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闫奕;高亚娜;王钧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应用曲安奈德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8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应用曲安奈德联合泼尼松龙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用泼尼松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变化情况、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1 d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一周及一个月,观察组分别为15例、18例,而对照组为11例、1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降低,但术后1 d及1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房炎症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1 d及1周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0.83%、12.50%,低于对照组的37.50%、2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干预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患者效果肯定,患者不仅视力恢复快、前房炎症反应轻,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廷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开滦煤矿接尘职工新发尘肺特点,了解煤矿接尘职工中尘肺患者检出情况,依据接尘工龄、发病工龄做好接尘职工的普查工作,进行早期临床干预.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开滦职业病防治所尘肺诊断组新诊断的687例尘肺患者的检出率、构成比、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尘肺患者检出率为1.83%;接尘工龄超过20年的尘肺患者占尘肺患者总数的72.20%;尘肺发病人数随接尘工龄延长而增多,在所有新发尘肺职工中Ⅰ期尘肺患者多,占尘肺患者总数的95.77%.新发尘肺患者的发病人数以51~60岁年龄段多,发病年龄在41~50、61~70岁和超过70岁年龄段与51~6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掘进作业人员的发病工龄与采煤作业人员在防护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发病工龄明显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发尘肺患者中以Ⅰ期尘肺多,大规模的尘肺普查工作迟应在接尘20年开始,尘肺平均发病年龄超过退休年龄,众多工种中纯掘进工的发病工龄短,其次是纯采煤工.
作者:张连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治疗夜尿症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夜尿症患儿100例,实际纳入病例95例,将其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服用氢氯噻嗪,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评估夜尿症的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对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氢氯噻嗪和安慰剂均能明显缓解夜尿症的发生(57.4% 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氢氯噻嗪降低夜尿症频率缓解程度50%以上者较安慰剂效果更明显(48.1% vs 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氢氯噻嗪能安全而有效地缓解儿童夜尿症,但是在以后的研究和临床中其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作者:谢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功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本文阐述了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机制,并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谷氨酸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抗氧化剂、抗青光眼药物、热休克蛋白、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医药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瑛;庄曾渊;张丽霞;于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开颅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60例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过程是否应用DEX和安慰剂随机分为安慰剂组(30例)和DEX组(30组).术中七氟烷、阿片类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常规应用以维持收缩压在90~130 mm Hg之间,心率在50~90次/min之间.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由计算机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储存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DEX组的AUCSBP>130 mm Hg较安慰剂组明显较小[10(3~51)vs33(9~97),t=12.486,P=0.04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0.5±11.7)vs(27.2±13.4),t=2.381,P=0.031]以及需应用升压药物(33.3% vs 50.0%,χ2=15.72,P=0.026)、降压药物的患者(46.7% vs 80.0%,χ2=19.25,P=0.001)均较安慰剂组少.结论:DEX可以提高开颅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而没有增加低血压或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作者:余汝林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新生小鼠皮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并对分离细胞进行鉴定.方法:无菌取新生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剪碎呈1 mm2大小,组织块均匀放置于培养皿并以DMEM(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对组织块进行培养;以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细胞-重新贴壁法对分离培养细胞进行纯化;以NIH3T3细胞为对照,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表达情况以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培养3 d时可见细胞呈细长梭形或呈多角形,组织培养5 d后可见大量细胞自组织块游离生长,组织培养7 d后可见细胞呈单层漩涡状排列或纵横交错,贴壁细胞团呈放射状生长.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分离细胞和NIH3T3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流式细胞术证实分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密度分别为13.33%和9.89,而NIH3T3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密度分别为28.11%和14.16.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成纤维细胞的特征分子波形蛋白.以组织块直接培养法成功自新生小鼠皮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为建立肿瘤体外模拟微环境提供实验材料和研究基础.
