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王金龄;闫志敏

关键词:康复新液, 微波, 创伤性口腔溃疡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90例创伤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传统方法治疗,观察7 d.从止痛效果和总体疗效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7 d后,治疗组有效率(95.6%,43/45),与对照组(77.8%,35/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89,P = 0.029);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微波配合康复新液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治疗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9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组50例,术后每4周皮下注射GnRH-a 3.75 mg,共3~6个月;孕三烯酮组49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2.5 mg,每周2次,共用3~6个月.两组中共有33例合并不孕症,其中GnRH-a组18例,孕三烯酮组15例.比较两组的术后总有效率、妊娠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GnRH-a组的术后总有效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GnRH-a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好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术后联合应用GnRH-a在提高术后缓解率和妊娠率方面优于孕三烯酮.

    作者:李琳;成莉;周敏;邢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解热药物相关的暴发性肝衰竭3例

    目的 提高对药物相关的暴发性肝衰竭(FLF)的认识,对发热的处理要谨慎用药.方法 总结3例患者服用解热药物后发生FLF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病程中出现发热后,病例1服用尼美舒利、快克胶囊和扑热息痛,病例2服芬必得,病例3服清开灵泡腾片和感冒退烧片,均在1周内出现肝衰竭,1例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1例病危抢救后放弃治疗.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中药退热制剂有诱发肝衰竭的危险,不宜盲目用来退热.

    作者:苏瑾文;孟丽娜;陈玲;张玉想;解放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生脉饮对TNF-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脉饮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生脉饮载药血清与TNF-α处理体外培养的CFs,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MMP1和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处理组羟脯氨酸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与TNF-α组比较,生脉饮口服液血清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组MMP1和TIMP1 mRNA表达上调;生脉饮载药血清组MMP1较TNF-α组显著升高,而TIPM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生脉饮对TNF-α诱导的CFs 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下调MMP1和上调TIPM1 mR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敬春;徐波;张春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皱皮木瓜中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皱皮木瓜中主要有效成分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 (4.6 mm×250.0 mm,5 μm),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原儿茶酸在16.66~533.00 μg(r = 0.999 9),绿原酸在23.91~765.00 μg(r = 0.999 5),线性关系良好;两个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1%(RSD = 0.90%,n = 6)及99.06%(RSD = 0.52%,n = 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全面控制皱皮木瓜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李霞;杨颖博;李君丽;陈程;陈万生;孙连娜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参肽茶多酚粉剂配方优化研究

    目的 确定参肽茶多酚粉剂辅料的佳配方用量.方法 以麦芽糊精、木糖醇、三氯蔗糖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综合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每1 000袋参肽茶多酚粉剂配方中添加麦芽糊精1 300 g、木糖醇340 g、三氯蔗糖10 g时,综合感官评分高.结论 该法配方合理,适于放大生产.

    作者:张树丹;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医疗纠纷中的患方传播因素与危机管理

    医疗纠纷发生和持续过程中,都有患方当事者和围观群众,他们对其他人进行传播的方式和时间是对医院形象损害的主要体现.本文通过调查分析233例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对医院的评价及其传播行为,研究医疗纠纷中患方传播因素对医院外在和内在形象的负面影响,并就这些影响和涉及到的医院危机管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吴卫青;江一峰;许翔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分为高胆固醇组(73例)、高三酰甘油组(28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79例)、混合血脂异常组(35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结果 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混合血脂异常例数分别为73(33.95%)、28(13.02%)、79(36.74%)、35(16.28%);四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6.30%(63/73)、89.29%(25/28)、82.28%(65/79)、71.43%(25/53);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双侧颈动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血脂异常类型密切相关,胆固醇增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石蕾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也是有关骨骼的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其特征性表现为骨量减少及骨质的微观结构发生退化,常见并发症为各种脆性骨折.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尤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发病机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刘印;田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27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27例,其中原发性小肝癌(sHCC)9例,转移性小肝癌(sMHC)18例,共40枚病灶.随访分析术后肿瘤局部消融效果、术后并发症、围术期肝功能变化、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完全消融率达95.0%(38/40)、90.0%(36/40);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88.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肝功能主要指标14 d内基本恢复.结论 对于sHCC和sMHC,射频消融可以取得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

