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梅;汪学文;李丹霞;夏蓉;郝建华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SSR)的特点,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PD患者50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50例,均采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测定其运动神经传导、F波、感觉神经传导(SCV)和SSR.结果 正常对照组SSR全部引出,50例PD患者中,上肢5例波形缺失,下肢16例波形缺失.SSR潜伏期:正常对照组上肢(1.33±0.04)s,下肢(1.99±0.38)s,PD组上肢(1.50±0.11)s,下肢(2.16±0.17)s,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SR波幅:正常对照组上肢(3.31±2.15)mv,下肢(1.73±0.98)mv,PD组上肢(1.23±0.67)mv,下肢(0.72±0.45)mv,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50例PD患者中,SSR异常35例(70%),其中上肢异常10例,下肢异常35例,上肢SR异常的患者,其下肢SSR均有异常.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SSR异常主要表现在:波形消失16例,潜伏期延长7例,波幅下降19例.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SSR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结论 PD患者可出现SSR的异常,SSR能为PD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提供依据.
作者:冯新红;尹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疗程为8周.对两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世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1.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17,P<0.01),HAMD、HAMA量表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十预后的2、4、6、8周末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8周末时NOSIE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预防抑郁症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邱大宏;谭柏坚;叶百维;王文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规范医疗设备报废和处置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探讨近几年来在医院医疗设备报废管理的标准、程序、处置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体会,使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能够准确反映出医院设备的完好率、折旧率和设备总值,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医院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
作者:谢晓梅;汪学文;李丹霞;夏蓉;郝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绿脓杆菌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作用,同时利用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BEL-7402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MTT检测表明:绿脓杆菌制剂为10×107/mL、5×107mL、2.5×107mL时对肝癌细胞生长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肝癌细胞BEL-7402于12、24 h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40 h形态学表现为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 绿脓杆菌制剂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可能是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郭林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江西建昌帮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法制备附子炮制品,通过HPLC色谱法测定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结果 3种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建昌帮法:(2.13±0.26),(6.78±0.18),(11.26±0.97)μg/g;樟树帮法:(2.35±0.39),(3.23±0.88),(8.09±0.92)μg/g;中国药典法:(1.43±0.18),0,(1.68±0.23)μg/g.结论 建昌帮煨制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总含量比另外两种方法的总含量要高,这为建昌帮炮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根据.
作者:赵永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经常规骨科查体结合CT片、X线平片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A组),采用计算机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50~70 mm,屈曲角度±(15°~25°),旋转角度±(8°~25°)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对照组100例(B组),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结果 A组中牵引1次93例,2次7例;B组中1次77例,2次23例.两组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4.84,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翻身困难、腰部压痛、直腿抬高及加强验试验等症状体征的积分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程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这是一种计算机和中医正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在规范化操作下,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实用、容易量化控制等特点.
作者:董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MTT法检测MMC(丝裂霉素)、5-Fu(5-氟脲嘧啶)、DDP(顺铂)化疗药物对30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抑制率,探讨其与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MC大抑制率为85.5%,小抑制率为6.3%,平均抑制率为42.2%;5-Fu大抑制率为81.2%,小抑制率为4.4%,平均抑制率为35.6%;DDP大抑制率为58.7%,小抑制率为0,平均抑制率为31.2%.各药物的敏感性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 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可以判定各化疗药对肿瘤组织的敏感性,可为临床标准化化疗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对消化道肿瘤的辅助化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韩云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100mL)中静滴,2次/d,连用14 d,同时给予降纤酶1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4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降纤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5、15天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段瑞生;张慧平;齐亚超;肖向建;刘昌林;刘慧卿;岳月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TX)在动物模型体内抗肿瘤影响及抑瘤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和腹水瘤模型:分别在昆明系小鼠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腹腔接种鼠源性H22肝癌细胞,同时给予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其后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大小,小鼠存活率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抑癌基因P53及P21的蛋白表达.结果 环磷酰胺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抑瘤率为88.55%;小鼠存活天数均较模型组长,其生命延长率为57.73%;环磷酰胺町明显诱导P53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对P21没有作用;对瘤体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亦有抑制作用.结论 环磷酰胺可通过激活抑癌基因P53,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动物模型尤其为调节抗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方面的阳性药物对照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作者:迟淑萍;白冰珂;谢进;陈红鸽;杜丽;由莉越;程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的13例解剖困难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无一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手术时间50~160 min,平均用时(105.5±25.5)min;腹腔引流2~5 d后拔除,平均(3.2±1.0)d.所有患者住院3~9 d,平均(5.3±1.2)d.结论 将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用于治疗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疗效明显,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伟;邱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四种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48例良性胃病组血清CEA、CA50、CA19-9、CA125水平,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术前胃癌组的CEA、CA50、CA19-9、CA125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术后3个月胃癌组患者血清CEA、CA50、CA19-9、CA125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达87.5%,明显高于其他任一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CEA、CA50、CA19-9、CA125的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EA、CA50、CA-9-9、CA125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王慧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心脉隆注射液,57例)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53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LVEF、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负荷,降低血BNP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静;陈光辉;蒋博;杨晓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经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后,气郁痰阻型总有效率为90.00%,肝胃郁热型总有效率为84.62%,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中医分型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证施治,治愈率高,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燕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清肾浓缩丸自动化生产的制备工艺.方法 从丸剂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连贯性、生产能力、丸粒性状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水分、溶散时限和重量差异等方面考察该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结果 选择以出条片和切刀直径尺寸分别为5.3 mm和5.5 mm,在推料速度为25 r/min、切丸速度为28 r/min的条件下,以浓缩药液、10%淀粉浆和纯化水为粘合剂,与药粉混合制成含水量约为41%的软材后进行制丸(其中药粉:10%淀粉浆=2:1).结论 该制备工艺合理,生产效率高,可以取代传统手工生产方式.
作者:崔恩忠;陆崟;唐安福;王曙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治疗后止血时间长短.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止血时间为(4.32±0.18)d,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6.89±2.64)d,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锡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8月~2011年7月于我院门诊要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术前分别给予肌注间苯三酚(观察组)及山莨菪碱(对照组),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中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颈插管难易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插管难易程度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85.00%,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对我院263临床部护理人员采用集中上课及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进行护理风险培训,以问卷考试及个人考核方法进行考核,对培训前及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培训后考核合格率达到98.92%;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9例,较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39例明显减少,两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9.26%,较2009年的95.87%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培训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李玉青;李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应用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心血管中心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冠脉介入术后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其监测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病例;IABP辅助治疗时间为2~10 d,平均(4.5±3.2)d;62例(91.18%)存活出院,6例(8.82%)患者死亡,3例患者于IABP辅助治疗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而死亡,3例患者于IABP撤离后发生心脏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IABP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5.59%;IABP辅助期间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2%.结论 IABP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进行机械性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疗效较好,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监测和护理,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防治探索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服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组间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SBP、DBP均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能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基础上,降低尿微量白含量.
作者:刘伟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调节,考察两组治疗对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前后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调节可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雪梅;夏宝林;李科全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