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对比研究

张小兵

关键词: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疗效, 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及术后1年,较术前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增加(P<0.05),跟骨高度增加(P<0.05),跟骨宽度减小(P<0.05),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变化更明显(P<0.05).与术后1周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术后1年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减小(P<0.05),跟骨宽度增加(P<0.05);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后优良率显著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P<0.05),但并其发症发生率(13.04%,6/46)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组(0,0/46)(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恢复跟骨骨折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临床疗效佳,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后可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更佳术式选择.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妇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方法 根据妇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 通过对妇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有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只有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才能协调护患关系,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树立起良好的护理品牌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官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舍曲林治疗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舍曲林片50 mg/次,1次/d;对照组(37例)予以盐酸氯丙咪嗪片,初始剂量为25 mg/次,2次/d,1周内根据病情增量,大剂量为150 mg/d,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63.1%,对照组为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TESS评分为(1.8±0.5)分,对照组为(4.0±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舍曲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抑郁疗效好,且能克服氯丙咪嗪不良反应多、剂量大、耐受性差等缺点.

    作者:刘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黑大蒜和鲜大蒜提取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黑大蒜提取物和鲜大蒜提取物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分别连续5 d给予小鼠腹腔注射黑大蒜提取物溶液与鲜大蒜提取物溶液.从第6天开始处死小鼠,分离培养脾细胞,生物学方法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Griess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IL-17和IL-4的水平.结果 黑大蒜提取物较鲜大蒜提取物有更强的NK细胞杀伤活性和促NO、IL-2、IFN-γ、IL-17、TNF-α分泌的刺激作用.二者对IL-4的分泌水平无影响.结论 黑大蒜提取物较鲜大蒜提取物有更强的Th1/Th17型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作用.

    作者:张鑫;陈浏丹;侯颖;王大南;王欢;吕昌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进展

    目的 综述桡骨头骨折的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桡骨头骨折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术式的选择主要依据Mason分型.Mason 1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Mason 2型患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主要包括克氏针、螺钉或钢板等;Mason 3型患者选择桡骨头切除术;Mason 4型患者选择桡骨头置换术.结论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常见的骨折.依据Mason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宁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单纯放疗与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肿瘤科住院食管癌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给予放射治疗的同时,第1天开始给予注射用奈达铂40mg静脉滴注,每周用药1次,共6次.治疗结束评价近期疗效,同时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1.25%,而观察组则达96.88%(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以及食管炎较为多见,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经相应处理均可恢复.结论 周剂量奈达铂增敏放疗食管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学军;崔林;张志胜;刘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105例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5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3例和72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3 d~4个月;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27.62%),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肝细胞型为20例(60.61%)、胆汁淤积型9例(27.27%)和混合型4例(12.12%),中青年组分别为43例(59.72%)、12例(16.67%)和17例(23.61%).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老年性肝病的认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抗微生物药为主,潜伏期较长.

    作者:王悦之;张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特点及意义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0例)、稳定期(40例)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正常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糖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未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易发生急性高血糖反应,对疾病的预后不利.

    作者:林武洲;彭德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27例临床表现和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缺血性肠病的伴随疾病、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内镜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7例中有9例误诊,误诊率为33.3%,25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手术和肠系膜血管溶栓治疗各1例,均治愈和缓解.结论 缺血性肠病以腹痛、便血、腹泻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在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血管病、房颤及糖尿病时发病率高.及时完善肠系膜血管造影及结肠镜检查,早期诊断,及时综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娟;侯学忠;关斌;王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加强医疗机构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探讨

    规范医疗设备报废和处置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探讨近几年来在医院医疗设备报废管理的标准、程序、处置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体会,使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能够准确反映出医院设备的完好率、折旧率和设备总值,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医院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

    作者:谢晓梅;汪学文;李丹霞;夏蓉;郝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调查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狭窄患者40例(研究组),行脑动脉造影血管内支架治疗,选择同期行脑动脉造影无血管异常的患者40例(对照组),全部患者脑血管造影后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对于研究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周后行第2次SCL-90测定,比较研究组干预前后、对照组以及常模组的心理状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前强迫、焦虑、抑郁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干预后,研究组各项SCL-90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模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敌对、偏执、强迫仍高于常模组(P<0.05).结论 脑动脉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状况问题,有必要在支架植入前后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王西玲;王宇;余玲;邓琪;边杰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在附子不同炮制法中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江西建昌帮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法制备附子炮制品,通过HPLC色谱法测定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结果 3种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建昌帮法:(2.13±0.26),(6.78±0.18),(11.26±0.97)μg/g;樟树帮法:(2.35±0.39),(3.23±0.88),(8.09±0.92)μg/g;中国药典法:(1.43±0.18),0,(1.68±0.23)μg/g.结论 建昌帮煨制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总含量比另外两种方法的总含量要高,这为建昌帮炮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根据.

    作者:赵永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间苯三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8月~2011年7月于我院门诊要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术前分别给予肌注间苯三酚(观察组)及山莨菪碱(对照组),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中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颈插管难易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插管难易程度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85.00%,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经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后,气郁痰阻型总有效率为90.00%,肝胃郁热型总有效率为84.62%,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中医分型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证施治,治愈率高,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燕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应用食物模型进行肥胖患者饮食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一种较好的肥胖患者饮食教育形式.方法 把符合条件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后完成研究的人数分别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都进行肥胖饮食理论教育,对照组使用资料、图片,研究组除使用资料、图片外另加食物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比较,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等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肥胖饮食理论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1或P<0.05);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人体脂肪百分比(BF,%)、体重(W)等指标研究组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TC、HDL-C、W等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TG有下降(P<0.05),研究组的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食物模型利于肥胖患者对饮食要求把握,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苏惠崧;卢桂好;张秀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凤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对我院263临床部护理人员采用集中上课及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进行护理风险培训,以问卷考试及个人考核方法进行考核,对培训前及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培训后考核合格率达到98.92%;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9例,较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39例明显减少,两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9.26%,较2009年的95.87%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培训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李玉青;李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在门诊结肠镜检查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在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1.5 mg/kg)和MM两组(咪唑安定0.05 mg/kg+哌替啶1.5 mg/kg),观察患者给药前、插镜时、睁眼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例数、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各时相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肠镜检查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VAS评分低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均可很好地完成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而丙泊酚相对来说更具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力;王玉顺;肖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100mL)中静滴,2次/d,连用14 d,同时给予降纤酶1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4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降纤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5、15天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段瑞生;张慧平;齐亚超;肖向建;刘昌林;刘慧卿;岳月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心脉隆注射液,57例)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53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LVEF、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负荷,降低血BNP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静;陈光辉;蒋博;杨晓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我院ICU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48 h的实施了医疗干预措施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观察期内对患者实施医疗干预措施的时间,统计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菌株种类的构成,对比观察医院感染组及无医院感染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17.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尿道和颅内感染多.病原菌医院感染率为76.19%,而实施医疗干预措施发生的病原菌医院感染率占65.62%(X2=9.980,P<0.01).入住ICU时间长、脱水剂应用时间长、机械通气、开放性损伤、合并多发伤、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感染组42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1.43%,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9.31%(X2=6.334,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可增加患者致残致死率;入住ICU时间、脱水剂应用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开放性创伤及合并多发伤、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感染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在综合考虑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过多的医疗干预.

    作者:李万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