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咏丰;钟梅
甲状腺核素显像因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利用甲状腺显像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定性、定量参数指标对Graves'病可做出准确诊断,并指导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优化的确定及对131I治疗后进行预后评估.甲状腺核素显像在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亚范;韦智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SPN是一种常见的放射学征象,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共同表现,临床上没有特殊的症状,常常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目前,CT以其较高的密度和时间分辨力成为SPN检查的主要手段,并从20世纪偏重于形态学研究发展到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时代.现主要介绍SPN CT检查的功能成像技术以及这些成像技术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高红;徐凯;胡春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全身热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当全身温度都升高到约41.8~42.0℃时,通过热作用可以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并控制肿瘤细胞的广泛转移.全身热疗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可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和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就全身热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相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东;郑世营;陈锁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 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作者:刘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前,原癌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c-fos是研究多的原癌基因之一,作为即刻早期基因的c-fos原癌基因编码核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可对外界刺激特别是脑缺血损伤做出快速反应.目前脑缺血应激后c-fos的表达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生物学意义、脑缺血应激性表达的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陈杰;冯超;宋建宁;戴海涛;倪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继发炎性反应与自由基损伤.近几年来有些资料表明自由基损伤也参与脑出血后的继发损伤,而炎性反应与自由基损伤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多渠道、多环节,产生一系列级联式反应,加重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文章从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因子释放、补体激活几方面简单阐述血肿周围继发炎性反应损伤的机制.
作者:孙媛娇;王桂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颈椎关节突关节的急慢性损伤或异常,而引起以颈痛并发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由于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既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明显的X线和CT表现,临床对其诊断甚为困难,易与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
作者:王晖;李云峰;何建新;陆坚;王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客观真实的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判断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变化,在临床应用上显示出很多的优点,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高血压治疗疗效与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皓;袁勇;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公认有效的是静脉溶栓治疗,但错过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纤、抗凝及脑保护治疗同样重要,支架置入为当前研究热点.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须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重点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急性脑梗死的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明秀;陈红;邱小鹰;陈汉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脉冲Nd:YAG激光照射根管,具有快速、高效消毒作用及去除玷污层、清洁根管、熔融牙本质,封闭牙本质小管等效应.根管预备后,利用Nd:YAG激光对根管照射,对感染根管实施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作者就近年来脉冲Nd:YAG激光在治疗感染根管,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的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黎石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可综合反映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受其他因素影响较传统指标小.心功能受损时,Tei指数升高,伴随原发病的好转心功能较前恢复时Tei指数降低.文章对Tei指数的定义、测量方法、与传统指标的比较、在评价儿童常见心脏疾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及Tei指数局限性予以综述.
作者:齐悦;贡欣;徐兆峰;刘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治疗效果不理想,难度增加.淋巴结核就是一种难治的结核,新疆阿克地区为结核病高区,近几年来本院应用回生膏外敷加结核化疗药物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核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显著.
作者:王学新;孙业东;周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肺癌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部分由于肿瘤转移.肿瘤微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也是分子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肺癌微转移的研究范围包括淋巴结微转移、骨髓微转移、外周血微转移及胸膜腔微转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准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方案的确定、化疗效果的及时评估和预后预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小丽;陈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胆固醇肉芽肿是机体对破裂的红细胞以及某些组织成分产生的胆固醇结晶的异物反应,是一种内含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组织.常见于颞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为中耳炎症引起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文章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因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几方面综述.
作者:刘静;李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药可以直接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并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影响癌细胞的转移,还能调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肺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作者:陈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将整合素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亚基的克隆抗体,整合素抑制剂,靶向节调整合素基因表达,整合素介导的溶细胞作用以及肿瘤细胞的整合素疫苗等方法通过调节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彩艳;文飞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围手术期肺损伤和如何进行肺功能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虽然麻醉、机械通气、手术类型、吸烟等多种因素可诱发肺损伤,但肺损伤的转归各不相同,与手术期间的肺功能保护密切相关.炎症和凋亡是围手术期肺损伤的主要机制,核因子κB的激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提倡联合用药、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镇痛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文章就近年来在围手术期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促发因素、早期评估指标及肺功能保护措施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翠容;曹殿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有效和特异的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VEGF表达对于机体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与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就VEGF及其受体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抗转移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杨朝晖;李学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红素加氧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因氧化应激而表达.血红素加氧酶适度表达能发挥抗氧化、扩管、抗炎、抗凋亡等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相反血红素加氧酶过度表达则可能导致靶器官的损伤.仅就血红素加氧酶的组成、分布、基因结构与调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以探讨血红素加氧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谢杉杉;赵伟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失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同样应遵循这个规律.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基因与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分期分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仅就与精原细胞瘤相关的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巍;李晶晶;李国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