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章华;赵娇
本文采用Visual Studio 2005、Photoshop、SQL Server 2005等软件设计在线股骨头坏死随访图像处理系统,实现对股骨头坏死影像资料的实时处理和远程随访,为股骨头坏死远程随访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作者:张华;庞智晖;周广全;何伟;陈鹏;陈镇秋;魏秋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感染防治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80例,其中,83例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组),97例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未用抗生素组).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9例,未用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3例.观察抗生素组及未用抗生素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6.5%)与未用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ICU天数及30 d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1.6%,未用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丽霞;杨铁城;李建国;于东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异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电图(EEG)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RI异常 VE 患儿的MRI、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4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VE颅脑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弥漫或局限点状或斑点状、片状的长T1、长T2信号.多部位损伤52例,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各叶、基底节、脑干、脑血管等,恢复期表现为脑软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等.EEG异常6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高幅慢波θ波、δ波活动,部分表现波幅降低、棘波、尖波、背景节律异常,随着病情好转,慢波消失,背景节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恢复快,EEG早于影像学恢复.MRI异常显示脑损伤重,恢复时间长,易致后遗症.结论:颅脑MRI、EEG是VE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吕祖芳;张立明;韩春芳;周清霞;于海英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后48 h B型尿钠肽(PRO-BNP)水平的影响及其预测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规范化PCI术,对术后48 h的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术后3、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评价其与PRO-BNP水平的关联性.结果:术后48 h,PRO-BNP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RO-BNP浓度<800 pg/ml的患者比例及PRO-BNP水平显著优于PRO-BNP浓度>800 pg/ml患者的相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PRO-BNP<800 pg/ml与PRO-BNP>800 pg/ml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于ACS的治疗效果确切、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PRO-BNP水平,PRO-BNP水平对于术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对于远期的预测价值不明显.
作者:黄树斌;汤华;傅广;石胜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比较紫杉醇(PTX)联合奈达铂(NDP)与奈达铂(NDP)联合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共4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PTX+NDP组、NDP+5-FU组.PTX+NDP组21例,给予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NDP+5-FU组21例,给予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每3周重复1次,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有效率为66.67%,1年生存率为42.86%.而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有效率为38.10%,1年生存率为33.33%,两组的疗效及生存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同的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其中,紫杉组有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中晚期管鳞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疗效高于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
作者:谭章华;赵娇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借助蛋白质指纹技术及MATLAB软件探索预测替吉奥联合榄香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耐药的可能性.方法:选择7例术后采用替吉奥联合榄香烯治疗有确切疗效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于用药前检测患者血清样本的蛋白质谱,动态观察该药应用后2周至半年内的疗效,根据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分为用药稳定组(SD)(4例)和无效组(PD)(3例),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得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纹.用MATLAB软件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得出每个差异指纹的拟合曲线及曲线方程.结果:稳定组与无效组相比有6个蛋白质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质质荷比(M/Z)分别为 4467、7959、9277、9555、15903、15064,其中,与稳定组相比,无效组上调的峰M/Z为9277、9555,下调的峰M/Z为4467、7959、15903、15064.用MATLAB软件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得出每个差异指纹的曲线和曲线方程均呈线性函数关系.结论:替吉奥联合榄香烯治疗晚期消化道癌前检测SELDI指纹M/Z为4467、7959、9277、9555、15903、15064的蛋白质组指纹可以预测替吉奥联合榄香烯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的敏感性.
作者:吉利娜;黄金;陈妍;裴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索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我院确诊的肺血栓栓塞28例的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和疗效.确诊方法以心脏、下肢静脉彩超和肺部CT造影(CTPA)为主要依据.结果:确诊肺栓塞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8岁,有相关基础疾病者26例,占92.9%.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治疗11例,尿激酶(UK)溶栓治疗17例.抗凝治疗患者10 d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溶栓治疗患者48 h内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但终4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复杂,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有效,应当重视发病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丹;赫兰学;王雁先;杜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 150 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 (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 (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 (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彦;张宇飞;张明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氯霉素及其分解产物氯霉素二醇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柱(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40.0∶60.0∶0.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2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氯霉素与氯霉素二醇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8%、100.36%,RSD值分别为0.40%、0.42%;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96~109.60 μg/ml(r=0.999 9),氯霉素二醇物的线性范围为1.95~39.00 μg/ml(r=0.999 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建议作为医院制剂含量测定的检验方法.
