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急诊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

席惠君;周潘宇;王立芬;闫红丽;许开云;张俊英;赵继军

关键词:急诊, 急性创伤, 疼痛, 疼痛管理, 疼痛教育, 护理
摘要:目的:确定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本研究的60名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采用<疼痛管理知识调查表>评估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现状;构建创伤性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方案,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不参与.2周后再次对两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其在急诊接诊伤情及严重程度相似的患者,评估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并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疼痛规范化管理培训,研究组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士所分管患者清创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可促进急诊护士对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改变护理态度,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给予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目的:比较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经鼻给药.Ⅰ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Ⅱ组给予布托啡诺2 mg,Ⅲ组给予布托啡诺3 mg.以5 mg/s速度给予患者1/4总剂量的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时采用4点法对疼痛评分,0=无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严重疼痛.结果:Ⅰ组有70%患者诉疼痛;Ⅱ组和Ⅲ组分别为53.3%和26.7%.Ⅲ组跟Ⅰ组比较,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15 min经鼻给予布托啡诺3 mg能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作者:王云珍;王保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8.9±3.6)次/min、(78.3±9.5)次/min、(98.4±10.5)mm Hg、(96.9±3.1)%,效果优于对照组的(21.3±3.2)次/min、(86.5±10.7)次/min、(75.9±8.7)mm Hg、(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6.9%(7/26),治疗组死亡率为11.5%(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波;唐颖;李佳;夏彩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中乙醇残留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用来测定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中乙醇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自动进样气相色谱在DB-624(6%腈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30 m×0.53 μm×3.0 μm)毛细管柱中进行测定,以正丙醇为内标物,氮气为载气,柱温:恒温80℃,保持10 min;流速:3.0 ml/min;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20℃;顶空瓶平衡温度:80℃,保持30 min.结果:乙醇、正丙醇分离度良好,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19 μ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0.57 μg.乙醇含量在5.49~109.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2X+0.003,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63%,RSD=3.3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中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贵晓霞;钱佳旦;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模型,探讨丹参酮的抗心室重构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高血压的心肌肥厚模型,4周后将手术大鼠分为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d)],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d)]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d)],每组各8只,另有8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T1受体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T1受体和CaN的蛋白表达,通过Fura-2双波长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A组和E组比较,B、C、D组的血压值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LVMI、MFD值均高于A组,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AT1受体蛋白和mRNA水平在B组中表达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C、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AT1受体 mRNA表达水平均未降至A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aN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对其表达的干预呈剂量依赖性,D、E组间Ca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D、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Ca2+浓度均高于A、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调神经磷酸酶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王照华;李永胜;杨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右美托咪啶对开颅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开颅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60例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过程是否应用DEX和安慰剂随机分为安慰剂组(30例)和DEX组(30组).术中七氟烷、阿片类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常规应用以维持收缩压在90~130 mm Hg之间,心率在50~90次/min之间.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由计算机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储存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DEX组的AUCSBP>130 mm Hg较安慰剂组明显较小[10(3~51)vs33(9~97),t=12.486,P=0.04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0.5±11.7)vs(27.2±13.4),t=2.381,P=0.031]以及需应用升压药物(33.3% vs 50.0%,χ2=15.72,P=0.026)、降压药物的患者(46.7% vs 80.0%,χ2=19.25,P=0.001)均较安慰剂组少.结论:DEX可以提高开颅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而没有增加低血压或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作者:余汝林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穴位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入中药浸泡医用羊肠线(简称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32例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穴位埋入中药浸泡药线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随访6个月,比较近期(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远期(治疗结束后6个月)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为44.70%,远期治愈率为35.61%,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显效率为31.06%,远期显效率为34.85%,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总有效率为90.91%,远期总有效率为89.39%,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入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疗效持续时间长.

    作者:雷鸣;吴文华;庞爱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目的:讨论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病毒性脑炎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检查,并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86.7%,头颅CT异常率为25.0%,脑脊液异常率为58.3%,采用配对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没有创伤及副作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利;田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治疗肺部感染75例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5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替米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可以有效治疗肺部感染.

    作者:王秋冬;王文英;陈瑞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肺部感染及无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影响肺部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0例(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昏迷、夏季、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时间卧床10个变量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以肺部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合并意识障碍、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34、3.12、2.98、2.76.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肺部感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作者:王郁;邵祥忠;季顺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高压电击伤36例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并总结高压电击伤的治疗方法.方法:36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均给予系统治疗,并对患者的不同创面情况、症状、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掌握好全身休克的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清创截肢的适应证.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痊愈,5例好转后自动出院,其中,16例同时存在复合伤,皮瓣转移修复共30块(3块坏死),截肢10例,中厚皮片移植10例(全部存活).结论:高压电击伤病情复杂,损伤重,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应予以及时救治.

