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银抗菌剂治疗阴道炎的效果

龚晓聃

关键词:纳米银, 阴道炎,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纳米银抗菌剂治疗各种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对110名阴道炎的妇女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纳米银与目前常用的各类治疗阴道炎的药物疗效.结果:纳米银对阴道炎的治疗有效率为75.47%,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于纳米银的治疗感受优于常规药物,易于为患者接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心康注射液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脑心康注射液是否会对小鼠产生急件毒性反应.方法:记录小鼠尾静脉注射药物的大浓度和大体积,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4 d.结果:小鼠行动正常,未出现躁动、发声:未发生举尾、振颤、痉挛、运动失调、姿态异常等神经系统反应;无眼球突出、流涎、流泪、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等:眼、鼻、口腔无异常分泌物;饮水及食欲正常;体重变化正常;无死亡.结论:24 h内给予脑心康注射液0.841 8 g(生药量)/20 g(小鼠体重)对小鼠无明显毒性,该用药量是临床用药剂量的84~140倍.

    作者:张颖;程彦文;戚德发;陈玉泉;曲福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徐州及周边地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榆测试剂盒(ELISA 法)对586例吸入组及食物组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总IgE均阳性,72.70%(426/586)的患者检测到过敏原,其中257例(43.86%)患者对2项或2项以上过敏原过敏:在所检测的特异性过敏原项目中,急、慢性荨麻疹检测阳性率及过敏强弱无显著性差异.丘疹性荨麻疹过敏原主要为螨虫、蟑螂、蚊子.结论:徐州及周边地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间关系密切: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能帮助临床医师作出病因诊断,指导患者正确防治.

    作者:马海军;魏志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sAP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12例,治愈10例,治愈率为83.3%;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非手术治疗组20例,治愈19例,治愈率为95.0%;1例死于ARDS,死亡率为5.0%.结论:SAP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差、治疗难度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相关诱因的防治.该病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陈晖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5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于入院24 h内测得的血钠浓度,分为低钠血症组54例,非低钠血症组1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低钠血症组54例中,发生昏迷18例,死亡11例;非低钠血症组196例中,发生昏迷7例,死亡6例.结论: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者昏迷以及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低钠血症者,因此,应针对病因积极进行治疗,防止低钠血症的发生.

    作者:贾东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美国XDB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醋酸(20:80: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龙胆苦苷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可用于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明;孙菲;隋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sICAM-1和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44例)采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和金纳多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42例)仅采用金纳多等常规治疗.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外周血sICAM-1的表达和IL-6的含量,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Fugle-Meyer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ACI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时sICAM-1的表达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1、2周时sICAM-1的表达和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治疗2周时综合治疗组MES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4周时FMA、BI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MES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CAM-1的表达和IL-6水平有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金良;谭峰;丁德权;黄涛;吴海科;张明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消化性溃疡的2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只患有消化性溃疡而无糖尿病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电子胃镜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部分消化道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1),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饭后腹部症状如腹胀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无关.

    作者:周良斌;黎春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要点.方法:39例老年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在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部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等6个并发症方面及本身并存疾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结果:39例老年手术患者除1例因后期自身体位不当发生髋关节脱位外,其余全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不仅患者本身并存有疾病而且术后又易发一定的并发症,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作者:常文英;赵艳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太原市1299例牙齿楔状缺损病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

    作者:王莎莎;任吉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喜炎平治疗354例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6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4例,对照组285例,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疗程为3~7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07,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冬;张艳楠;苏占军;徐枫;张广平;姚瑶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2例临床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对治疗时机和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期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效果好,视力均有提高.结论:视网膜动脉阻塞进行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韩点;崔元日;纪元;罗亚静;江林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65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住院的6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产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率比阴道分娩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多见.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提高产科抢救能力,掌握剖宫产指征.以达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

    作者:雷红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医患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而这一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如何解决好医患关.成为当前医疗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课题,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心身状态的调节,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为此,我们应认真地研究、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并着力解决.

    作者:尹峥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技巧

    目的:通过有效沟通缓解机械通气患者因气管插管导致的沟通障碍.方法:收集我院69例意识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与其进行有效沟通.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和服务,患者需求得以表达,情绪稳定、治疗配合良好,顺利度过了插管阶段.结论:护士通过有效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有力地避免了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决明降脂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决明降脂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4.6 min×200 mm,5 μm),流动相为1%磷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4 nm.结果:维生索C的线性范同为0.089~0.801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0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成国;秦书芝;于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急慢性肝脏疾病156例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进行ChE、ALT检测比较.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肝病患者ChE活性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胆碱酯酶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作者:孟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例不同病因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对比前后血小板、凝血因子、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指标,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血小板、凝血因子升高,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其中,3例症状缓解,1例患者因原发病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血液净化是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APST)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APST患者6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AP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为主.本组非手术治疗57例,治疗2周后一般情况趋于稳定,体温逐渐下降,腹痛及腹部压痛明显减轻,腹膜炎体征趋于局限甚至消失,各项生化指标趋于好转或正常;平均住院(20.20±3.25)d,全部治愈出院.手术治疗3例,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临床治愈,1例患者术后6 h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APST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小波;张亮;陈水雄;刘永焕;吴小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9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口服养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每个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8.9%,治疗后患者的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例数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应用疗效明显.

    作者:宋振民;宋会群;陈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士在日常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损伤、心理社会压力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金纳新;刘亚力;石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