作者:倪晓霞;郑绍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建立益母草颗粒(无蔗糖型)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Ultimate Column XB-NH2(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2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盐酸水苏碱在0.964~19.2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盐酸水苏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RSD为1.23%(n=6).结论:本方法可靠性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益母草颗粒(无蔗糖型)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政海;苏作林;廖展苇;阮碧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我院内科病区退药情况,找出退药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内科病区退药条目数量、品种及退药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科退药患者近一半是老年人,退药涉及11类252个品种,总退药条目数为1 611个.其中循环系统用药的退药品种数及退药条目数均居首位,其次为抗微生物药.退药原因主要是医生变更医嘱和患者出院.结论:采取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强化宣传和培训工作、畅通工作流程、完善并落实退药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新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研究组SANS总分平均为(67.95±8.36)分,SSPI总分平均为(12.30±3.38)分,GQOLI-74总分平均为(40.96±5.79)分;对照组SANS总分平均为(68.37±8.52)分,SSPI总分平均为(13.21±4.30)分,GQOLI-74总分平均为(42.44±7.19)分.治疗后研究组SANS总分平均为(48.28±5.70)分,SSPI总分平均为(7.10±5.20)分,GQOLI-74总分平均为(48.66±5.93)分;对照组SANS总分平均为(69.56±8.60)分,SSPI总分平均为(13.68±4.73)分,GQOLI-74总分平均为(42.86±7.61)分.治疗后研究组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桂华;曾丽苹;赵祖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为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不同个体的子宫内膜中是否存在层粘连蛋白(LN)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的差异进行探讨,同时探讨这种差异可能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留取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来源于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76例盆腔EMs、非盆腔EMs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三组,即盆腔EMs组、非盆腔EMs组、子宫腺肌症组.内膜病理诊断以子宫切除或诊刮送病检的病理结果为准.结果:对子宫内膜匀浆液中LN水平进行两两比较,经Q检验结果显示,盆腔EMs组与非盆腔EMs组、子宫腺肌症组与非盆腔EMs组、盆腔EMs组与子宫腺肌症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盆腔EMs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及盆腔EMs的在位内膜中LN水平存在差异且依次减低,在Ⅲ~Ⅳ期EMs中LN水平低.
作者:李彦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电针者,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梁剑凌;李少棉;贝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本文概述了我国研究生,尤其是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进一步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导师队伍、培养过程、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并探讨了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新亚;柯瑜;宣江雷;赵宏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鞘内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290例单独行冠脉造影或造影同时需行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对照组150例.实验组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应用LMWH,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的普通肝素.观察入选后30 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中风)及次要终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介入手术经鞘管弹丸式推注低分子肝素,入选后30 d内两组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0.67%,实验组无终点事件发生,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穿刺部位的假性动脉瘤6例(4.00%),皮下血肿13例(8.67%);实验组分别为2例(1.43%)和4例(2.8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冠脉造影和PCI术中应用安全,且明显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魏友平;高招波;范剑峰;郑春华;万明勇;张春花;熊旭华;涂群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低感染风险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544例,回顾性分析低感染风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生素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三组,A组190例,术前30 min一次给药,术后不再使用;B组180例,术前30 min开始给药,术后继续使用2 d;C组174例,手术结束后开始给药,共5 d.抗生素应用头孢唑林钠或林可霉素,均为静脉给药.比较三组产妇术后感染、术后病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544例产妇术后感染、术后病率分别为0.92%(5/544)和3.68%(20/544),三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A组为(41.9±11.6)h、1.05%(2/190)、(4.8±1.1)d;B组为(41.1±16.5)h、1.11%(2/180)、(4.7±0.9)d;C组为(70.1±19.9)h、9.20%(16/174)、(5.9±1.1)d](均P<0.01).但A、B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感染风险产妇剖宫产术前30 min静脉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术后病率的发生,术后无需重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作者:爨米荣;侯彩云;柳栾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在中国的元、明时期,十四经理论经滑寿和张介宾的阐述而固定成形,构建起中国经络经穴学说的理论体系,并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和张介宾的<类经图翼>传入日本之后,赞赏推崇者有之,贬低批判者亦有之.无论是推崇还是批判,都客观推动了中国经络经穴理论在日本的传播普及,并使日本的经络经穴学说开始具有了本国的特色.本文围绕<十四经发挥>和<类经图翼>两书对日本的影响,通过分析日本部分重要针灸医籍的内容特色,论述了经络经穴学说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肖永芝;刘玉玮;张丽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风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进行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调查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汤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调查本市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湘雅萍矿合作医院、萍乡市人民医院及萍乡市妇幼保健院三家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3 756例患儿采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Ab滴度.结果: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检测患儿3 756例,其中,阳性1 266例,阳性率为33.71%.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季多发,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0.67%和38.60%,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0年间萍乡市区MP发病率除个别月份偏高外,基本稳定.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2008~2010年萍乡市区MP发病率基本稳定,但临床上应加强对MP感染的监控,特别是对婴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邹机朝;熊升华;程均;华锋;黄婷;陈桃秀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