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6例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万汉森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在手术复位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分期治疗,观察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痊愈115例,良好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部分患者皆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结论: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应重视对患者的可靠复位和准确固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并预防术后股骨头坏死较好的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寒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 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20例治疗1周后显效,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缓解,动脉血氧分压(PaO2)>85 mm Hg(1 mm Hg=0.133 kPa),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降至正常,右心房右心室形态恢复正常,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75%;3例有效;1例无效;1例颅内出血死亡.结论: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越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目的: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物咨询窗口2005年8月~2008年5月12 984例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者身份以患者居多,占76.0%;咨询内容以药品名及适应证为主;咨询方式多为窗口咨询;解答方式以直接回答为主.结论:药物咨询工作可以提高药学人员业务能力,并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作者:汪林;刘晓艳;赵环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胎盘早剥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增强对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1.22%,胎膜早破、高血压疾病、创伤等因素是导致胎盘早剥的重要原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均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结论:胎盘早剥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准确及时的诊治对于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至关重要.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医学生理学的典型病例教学策略

    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学生对生理学有畏学心理及生理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针对生理学课程的特点,提出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并探讨了该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法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牛淑冬;赵堃;王滨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低频电流下人体阻抗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频电流(f<1 000 Hz)下人体阻抗的模型.方法:采用串联电路法测量94名男性在不同频率电流下人体手臂阻抗的大小.结果: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人体阻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人体阻抗模型可以认为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因而具有容抗的性质.

    作者:万永刚;金成;王晓东;薛俭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征兵体检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对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方法:HBsAg、HIT(1+2)采用EUSA法,ALT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MOR、MAMP采用胶体金法.结果:726名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不合格194人,不合格率为26.72%.其中,HBsAg阳性59人,不合格率为8.13%;ALT不合格51人,不合格率为7.02%;尿红细胞不合格41人,不合格率为5.65%;尿白细胞不合格27人,不合格率为3.72%;尿蛋白不合格12人,不合格率为1.65%;吗啡(MOP)不合格3人,不合格率为0.41%;尿糖不合格1人,不合格率为0.14%;其中,14人HBsAg和ALT同时不合格,4人尿蛋白和白细胞同时不合格.结论:应征男性青年的健康状况堪忧,应加强防病意识.

    作者:李雪兰;余永雄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患者的护理

    对91例胆管疾病患者施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术中配合医生协助患者翻身,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进行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高红宇;孙晓坤;姜晶;许淼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测定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leosil-C18 (4 mm×250 mm,10 μm),流动相:磷酸二氢钾(10 mmol/L,内含EDTA-Na2 0.3 mmol,pH=3.5):甲醇:乙腈=85:10:5,流速:0.5 ml/min,荧光激发波长:254 nm,发射波长:360 nm,增益:32.血小板沉淀用300μl纯水悬浮,加入15μl内标溶液(30μg/ml,α-甲基-5-HT水溶液),100μl蛋白沉淀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20μl,进样.结果:5-羟色胺在0.25~4.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羟色胺测定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分别小于4.29%和4.44%,回收率为84.3%~88.7%.正常雄性SD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5±0.14)μg/109plts.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捷,可用于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测定.

    作者:杨蕾;李伟荣;王宁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肺结核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128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关系、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120例肺复张,7例开胸手术后治愈,1例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年内38例复发.其中,26例手术后治愈,其余12例均转为慢性气胸.结论: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症状严重,及时救治,则预后良好.

    作者:麦洪珍;杨智;徐齐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监护及护理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监护措施及护理.方法:对183例重型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2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和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并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日趋完善与提高,但在首营审批、原有供货商及在营品种管理以及购进药品验收三个方面还需要加强控制与完善.

    作者:李英丽;齐文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258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中,择期剖宫产153例,阴道试产105例,有8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6.2%.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若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以阴道试产.

    作者:刘群香;杜玉琴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谈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切口的选择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采用不同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0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择期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腹直肌切口和左肋缘下斜切口.从切脾时间、切口裂开、肺感染、、肛门排气时间、脾包膜损伤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切脾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术中脾包膜损伤有明显差异(对照组18例,治疗组8例).术后切口裂开、肺部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手术时采用斜切口较直切口有诸多优势,减少了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包铁军;唐小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应用

    目的:了解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我院职工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及来我院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血RBP、血尿素(Urea)和血肌酐(Cr)的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R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血Urea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Cr方面,糖尿病合并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无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此组血RBP的阳性率高于血Cr的阳性率.结论:检测血清中的RBP浓度能反映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有积极意义,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监护治疗的一项有用的生化指标.

    作者:周奎臣;李合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酮洛芬软胶囊的制备

    目的:研究酮洛芬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酮洛芬软胶囊的处方及工艺,并通过小鼠热板法考察确定酮洛芬软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聚乙二醇6000为助悬剂、明胶:甘油=1.0:0.9、明胶保存温度选取55~65℃.结论:制备的酮洛芬软胶囊保持了原有的镇痛效果.

    作者:朱澄云;闫心丽;田大丰;李英;蒋笑丰;阚启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抑癌基因FHIT和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FHIT和PTEN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FHIT蛋白及PTEN蛋白在44例HCC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4例肝细胞癌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8.6%(17/44)和47.7%(21/44),10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均为0,两种抑癌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基因的阴性表达率与HCC的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AFP水平、HBsAg(+)和有无包膜无关(P>0.05).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TNM分期、肿瘤直径、AFP水平、HBsAg(+)有无包膜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FHIT和PTEN在HCC中的阴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7,P<0.01).分别比较FHIT和PTEN在HCC中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和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FHIT可能是判断HCC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和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PTEN可能是判断HCC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指标.

    作者:齐明;陈国林;全宝库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利用近红外(NIR)一致性检验模型及图谱比对法初筛复方氨酚烷胺片假药的情况分析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复方氨酚烷胺片(吉林省吴太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真伪.方法:在4 000~12 000 cm-1范围内对复方氨酚烷胺片进行全谱扫描,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并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正品复方氨酚烷胺片与其伪品存在着较大差别,利用一致性检验模型及图谱比对法均可以判断.结论:所用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有效,是基层查处假冒大品牌药品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跃卿;杨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并制定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在我市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外来儿童普查资料进行了解,统计分析儿童计划免疫的具体情况.结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和管理方法.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积极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了流动人口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可压复合树脂修复Ⅱ类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可压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病例备洞去腐后,对于中、深龋坏垫底后,采用全酸蚀技术两步法进行修复:酸蚀脱矿、预处理并黏结.结果:1年后复查,恢复正常咀嚼功能的106颗牙齿出现充填物松动、脱落,牙髓或根尖炎,洞渗漏或继发龋坏等并发症共20颗牙齿,总有效率为84.1%.结论:在临床操作中,遵循窝洞制备和充填原则的前提下,并注意避免相关的影响因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淑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各种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58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8例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无复发,53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0.5~2.0年出现溃疡复发.结论:胃大部切除术仍是治愈胃、十二指肠的有效手段.

    作者:田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