    作者:陈宝定;魏金文;薛玉;谢荣;吴新财;邓宏伟;陈德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脓毒症凝血异常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及其平衡对凝血异常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7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2、4、8、12 h)分4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F和TFPI浓度.结果 盲肠结扎穿孔后,造模12 h组PT、TT、APTT和DD显著升高,Fbg和PLT计数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2 h组TF与TFPI均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TF浓度随时间呈进行性升高,而TFPI未见进一步升高.结论 脓毒症时,血小板减少及TF、TFPI表达增加的失衡可能是诱发凝血异常进而参与MODS发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郑少玲;郭振辉;孙杰;姜巧;陈蕊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活体肾移植供体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探讨亲属供肾切取术围术期合理的液体管理方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施行亲属供肾切取术的124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49例)为早期术后补液方案组(2008年1月以前),B组(75例)为改良术后补液组(2008年1月以后).两组术前晚均补液1 000~2000 mL,补充术中生理需要量和液体丢失量.A组术后按患者体重给予补液1 500~2 500 mL,按5%葡萄糖注射及乳酸钠林格液1∶1给予,如出量过大,则适当增加液体.B组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用输液泵控制每小时液体入量,每小时入量按上一小时尿量进行加减.尿量为100~150 mL时,入量为尿量+50 mL;尿量为151~200 mL时,入量等于尿量;尿量为>200 mL时,入量为尿量-50 mL;尿量为<100 mL时,入量为100 mL/h;持续2 h尿量<50 mL,给予速尿5 mg,静脉推注.结果 124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1周肾功能、电解质、血压、尿量均正常.术后两组分别有6例和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20 mm Hg),OR值为10.09,95%CI为1.18~86.6;术后3 d,两组分别有12例和8例肾功能暂时未恢复正常,表现为短期肾功能延迟恢复,OR值为2.72,95%CI为1.02~7.24.结论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能获得更稳定的术后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并能够明显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作者:刘铁石;李笑弓;张古田;甘卫东;赵晓智;刘光香;郭宏骞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溶媒对四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 考察溶媒生理盐水和柠檬酸缓冲液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比较溶媒生理盐水和pH值为4.4的柠檬酸缓冲液对四氧嘧啶不同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及两次腹腔注射在成模率、死亡率及成模后空腹血糖值的影响.结果 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媒,低剂量四氧嘧啶给药成模优于同剂量以生理盐水为溶媒四氧嘧啶,但当四氧嘧啶一次性给药剂量高至200 mg/kg,以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媒成模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结论 以pH 4.4柠檬酸缓冲液溶液为溶媒1%四氧嘧啶100、80 mg/kg两次腹腔注射成模率高.

    作者:郭莉;王桂华;杨丽娟;马中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乌头碱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目的 制备乌头碱温敏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以温度敏感型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为载体材料制备乌头碱温敏凝胶制剂,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乌头碱温敏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恒温摇床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5.80)为释放介质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 乌头碱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6.1℃.96 h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9.45%.结论 本实验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乌头碱温敏凝胶缓释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顾玲玲;李俊丽;刘小平;王蒙;张增伟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微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应用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潜在危险的预见性.方法 采用MR扫描仪,对182例临床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头颅平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于脑微出血灶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中24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CMBs病灶172个;T1WI、T2WI、T2FLAIR以及DWI序列检出CMBs病灶的数目分别为16(9.3%)、30(17.4%)、35(20.3%)、18个(10.5%),各序列中CMBs病灶检出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WI序列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0%微出血病灶分布于脑干,4.7%分布于小脑,27.3%分布于丘脑,37.8%分布于基底节区,23.3%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为目前检出CMBs的佳序列,对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怡;陈丽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2011年我院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旨在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的门诊普通成人西药处方(不包括毒、麻及精神类处方)1 200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点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273张,不合理率为22.75%,其中包含书写不规范处方167张及用药不适宜处方106张.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工作,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

    作者:薛昀;赵熙婷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分型、LEEP环状电切术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治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分型、LEEP环状电切术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治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1~12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就诊的4 613例患者行妇检、宫颈液基细胞学刷片检查,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336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125例行HPV分型检测.其中宫颈重度糜烂者及反复物理治疗无效的慢性宫颈炎、CINⅡ及部分CINⅠ以及早期宫颈癌诊断性锥切,采用LEEP环状电切术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组织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宫颈液基刷片细胞学检查建议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HPV分型检查,HPV分型检查阳性125例与LEEP环状电切术术后切除物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8.6%,手术中无一例大出血,术后宫颈创面脱痂大出血5例,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 电子阴道镜、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分型及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LEEP环状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手术风险性小,操作简单,出血少,成功率高,LEEP环状电切术在宫颈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谷新;邓雷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心律失常诱发的心肌病

    快速心室率、心律不规则以及非同步已被认为是心律失常诱导心肌病的主要病因,但患者通常进展到症状明显时才就诊,此时致病性心律失常可能已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导致心肌重构、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某些病例出现心律失常并在检查时一定出现的,必须治疗后才能对诊断进行回顾性证实.由于不同研究差异较大,严格的诊断标准难以确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治疗以及再同步治疗.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部分或完全恢复,并需严格随访监查复发且仍需要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优化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

    作者:梁峰;胡大一;沈珠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90例创伤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传统方法治疗,观察7 d.从止痛效果和总体疗效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7 d后,治疗组有效率(95.6%,43/45),与对照组(77.8%,35/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89,P = 0.029);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微波配合康复新液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金龄;闫志敏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 = 74)和对照组(n = 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作者:徐晓峰;吴敏魁;徐展;许秀娟;吴升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检测293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组各60例,35~40岁组为113例)妊娠晚期孕妇和200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35~40岁组,各50例)的健康非孕女性体检者(健康非孕组)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 孕妇各年龄组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健康非孕妇女(P < 0.051);高龄孕妇的D-二聚体高于适龄孕妇组(P < 0.01);高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P < 0.05).结论 D-二聚体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孕妇的纤溶活性;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对预防孕妇尤其是高龄孕妇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恒;陈秋莉;黄铭燕;吴莉莉;庄庐云;陈清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