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侠;崔永霞;胡亚楠
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麻醉件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评价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是否合理.结果:吗啡在应用于癌症止痛时用量较少,度冷丁用量大,且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度冷丁在用于癌症止痛时存在不合理现象.
作者:陈建荣;王守春;贾攀峰;田波;肖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索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站2003~2008年收治的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1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8例用西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身体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受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疗组客观存在着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会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股骨髁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2009年1月采用股骨髁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33例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对3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膝关节疗效评定采用kolmert评定,比较疗效.结果:股骨髁钢板12例,其中,优3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6.6%;微创内固定系统8例,其中,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逆行绞锁髓内钉13例,其中,优8例,良3例,可2,差0例,优良率为84.6%.对3组患者优良率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为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但相比而言,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更具有明显治疗的优势.
作者:吴景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学生分成2组.对照组31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32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PBL结合情景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肺复苏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4.2±9.7)分和(78.5±10.1)分(P<0.05),观察组的技能成绩为(86.1±9.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2.5±10.2)分(P<0.01).96.8%的学生喜欢PBL结合情景教学法.结论:PBL结合情景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长远;秦俭;孙长怡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常规治疗予以禁食、补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抑酸、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胃肠减压、镇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善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评判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天数、血淀粉酶恢复天数、尿淀粉酶恢复天数、白细胞计数恢复天数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过敏、皮疹、白细胞下降至正常以下等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新型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手部深度烧伤施行即刻清创,强力碘油砂覆盖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结果:皮片植皮成功率为96.9%,无皮片下血肿形成,患者均未补充植皮.皮片成活过程中少有水疱出现,愈合后表浅无坏死,无遗留明显浅表瘢痕.结论:早期切削痂植皮是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李学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洁阴净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洁阴净洗剂中苦参、百部、黄柏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洁阴净洗剂中主药黄柏中所含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定出制剂中的苦参、百部、黄柏;盐酸小檗碱在3.84~38.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为1.07%(n=9).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对该制剂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作为洁阴净洗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李雁玲;李秀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住院的6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产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率比阴道分娩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多见.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提高产科抢救能力,掌握剖宫产指征.以达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
作者:雷红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发生的原因与相应处理.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4482例剖宫产患者中,术中出血量≥1 000 ml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出血量1000~1499 ml者40例;1500~2000 ml者5例;≥2 000 ml者3例.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术中正确使用宫缩剂、及时缝合和压迫止血可减少出血,B-lynch缝合以及介入治疗可明显减少子宫切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术前识别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马斐飞;於利刚;熊琴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护理原则,提高患者对科学膳食的重视程度,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17例肝硬化患者实施饮食护理,了解患者对饮食重要性认识程度及遵从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知度得以提高;促进了疾病的康复;避免了由饮食原因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患者自觉地遵从合理饮食原则,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温丽娟;杨旭;岳丽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佳时机.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进手术室后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对照组在病房于术前在非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结果:实验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6例,留置尿管时无疼痛,无膀胱刺激征;对照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30例,尿道疼痛16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无泌尿系统感染,对照组有6例泌尿系统感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停留尿管的时间实验组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选择进手术室后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为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佳时机.
作者:彭婉文;蔡平;陈月玲;王晓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胎盘早剥病例共89例,对其中漏诊误诊的33例(37.1%)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先兆早产18例,足月先兆临产、临产9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边缘血窦破裂2例;胎盘位于后壁26例,前壁2例,偏低4例,侧壁1例;合并子痫前期中、重度者19例,有性交或外伤史6例,二者均有1例,无明显原因7例;产前死胎10例,胎儿宫内窘迫16例,围生儿死亡18例.结论:胎盘着床干后壁的早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先兆早产或先兆临产,合并子痫前期或有外伤史者易发生早剥,原因不明的死胎或较早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可能是胎盘早剥的警示信号.
作者:郭峻柳;谢增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法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给予中药疣洗方剂浸泡后,皮损处外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对照组(47例)给予温热水浸泡双脚皮损处,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有效率为65.9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浸泡法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泽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针对目前我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实验课程的设置、考试方式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作者:谢彩侠;崔永霞;胡亚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因素.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的因素有认识程度(OR:4.762)、BPRS总分(OR:3.259)、就医条件(OR:1.906)、家庭经济状况(OR:1.795)及医疗付款方式(OR:1.413).结论:应加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力度,扩大医保覆盖面,改善就医环境,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
作者:易焕文;余英仪;于世江;林月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探讨该病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均于实施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解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好方法.
作者:刘焕金;张长贺;石宝文;李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HE)的相关因素.方法:同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数量发病因素HE患者之间的预后.结果:HE发病因素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各种感染、高蛋白饮食及电解质紊乱,且HE的病死率随发病因素数量的增多而升高.结论:HE诱因多,要指导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HE的发生.
作者:孙健;殷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于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效果、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大出血的患者,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出血而行背带式缝合,手术保留了其生育能力,术后无大出血.结论: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提高了产科质量,且简单、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刘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