    作者:钟俊;何树清;黄建平;刘驰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1,4-二氯酞嗪合成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1,4-二氯酞嗪的合成工艺,提高反应收率.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缩合和氯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改进了合成工艺,总收率提高到85.0%.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均经HRMS和1H-NMR确证.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化,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该工艺切实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王盟盟;曹运华;王彩凤;季聪慧;朱楠;杨志敏;宣红霞;于洁;刘宏民;张秋荣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先依据湿热内蕴证进行清肠化湿,病情缓解后依据脾胃虚弱程度进行清肠扶正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为6%(3/50),对照组复发率为28%(14/5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燕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急诊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

    目的:确定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本研究的60名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采用<疼痛管理知识调查表>评估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现状;构建创伤性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方案,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不参与.2周后再次对两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其在急诊接诊伤情及严重程度相似的患者,评估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并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疼痛规范化管理培训,研究组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士所分管患者清创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可促进急诊护士对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改变护理态度,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席惠君;周潘宇;王立芬;闫红丽;许开云;张俊英;赵继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合并中、晚期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IUD)合并妊娠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带节育器合并妊娠的中、晚期妊娠患者行超声检查,直观地显示节育器在宫腔内的位置及类型.结果:本组带节育器妊娠均在妊娠中、晚期发现,多见于带节育器5年内.IUD下移是导致妊娠的主要原因.结论:放置IUD后应用超声监护宫内节育器的位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特别是放置IUD 5年内要加强随访,以便发现IUD下移,预防意外妊娠.

    作者:蔡金萍;吴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横结肠顺蠕动移植代食管重建术的护理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笔者对100例胸骨后横结肠顺蠕动方向移植代替食管重建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精心护理,严格执行饮食要求,做好饮食宣教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精心护理解除了患者饥饿而又不能进食的痛苦,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通过顺利无阻碍,患者术后均能进普食.由此可见,由于患者入院时身体营养不良,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严重,所以必须给予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使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100例),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100例),两组均加静脉麻醉,全程监测BP、HR、RR、SpO2等指标,观察其变化情况、麻醉效果、肌松程度及牵拉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为优良,肌松良好,无麻醉并发症,BP、HR、RR、SpO2气腹前后监测,硬膜外麻醉波动幅度较大,气腹后与术前、麻醉后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腰-硬联合麻醉波幅小,与Ⅰ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气腹后与术前、麻醉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保持自主呼吸,并发症少,苏醒快,且腰-硬联合麻醉运动神经阻滞更完全,降低了交感神经张力,血压、心率、呼吸、SpO2波动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德爱;彭方武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牙体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牙体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寻其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96颗牙)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玻璃纤维桩核组(39例,49颗牙),金属铸造桩核组(39例,47颗牙).两组均进行完备的根管治疗,玻璃纤维桩核组制备玻璃纤维桩核,金属铸造桩核组制备金属铸造桩核,余治疗无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进行效果评定,玻璃纤维桩核组成功率为97.96%,金属铸造桩核组治疗成功率为85.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在牙体修复中成功率高于金属铸造桩核,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孪双;何苗;董洁;姜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230例(高血压组)及健康查体者20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患者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作者:国希云;邓娴;贾晓清;赵黎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的研究进展

    为保护资源,去伪存真,并且为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广东紫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近5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作者:谷陟欣;刘宇婧;颜冬兰;黄胜;卢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内生场热化治疗老年恶性浆膜腔积液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恶性浆膜腔积液腔内局部化疗+静脉全身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的疗效.方法:7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恶性浆膜腔积液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适当选择顺铂(DDP)、博来霉素(BLM)、5-氟尿嘧啶(5-FU)、吡柔比星(THP)腔内灌注化疗,腔内化疗每周2~3次,共3~4周,平均治疗3~4次.同时根据不同肿瘤选择静脉全身化疗,并以浆膜腔积液为中心,灌注当日行内生场热疗.结果:40例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87.5%,29例恶性腹腔积液有效率为69.0%,3例恶性心包积液有效率为100.0%,其中,肺癌、乳腺癌、肠癌及卵巢癌所致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相对较好.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活化T细胞(CD3+/HLA-DR+)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恶性浆膜腔积液内生场热化治疗疗效确切,其疗效可能与热疗诱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关,患者毒副反应轻,可安全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青;田华琴;梁贵文;李宏良;王斌;陈学彰;杨耀林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