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REB磷酸化在心肌肥厚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李丽;李家富

关键词:心肌肥厚,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磷酸化
摘要: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是位于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生理状态下,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多种刺激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参与真核生物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发挥许多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神经元再生、突触形成和学习等方面的作用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近发现,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异常也在心肌肥厚基因转录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孤立性肺结节CT成像技术的研究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SPN是一种常见的放射学征象,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共同表现,临床上没有特殊的症状,常常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目前,CT以其较高的密度和时间分辨力成为SPN检查的主要手段,并从20世纪偏重于形态学研究发展到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时代.现主要介绍SPN CT检查的功能成像技术以及这些成像技术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高红;徐凯;胡春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2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 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作者: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化疗药物注射治疗食管贲门术后癌性狭窄

    近年来,上消化道恶性狭窄,如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性狭窄,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贲门癌患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可采用Savary Gilliard探条扩张、球囊扩张及内镜下记忆合金支架置放术,均取得了较好的近斯疗效,但对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并无益处,再狭窄可能较大.本院在开展了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晚期胃癌术后,我们又开展了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化疗药物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癌性狭窄,并对所有治疗患者进行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近远斯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良;华军;周士军;严永祥;刘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肪因子Apelin研究进展

    Apelin是孤儿G蛋白耦联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样蛋白J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人体内有广泛的分布.新的研究表明,Apelin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它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胰岛素、体质量指数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明显相关.此外,Apelin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进食活动、神经内分泌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梅聪;宋滇平;严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紧急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众多研究显示出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有一定差异.目前对于NSTEMI是否常规行紧急介入治疗尚无定论,本文旨在观察急介入治疗对NSTEMI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翟文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分析及早期防治策略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形成而导致的双眼疾病,多见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目前大多认为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是ROP发生的根本原因,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不合理吸氧、感染、贫血、输血、遗传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可采取合理吸氧、应用抗氧化制剂、别嘌呤醇、肺表面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等综合措施.基因治疗为ROP提供新的途径.预防ROP的发生是防治ROP的佳方法.

    作者:黄献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肥胖病因在瘦素方面的研究

    肥胖症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瘦素作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与瘦素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体质量的作用.大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与多种因素有关.揭示瘦素抵抗的机制将对肥胖病因的研究有所突破.

    作者:彭惠;温天莲;赵红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钠尿肽的研究进展

    钠尿肽是一种心血管肽类激素,它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远期死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心房纤颤、慢性心力衰竭等的关系密切,心血管肽类激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现就钠尿肽的理化特性及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东升;沈彩云;董殿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乙醇性肝病

    乙醇性肝病是一有特异性病理生理改变的肝脏损伤.乙醇性肝病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和乙醇性肝硬化.乙醇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免疫机制和自由基损伤被认为起重要作用.乙醇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不适,黄疸等.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戒酒、感染和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处理、营养支持.

    作者:黄庆科;林菊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正逐渐被临床认识和应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正确认识腰椎间盘微创手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秦愿军;张战和;商宇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回生膏外敷治疗淋巴结核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治疗效果不理想,难度增加.淋巴结核就是一种难治的结核,新疆阿克地区为结核病高区,近几年来本院应用回生膏外敷加结核化疗药物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核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显著.

    作者:王学新;孙业东;周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预测胎儿体质量实用进展

    产前能否准确预测胎儿体质量,及早发现巨大儿,对选择分娩方式、避免母亲软产道损伤,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感染,减少胎儿产程中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早发现胎儿生长受限,可以减少围生儿病死率、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可早诊断、早干预减少新生儿后遗症的发生.现对对胎儿体质量估计的众多的测量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刘咏丰;钟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放射性核素显像在Graves'病临床应用及进展

    甲状腺核素显像因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利用甲状腺显像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定性、定量参数指标对Graves'病可做出准确诊断,并指导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优化的确定及对131I治疗后进行预后评估.甲状腺核素显像在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亚范;韦智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客观真实的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判断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变化,在临床应用上显示出很多的优点,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高血压治疗疗效与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皓;袁勇;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研究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分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学作用包括进食后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促进胰腺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胃的排空,促进饱食感产生等.GLP-1的受体分布十分广泛,除了胰腺组织外,还分布于脑、肺、心脏、肾脏等,其分布的广泛性也决定其作用的广泛性.近年来,人们对GLP-1的研究发现其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能会为临床上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沙伟伟;谢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MP-7/Smads /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导致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肾脏纤维化重要的转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不仅影响TGF-β1/Smads通路的信号转导,还与TGF-β1存在互逆作用,可多方面抵消TGF-β1的促肾纤维化作用.现就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佩青;刘娜;王丽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髓基质细胞参与造血调控研究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它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持机体在生理状态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骨髓基质细胞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李仙峰;任明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d:YAG激光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脉冲Nd:YAG激光照射根管,具有快速、高效消毒作用及去除玷污层、清洁根管、熔融牙本质,封闭牙本质小管等效应.根管预备后,利用Nd:YAG激光对根管照射,对感染根管实施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作者就近年来脉冲Nd:YAG激光在治疗感染根管,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的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黎石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球麻疹消除的意义与发展现状

    麻疹疫苗虽然已经使用了40余年,但麻疹仍是引起儿童死亡和其他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麻疹引起的并发症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个器官.其中,肺炎、喉炎及脑炎是造成死亡的常见原因.近年麻疹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升高,病死率虽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很高.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辅以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免疫,使麻疹发病例数大幅减少,从而阻断了麻疹病毒的传播.欧洲区也确定了消除麻疹的目标.而在全球,即使已有麻疹疫苗的今天,全球每年仍有新发病例4 300万,死亡人数100万.在发展中国家,麻疹是儿童的主要死因.

    作者:罗小铭;张晋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波电交替临床研究进展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则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逐搏交替变化,与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心肌活动不稳定的指标.在现有的检测手段及检测仪器条件下,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是一种价廉、方便且无创的检查形式的代表,但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其对于发生各种致死性心脏病危险分级的作用仍需要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现就T波电交替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

    作者:范影;黄织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