作者:胡素贤;倪晓妍;王嘉逊;高丰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强化治疗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均经过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继续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d;对照组停用氟伐他汀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按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6个月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观察3个月和6个月后,TC、TG、LDL-C及hs-CRP均较前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心衰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承延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MECT合并非典型药物治疗)68例和对照组(单纯非典型药物治疗)64例.分别在入组前、治疗3周及6周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Stroop测验.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WCST中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及Stroop测验color word(CW)总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在PANSS、WCST方面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6周后两组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WCST中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数分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0.01),但两组之间在PANSS、WCST分值及Stroop测验各分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ECT治疗能快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
作者:杨道良;陈玄玄;黄佩蓉;张郦;季卫东;周国权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西他赛化疗(静注,多西他赛40 mg/周,1次/周,共6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IL-6、IL-8及可溶性MHC-Ⅰ分子链相关基因A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未影响化疗和放疗的进行.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具有较多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飞翔;崔玉梅;阮新建;张侠;李红英;于忠和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笔者对100例胸骨后横结肠顺蠕动方向移植代替食管重建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精心护理,严格执行饮食要求,做好饮食宣教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精心护理解除了患者饥饿而又不能进食的痛苦,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通过顺利无阻碍,患者术后均能进普食.由此可见,由于患者入院时身体营养不良,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严重,所以必须给予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使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1.比较两组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分、血脂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复诊时颈动脉斑块积分[(3.42±0.45)、(3.23±0.57)分]和对照组[(4.07±0.47)、(4.12±0.38)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3个月后血脂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12个月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4.86±3.54)、(3.23±2.92)mmol/L)]较对照组[(13.45±2.04)、(13.32±2.11)mmol/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失,并有较强的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陈斌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入中药浸泡医用羊肠线(简称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32例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穴位埋入中药浸泡药线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随访6个月,比较近期(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远期(治疗结束后6个月)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为44.70%,远期治愈率为35.61%,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显效率为31.06%,远期显效率为34.85%,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总有效率为90.91%,远期总有效率为89.39%,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入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疗效持续时间长.
作者:雷鸣;吴文华;庞爱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模型,探讨丹参酮的抗心室重构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高血压的心肌肥厚模型,4周后将手术大鼠分为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d)],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d)]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d)],每组各8只,另有8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T1受体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T1受体和CaN的蛋白表达,通过Fura-2双波长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A组和E组比较,B、C、D组的血压值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LVMI、MFD值均高于A组,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AT1受体蛋白和mRNA水平在B组中表达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C、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AT1受体 mRNA表达水平均未降至A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aN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对其表达的干预呈剂量依赖性,D、E组间Ca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D、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Ca2+浓度均高于A、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调神经磷酸酶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王照华;李永胜;杨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究沐舒坦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共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15 mg/次,2次/d.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7,P<0.05).结论: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可以提高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方炜;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54)和替罗非班组(n=41),两组分别测定术前1 h、术后24 h血清IL-6、IL-10、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组PCI术后仅IL-6降低(t=2.132,P=0.046),其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而替罗非班组术后IL-6(t=4.315,P=0)、CRP(t=2.970,P=0.005)和P-选择素(t=3.308,P=0.002)均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IL-10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P=0.020).结论: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促炎因子释放,大大降低PCI术后并发症.
作者:潘国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清咽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以清咽口服液为研究对象,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研究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清咽口服液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清咽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作者:李淑女;冀满丰;黎康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恶性浆膜腔积液腔内局部化疗+静脉全身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的疗效.方法:7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恶性浆膜腔积液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适当选择顺铂(DDP)、博来霉素(BLM)、5-氟尿嘧啶(5-FU)、吡柔比星(THP)腔内灌注化疗,腔内化疗每周2~3次,共3~4周,平均治疗3~4次.同时根据不同肿瘤选择静脉全身化疗,并以浆膜腔积液为中心,灌注当日行内生场热疗.结果:40例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87.5%,29例恶性腹腔积液有效率为69.0%,3例恶性心包积液有效率为100.0%,其中,肺癌、乳腺癌、肠癌及卵巢癌所致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相对较好.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活化T细胞(CD3+/HLA-DR+)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恶性浆膜腔积液内生场热化治疗疗效确切,其疗效可能与热疗诱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关,患者毒副反应轻,可安全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青;田华琴;梁贵文;李宏良;王斌;陈学彰;杨耀林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集的1 548份血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的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结果与之比较,计算两者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假阴性率为18.7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未出现假阴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假阳性率为0.1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假阳性率为0.0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灵敏性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而两者特异性无显著差异,因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更适用于梅毒螺旋体的筛查,以避免漏诊.
作者:贾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对临床教师进行技能标准化培训与考核管理的形式.方法:将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融入PDCA循环,应用于临床教师技能培训.结果:临床教师在完成一个培训考核周期后,技能水平得到了完善和提高,2006~2010年临床教师和2003~2007级河北医科大学学生考核优秀率逐年提高,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体备课教学模式与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实施,整体提高了临床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和带教水平.
作者:孟令权;陈俊红;余宏男;赵洪娟;牛长瑜;张歆媛;李晓兵;张俊权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