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香;孙毅宏;苗英
北京友谊医院在1999~2002年全科医学培训工作中,共有4批学员结业,其中骨干班、规范班各2批,共计87人,同时为北京市全科医生师资队伍进行物理诊断、心电图、影像学读片培训.
作者:袁素娴;张立珍;刘凤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73岁,因喘憋加重1周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常使用氨茶碱类平喘药及平喘气雾剂,无药物过敏史,无癫痫及抽搐史.脉搏76次/min,血压165/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两肺可闻哮鸣音及干音.诊断:喘息型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给予左旋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60 min输完.其后给予氨茶碱0.25 g及地塞米松5 mg继续静脉滴注.
作者:雷京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关节病的中医外治法分为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两大类型.药物疗法可分为浸浴法、药熨法、膏贴法、涂擦法.非药物疗法有针刺法、灸法、推拿按摩法、拔罐法、磁电疗法、坎离砂热疗法等.
作者:钟孟良;汪智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例1 女,18个月,因尿少、浮肿5 d于1998年9月14日入院.患儿于8 d前不洁饮食后出现发热、呕吐及水样便,体温高40℃,予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5 d前出现尿少、浮肿,小便每日一次,约50 ml,浓茶样,遂转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28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5/52.5 mm Hg(1 mm Hg=0.133 kPa),烦躁,面色苍白,全身浮肿,咽红,颈部有抵抗感,双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肝右肋下1.5 cm,质软,边缘锐.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 1.4×1012/L, 血红蛋白36 g/L,白细胞 8.3×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41, 淋巴细胞0.58,血小板10.4×109/L,血涂片见红细胞碎片;血生化尿素氮 38.3 mmol/L,肌酐546 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5 mmol/L;尿蛋白(+),隐血(++),粗颗粒管形(+);大便隐血(++).临床诊断为溶血尿毒综合征.
作者:商晓红;王凌夏;黄甫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少见的先天疾患,因症状体征不明显常被误诊.我们于1994年5月~2002年2月收治5例,报告如下.
作者:宫香宇;王春仙;赵洪涛;高丽;彭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为腰腿痛门诊常见急症之一,因治疗不当致腰背痛反复发作等后遗症在基层医院并不少见.我们于1998年5月~2001年5月对32例住院患者采用腰椎牵引、手法治疗及理疗等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此症,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夏增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面积为23.8 km2,人口总数43.7万人.人均期望寿命男77.5岁,女81.2岁.主要死亡原因前3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作者:黄金虎;董燕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sis,OA)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常规X线摄影、关节造影、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和放射核素骨扫描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检查方法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王德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8年3月~2001年5月间我们观察了7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红细胞、血浆、尿钙代谢情况,并对其中21例使用硫酸镁,47例阶段性应用葡萄糖酸钙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中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讨论.
作者:栗占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很不利.我们分析高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不遵医嘱,未坚持治疗:有的患者自行减少药物剂量甚至停药,擅自更换药物或忘记服药,致使血压升高.
作者:冯仲贤;周晓连;郭莲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时多种复杂症状并存,极易被误诊.
作者:田爱民;张连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提高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糖尿病患者11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健康教育组(教育组)64例,在不改变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接受1个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55例,不改变降糖药物,也不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知识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教育组在接受1个月健康教育后FBG、2hPBG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从教育前的(11.5±2.8)、(13.1±3.3)mmol/L下降到(7.6±1.6)、(8.5±2.2)mmol/L,P值均<0.05,糖尿病知识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分别从教育前的21.7±3.0和93.1±16.1提高到77.6±5.8和103.8±15.1,P值均<0.05.对照组在观察期间FBG、2hPBG、糖尿病知识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作者:姚斌;李建娟;廖志红;胡国亮;翁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一、通过<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推广和实施,期望解决哪些问题?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心血管病,在城市约占居民全部死亡原因的40%,在农村约占居民全部死亡原因的30%,而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反映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处于极低水平,十几年来上述3率虽有改善却无明显提高,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解决高血压的防治问题,心血管病的防治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武阳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 60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 6个月入院.于 6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高 40℃,咳嗽、咳白色黏痰,伴胸闷、乏力,无咯血、盗汗、胸痛、气急.原就诊医院胸片及肺CT示右下肺炎,给予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等治疗,反复发作.查体:体温 37.8℃,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右肩胛下角线第八肋以下可闻及湿另7 mm/h,痰浓缩未发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痰培养阴性,心电图、肝脏 B超正常.胸片示:右肺下野片状模糊阴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肺门不大,侧位前肋角变钝.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1世纪卫生服务的发展必须适应我国进入WTO后国际化发展的要求,适应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应该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着的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21世纪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健康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卫生服务应该以人为中心,医疗服务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中的、个体化的人才是卫生服务的直接对象.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所需要的卫生服务是一种整体性的服务,要提供这种服务必须先树立整体医学观,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不注重卫生服务的整体性,就无法使有限的卫生资源产生大的效益,就无法使卫生服务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使整个卫生服务系统处于混乱状态或无序竞争状态.下面简要介绍了卫生服务整体观的基本涵义.
作者:吴春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70岁,退休干部,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以咳、痰、喘伴双下肢浮肿4 d入院.查体:体温36.60C,心率10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5/75 mmHg(15/10 kPa),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肺气肿征,双肺散在干湿性音,剑突下心尖博动,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于锁中线肋缘下2.0 cm,边缘光滑锐利,有触痛,双下肢浮肿(++).化验室血常规:白细胞9.6×109/L(淋巴细胞6.5%,中性粒细胞83.5%,嗜酸性粒细胞10%),血钾4.11 mmol/L,血钠138 mmol/L,血氯98 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25.7 mmol/L,血pH值7.36.
作者:包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我们发现在甲状腺功能检验中,以游离T4增高为主的病例尤其多见.回顾我院2001年4月~2002年8月1 195例甲状腺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少青;黎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近年研究表明,适时应用一些干预手段可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提出了糖尿病肾病防治的临床建议.临床建议分为A、B、C级,分级标准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除ABC三级建议外还有专家共识(E),后者是指还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时的专家建议,或循证医学证据意见不一时的专家推崇意见.A级证据为明确性证据,源于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B级证据为支持性证据,源于良好设计的队列研究;C级证据也为支持性证据,但源于对照不良或非对照临床研究.A级证据的建议通常能获得大预期效果;低级别(B、C和E级)的证据也很重要,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得到A级证据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如一些少见病).不过,应用这些证据的建议(特别是C和E级)有时可能难获预期效果.2003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肾脏,人们应高度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以下摘录了2003年ADA对糖尿病肾病诊治临床建议[1] 的主要内容,供社区医生参考.
作者:杨金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院前急救时经常遇到的危重症.AMI发生后1 h是室颤发生率高的时期, 42%~75%的死亡患者死在院外发病现场,故院前急救十分重要.除了患者的临床表现,院前发病现场诊断AMI的决定性手段是早期心电图检查,掌握AMI的心电图特征是全科医生和专业院前急救工作者的基本技能.
作者:冯庚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