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保英;王涛;孟详春;彭乐;张青;马超;潘晓兰;王元祥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中医证属.方法:对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采用GCS预后评分表(GOS)评分.结果:36例患者按GOS评分结果,轻型患者11例全部恢复良好;中型13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重型患者12例,其中,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较满意.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医辨证为气闭瘀积阻脑证.
作者:彭洪;龙中林;彭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0~32岁的剖宫产术患者60例,全部患者人室后输入复方乳酸钠注射液,输液速度为15~20 ml/(kg·h).将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成功后调整患者体位为15°~20°的左倾斜位至切皮前;B组为观察组,腰麻成功后立即按100μg/ml的速率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2 min,然后按0.3~0.5μg/(kg·min)的速率持续输入至胎儿娩出,余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2、5、8、10、15、20、25 min的SBP,记录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麻醉后SBP 5 min及20 min下降剧烈,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B组麻醉后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P>0.05.结论: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小林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初步判断阳桃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方法:通过试管反应法和滤纸反应法,对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酸水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液分别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通过与多种试剂反应,观察反应现象.结果:阳桃叶可能含有糖、皂苷、有机酸、黄酮、挥发油、鞣质及酚类成分.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阳桃叶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廖彭莹;卢远飞;何俞勤;杨省;王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为我国各级政府建设药品应急管理系统、提高药品应急保障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从加强我国药品信息资源规划的视角出发,对基于我国药品应急保障的药品信息资源的规划进行分析,并以理想的药品应急保障系统为结果导向,对我国药品信息资源的建设思路进行探讨,加强我国药品信息资源规划和建设对提高我国药品应急保障水平起到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作者:徐梦丹;李健魁;党丽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本文旨在通过对药品分类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张倩;林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腩钠肽(BNP)水平在诊断心力衰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以纽约心脏功能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结果:按NYHA分级,从Ⅰ~Ⅳ级,血浆BN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血浆BNP>800 pg/ml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75.00%,明显高于血浆BNP<200 pg/ml患者的心力衰竭死亡率(5.26%).结论:血清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应涛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NC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NC方案化疗,设为化疗组,NC方案,NVB 25 mg/m2 ivgtt,dl、8;DDP 70 mg/m2 ivgtt,dl,21~28 d为一周期,4周期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佳支持治疗.结果:化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5.0%和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21.3个月和12.1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毒性反应方面,化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NC方案化疗疗效理想,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耀昆;张跃臣;王俭明;孙大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循证组108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循证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0.01).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贺朝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腹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应用美国Bard全自动活检枪,对增厚的腹膜进行穿刺活检,活检组织置入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同时留取欣柏液基细胞学送检.结果:58例腹膜组织,经病理证实,其中结核性腹膜炎29例(有2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腹膜间皮瘤16例,腹膜转移癌5例,黏液腺癌2例,类癌1例,其他5例为少量平滑肌组织,为正常腹膜组织,其中1例正常腹膜组织中,在液基细胞学检查中发现瘤细胞,经活检明确腹腔积液病因的诊断率为93.10%.结论:经皮腹壁腹膜穿刺活检可以确定良恶性腹腔积液,特别是对腹膜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亚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对药品监管与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药品监管部门应做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并应提高药品技术监督服务的能力.
作者:李明月;贾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51例采用爱若华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西乐葆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62%,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显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69.8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佳,且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89例应用紫杉醇治疗的患者,用药前做好药物指导、心理护理,用药中密切观察,加强巡视,用药后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应用紫杉醇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结论:通过化疗前、化疗时中、化疗后的观察与护理,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罗伟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5 mm,层距5 mm,部分病例进行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MRI采用每位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行横轴位、矢位及冠状位检查;增强对比剂应用Gd-DTPA,剂量0.1 mmol/kg,经肘静脉注射.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鞍区的11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混杂,边缘清晰,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均匀强化,其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略增加,同时行MRI检查,24例病变位于基底节区、松果体区及鞍区的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结论:CT和MRI联合应用可以有效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
作者:邓新源;梁菊香;罗志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氨茶碱注射液中茶碱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onsil C18(4.6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1 mol/L KH2PO4(30:70)(三乙胺调节pH=6.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1 n/n;结果:茶碱在9.98~199.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高、中、低3种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3%,RSD:1.47%(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佳,可用于测定氨茶碱注射液中茶碱的含量.
作者:王玉红;郑凯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院前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结合硝酸酯类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院前急救医师分为两组,一组是治疗组,即在现场遇到冠心病患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加入250 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0 ml;另一组为对照组,即在现场遇到冠心病患者单纯给予常规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0 ml.观察患者院前及院内的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能快速缓解冠心病症状,心功能、心电图、心律失常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86%,与对照组的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对缓解症状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志宁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当代是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下,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已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如何进行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服务和提高信息专业化服务的质量是必须探讨的课题.
作者:张雅静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39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水化治疗组(对照组,19例)及碳酸氢钠水化治疗组(治疗组,20例),测定治疗术后24、48、72、96 h的血肌酐.结果:对照组6例(31.5%)、治疗组3例(15%)发生CIN.结论:碳酸氢钠水化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朱志勇;周庆国;王轶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Shouldice法与填充式修补术法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法治疗,治疗组采用Shouldice法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治疗组并发症尿潴留4例,局部轻度隆起伴异物感1例;对照组并发尿潴留18例,阴囊积液4例,局部轻度隆起伴异物感6例,切口下血肿4例.术后两组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Shouldice法治疗腹股沟疝近期疗效满意,是目前腹股沟疝理想的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郑泽洪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l-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8%、85.8%和100.O%、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异的检出率分别为43.2%、45.8%;47.3%、46.1%;10.0%、10.0%.在HBV-DNA(+)情况下,PreS1-Ag的阳性率为86.9%,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蔡兰兰;李振雪;樊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新进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对手部清洁的认知情况,培养其洗手的意识和良好习惯,提高其手部清洁的依从性和规范化,从而减少经手传播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我院新进护理实习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手部清洁相关知识和方法调查.结果:62份调查问卷中,大部分护理实习生未能熟练掌握洗手指征,对洗手所需时间、洗手部位及频率等概念不了解,常漏洗的部位为指尖,高达54.8%,其次为腕部,占33.9%;30.6%的护理实习生错误地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结论:新进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对手部清洁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认识不足,应高度重视岗前教育,全面培训手部清洁及系统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加强双向防护,培养良好的手部清洁习惯,更好地控制经手传播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作者:赵凤娥;钟秀卿;邓育梅;李艳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