小管周围分布较多的神经肽,可直接收缩血管,也可增强交感神经递质的缩血管作用和抑制舒血管物质的舒张效应,间接发挥收缩作用;近年发现,肾脏交感神经自身也可通过NPY的Y1、Y2受体来增强肾血管对生理水平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作用.NPY受体目前已发现6种,其中Y1、 Y2和 Y5受体均可参与调节肾功能,分别产生调节水、电解质的排泄、利尿及收缩血管等作用,影响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作者:陈乃清;郑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因其患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有关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新文献,就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免疫机制、角膜缘干细胞移行机制、细胞凋亡与增生异常机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麦月华;杨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26例未婚早孕药物流产分析

    目的 分析未婚早孕药物流产者的年龄分布、心理、并发症,探索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分析2007 年1月至2008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门诊126例未婚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资料,根据药物流产记录,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小年龄15岁,91.2%的父母不知情.药物流产后并发症占15.87%.结论 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早期生殖健康教育,以利于青少年女性身心健康.

    作者:李晓宏;刘海丽;李晓齐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43例救治体会

    目的 回顾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将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按存活与否进行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存活率18.60%,存活组平均服药量和平均就诊时间远低于死亡组,存活组无多脏器衰竭病例,死亡组有单纯呼吸衰竭17例、多脏器衰竭18例.结论 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生存与否主要取决于服药量和服药就诊时间差,中毒后应尽早洗胃,应用吸附剂,同时提倡药物综合治疗和血液灌流加透析.

    作者:赵晋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成年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发生,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位于海马门区与颗粒细胞层间的下颗粒带,其终生保持着增殖分化的能力.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受到生活环境、生长因子、应激及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的新的神经元可能与学习、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周艳玲;马燕;刘能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甜菜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甜菜碱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天然维生素物质,有许多优良的药理作用.甜菜碱具有渗透调节作用,保护细胞抵抗外界高渗等的影响;甜菜碱是一种比蛋氨酸或胆碱更为有效的甲基供体,参与蛋氨酸循环及卵磷脂合成,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中安全而有效,同时对多种肝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还有抑瘤抗癌、降压镇静、解热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黄红娜;张丹参;郑晓霞;张力;薛贵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分娩方式与产后催乳素及泌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催乳素(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阴道分娩组(140例)和剖宫产组(127例)产妇产前及产后24、48 h的PRL浓度,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48 h泌乳量及出生后72 h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①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前PRL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48h阴道分娩组PRL浓度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②阴道分娩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24、48 h阴道分娩组乳汁充足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③新生儿体质量72 h下降≤9%的例数,阴道分娩组多于剖宫产组;体质量72 h下降≥10%的例数,剖宫产组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 阴道分娩产妇PRL浓度高、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新生儿体质量丢失少,优于剖宫产.

    作者:张秀萍;梁桂梅;薛筱蕾;王芳;阿日孜古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白头翁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对白头翁的研究较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一些新进展.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抗毒性作用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白头翁应用于临床的理论依据,白头翁治疗一些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白头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白头翁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峰玉;陈定法;孙抒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抑癌基因PTEN及其与乳腺癌相关的研究进展

    PTEN是1997年发现的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通过PI3K/Akt途径、MAPK/ERK途径、FAK等途径发挥其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PTEN基因与乳腺癌关系密切.该文综述了PTEN及其与乳腺癌相关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鸿斌;宋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缺损37例

    目的 观察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圆形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肿物切除后圆形缺损37例.结果 37例中,36例Ⅰ期愈合,另1例出现局部渗液,经清洁换药、红外线照射、抗生素治疗后亦愈合良好.37例患者术后均随访2个月至3年,移植组织及皮肤色泽正常,切缘无明显痕迹,外形满意,鼻部肿瘤切除患者也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转动灵活,血运可靠,术后外鼻外形满意等优点,是鼻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李荣华;邓燕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母婴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导乐陪伴联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116例为笑气组,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120例为椎管组,不实行导乐陪伴也不用分娩镇痛1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椎管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笑气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作者:滕平;许强;柴光兰;孙风艳;连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机制及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进展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神经保护.各种以不同的神经保护药物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治疗能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针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不同机制及靶点已开发出多种不同来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作者:林莉;王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类起源于骨髓中支持结构的细胞,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细胞移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体外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案主要有化学试剂单独诱导、生长因子单独诱导及化学试剂和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其中两种诱导剂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好.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MSCs的鉴定、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模式和分子调控机制等.

    作者:王倩;于娜;黄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妊娠期梅毒感染与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

    妊娠合并梅毒对孕妇及胎儿有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我国严峻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对妊娠期梅毒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较多研究表明,妊娠期梅毒筛查并早期抗梅毒治疗可减少梅毒的母婴传播,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但是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的时机文献报道不多.该文对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妊娠梅毒筛查和母婴阻断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远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TNF-α、IL-6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检测以及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浓度变化的意义以及TNF-α、 IL-6与UA的相互关系.方法 90例肥胖患者根据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肥胖合并T2DM组、单纯肥胖组各30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UA.结果 肥胖各组TNF-α、IL-6、U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IL-6、UA水平在单纯肥胖组、肥胖合并T2DM组、MS合并T2DM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MS的程度相关,其与胰岛素抵抗并存,可引起UA浓度的升高.

    作者:丁俊蓉;许华强;赵晓燕;郭建华;周益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支气管镜及相关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及相关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支气镜检查的60例菌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镜下表现及病理活检、刷检涂片、支气管冲洗液涂片、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解对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60例患者中49例镜检发现异常,病理活检、刷检涂片、冲洗液涂片、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41.7%、33.3%、38.3%、66.7%和41%,联合5种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为86.7%.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菌阴肺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支气管镜下联合运用多种方法检测,可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肖海浩;汤春梅;张言斌;周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IF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日趋重要,将为更加快速、高质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作者:张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